潛心研究,為普氏野馬回歸野化護航

2020-12-27 中國日報網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先後帶領8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拉開了野馬驅蟲工作的序幕。

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科研人員把驅蟲藥拌入胡蘿蔔、玉米粉飼料中給野馬投喂,採取糞便樣本,將其中的馬副蛔蟲、線蟲、馬胃蠅等寄生蟲挑撿出來,進行研究分析。

李凱教授說:「寄生蟲在動物群體中普遍存在,對於外來物種,尤其是境外引入的動物,進入流行區後會成為易感動物。在特定條件下寄生蟲也可成為導致種群崩潰的直接因素,給重引入極小種群造動物成嚴重威脅。普氏野馬在人類飼養和繁育一百多年後重引入原產地,其對環境適應的重要表現是能夠在氣候、天敵、寄生蟲等生態因子脅迫狀態下具有類似本土物種化解危機的生存策略和行為。然而,冬季乾旱條件下更多的普氏野馬向人工救護點聚集,而非像蒙古野驢進行遷徙;超過同域土著種蒙古野驢和散放家馬3~5倍的寄生蟲感染常年發生於普氏野馬群體現象,均暴露出野馬野化進程中存在著諸多隱患。」

「除了用藥物驅蟲,我們還通過應用高架食槽及恆溫水槽等設備來切斷線蟲傳播鏈、加大半散放訓練來等方式,防治野馬的寄生蟲病,近幾年野馬驅蟲工作成效顯著,各類寄生蟲的感染率明顯降低。」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說。

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團隊與野馬中心合作近二十年,系統地開展了普氏野馬寄生線蟲病、胃蠅蛆病病原體鑑定與監測、馬胃蠅區系以及黑腹胃蠅種群遺傳結構、野生馬科動物蠅蛆病流行病學等研究。對線蟲類寄生蟲進行長期的感染率、感染強度、驅蟲藥效監測,並探究其傳播途徑。針對野放狀態普氏野馬重要寄生蟲——馬胃蠅多發的問題,從馬胃蠅生活史、馬胃蠅感染途徑、疫情的時空分布等方面系統地開展了生物學和流行病學多層次深入研究。目前主導年度性野馬群體保健工作15年,揭示了荒漠草原馬胃蠅區系組成及特點,掌握了氣候因素與馬胃蠅流行病發生程度的關係,釐清了「野馬—野驢—家馬」間馬胃蠅傳播鏈關係,初步界定出優勢種馬胃蠅感染區域及感染期,提出了針對馬胃蠅發生節點的壓制馬胃蠅種群的生態調控方案。以上研究成果為野馬科學野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楊建明表示,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作為北京林業大學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基地,將會繼續加強雙方的科研合作,開展野馬棲息地、食物和水源、行為生態、生理生態、遺傳多樣性、寄生蟲病等多領域的研究,使野馬科研工作再上新的臺階,為野馬回歸野化護航。

普氏野馬是歐亞大陸開闊景觀帶的旗艦物種,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馬種,全世界僅存2000餘匹。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成立34年來,在引進24匹野馬的基礎上成功繁育了6代760匹野馬,並於2001年8月在卡拉麥裡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實施了我國首次野馬放歸試驗,先後有16批次110匹野馬放歸野外,現野馬目前種群數量達到481匹,其中野放種群267匹、半散放種群117匹、圈養種群97匹,已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野馬基地,野馬放歸試驗已取得探索性成功,成為我國物種重引入最成功的典範。

(張赫凡)(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相關焦點

  • 普氏野馬,神秘的珍稀動物!
    早在19世紀以前,野馬就以其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成為動物界的明星,達爾文正是從對南美洲缺乏原生野馬現象的研究開始,寫下了自己的不朽名著——《進化論》。從那以後,野馬成為追蹤進化鏈條、尋訪生命之謎的重要物種。但是,由於森林被大片砍伐、草原被破壞等原因,古代曾廣泛分布於地球的野馬幾近滅絕。正當人們為野馬的消失而絕望時,事情又出現了轉機。
  • 多名畜牧專家冒嚴寒 為新疆野馬驅蟲
    >     新疆普氏野馬。 張赫凡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2日電 (張赫凡)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先後帶領8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為新疆普氏野馬驅蟲,採取糞便樣本,將其中的馬副蛔蟲、線蟲、馬胃蠅等寄生蟲挑撿出來,進行研究分析。
  • 守護重回故鄉的普氏野馬
    這是6月3日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普氏野馬。副駕上的阿達比亞特是這支三人野馬監測小組組長。經驗告訴他,普氏野馬喜歡爬到坡頂沐風而憩。接到指令,駕駛皮卡車的葉爾江·哈哈爾曼掛上3擋,踩下油門。坡頂視線豁然開朗,500米開外的山頭,一匹落單的成年野馬露出半個馬身。坐在車廂後排的木哈買提·布然汗跳下車,掏出A4紙大小的簿子和手持GPS,速記著發現普氏野馬的時間、點位、植被情況等七八項數據。
  • 普氏野馬女孩~ 在卡拉麥裡的240小時
    12月3日,「野馬女孩」張赫凡回到了市區。之前,從11月24日起,由於大雪封路,張赫凡在卡拉麥裡自然保護區喬木西拜野放野馬監測站度過了10個與野放普氏野馬相伴的日子,在這240個小時的時間裡,張赫凡和野馬親密接觸,寫下了10天的《11月野放野馬跟蹤日記》。
  • 普氏野馬:我們是不幸的「幸運兒」
    野馬群通常以家庭為單位,高大健壯的首領是這裡的大家長,也是群體中唯一的成年雄性,對群體裡的其他野馬擁有絕對的統治權,當然也有相應的義務。三年後的1881年,它們聽說了一個消息:兩年前一名叫普爾熱瓦爾斯基的沙俄軍官曾在屬於中國新疆的準格爾盆地發現一種全新的野馬,這群野馬已經被正式命名為普爾熱瓦爾斯基野馬。
  • 知馬: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原產於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和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因人類獵殺和生態惡化已於1960年代野外滅絕。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保留著地球上唯一馬的原始基因,別的物種無法比擬其生物學意義。1879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在新疆的準噶爾意外地發現了它們,並將其命名為普氏野馬。
  • 尋找普氏野馬雙胞胎
    、1987年組建繁殖群、1988年3月8日誕生第一匹馬駒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在30多年裡已成功繁育600多匹野馬。2016年6月10日,普氏野馬雙胞胎姐妹路路和冉冉滿月了,兩匹小馬駒毛色較白,真像一對白雪公主。普氏野馬一般每胎只產一駒,這次產了雙駒,實屬罕見。
  • 普氏野馬數量恢復至400餘匹 歷史比大熊貓還悠久
    普氏野馬距今有6000萬年進化史,是比大熊貓(800萬年進化史)還歷史悠久的古老物種,也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一種野生馬,普氏野馬的染色體為66個,比家馬多出一對,智商約為6歲的孩童。普氏野馬 主辦方供圖  普氏野馬原本分布於中國新疆準葛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百年前遭受掠奪直至野外滅絕,1899年至1903年,俄、法、英等國的研究機構將50匹左右野馬運抵歐洲,到二戰結束時,這些普氏野馬僅在捷克和德國剩下不到20匹的數量。
  • 新疆為普氏野馬製作營養餐應對寒冬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的圈養野馬在吃冬季營養餐。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3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天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
  • 普氏野馬,馳騁在卡拉麥裡的魅影
    她在《野馬:重返卡拉麥裡》一書中記錄:普氏野馬是最「以貌取人」的動物,長得好看、身強力壯的公馬總是群體裡最受歡迎的,所有群體裡的母馬都希望跟它生育後代。而那些長得難看、身材矮小的公馬則無人理會,有的甚至終生沒有母馬相伴。野馬在休息時會互相清理皮膚,一般呈反方向站立,然後將頭伸到同伴的側身去為對方啃拭肩部、背側、臀部的皮膚。從她的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普氏野馬的觀察非常細緻,且充滿的情感。
  • 普氏野馬的野性春天
    2019年4月,南回的燕子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野馬中心)的馬舍裡築起巢來,杜鵑鳥也開始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進行「瘦身訓練」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 (張赫凡)在圍欄鐵門打開的瞬間,46匹普氏野馬奔鳴著跑向遠方,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戈壁深處……記者25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46匹普氏野馬開始在20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半散放訓練。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野馬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介紹,體檢內容主要包括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非洲馬瘟檢疫,並做了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測、寄生蟲卵檢測。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普氏野馬體長約2米,尾長0.9米,體重在400千克左右。普氏野馬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馬頭又長又大,頸部粗壯有力,頸上,有一列又直又密的黑色鬃毛,身體的顏色隨著一年四季而改變。普氏野馬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三省,多棲息於遼闊草原和有水源的戈壁荒漠。普氏野馬以草類植物為食,例如蘆葦,莎草,紅柳等。
  • (社會)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
  • 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超過70匹
    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超過70匹 2020-08-25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寒冬降臨 普氏野馬吃上特殊營養餐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日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也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這97匹野馬為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所圈養。
  • 新疆畜牧專家給普氏野馬做全面「體檢」
    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張赫凡)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動物疫病疾控中心,給中心30匹抽檢野馬進行了全面的「體檢」。據悉,全面「體檢」內容包括毛髮、五官、血生化、血常規、寄生蟲卵等12項,檢疫報告預計12月初完成。這次「體檢」是為了切實做好普氏野馬的疫病防控工作,保障野馬的健康安全。
  • 上半年新增41匹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上半年新增41匹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中國新聞網 | 2020-07-09 15:11:42 記者9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獲悉,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新增41匹。
  • 普氏野馬
    2004年5月,沿著青藏鐵路,偶見夕陽下藏羚羊、野驢或縱或立的身影,而之於野馬,是2010年9月一次機緣。 普氏野馬,一種在中國境內滅絕的物種,在上個世紀,中國用野驢從歐洲換了18匹回來,半人工半野牧,隊伍逐漸壯大,目前不足二百匹,新疆、甘肅二地建有專門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