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6月19日蒙通社、蒙古Medee網新聞:6月19日,從捷克共和國的布拉格動物園又有4匹蒙古野馬(又稱普氏野馬),由捷克的軍用運輸機運抵了蒙古國。這4匹蒙古野馬全部為母馬,是從捷克放歸蒙古國的第九批野馬。這批蒙古野馬先是被捷克的軍用運輸機運抵科布多的布爾根縣機場降落,然後改用汽車運輸,最終被放歸在戈壁自然保護區「Б」區的泰和草原上。2018年,在該保護區的蒙古野馬種群數量是230餘匹。2019年春,共有40匹母野馬產駒,使在該保護區的蒙古野馬種群數量增至270餘匹。
由荷蘭政府出資幫助蒙古國實施野馬回歸計劃始於1992年,在蒙古國共建成有3個野馬自然保護區,分別是呼斯泰嶺(中央省)、泰和草原(戈壁阿爾泰省)、浩敏草原(扎布汗省)野馬保護區。其中,位於戈壁阿爾泰省布嘎特縣的泰和草原野馬保護區,每年都要接收3-4匹野馬放歸。迄今為止,從捷克共和國放歸蒙古國的蒙古野馬數量已達到了35匹。
蒙古野馬,喜歡棲息於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機警,善奔跑。一般由強壯雄馬為首領結成5-20頭馬群,營遊移生活。原分布於蒙古國、中國新疆準葛爾盆地和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1878年,沙俄軍官普熱瓦爾斯基率領探險隊先後3次進入準葛爾盆地奇臺至巴裡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帶捕獲、採集蒙古野馬標本,1881年由沙俄學者波利亞科夫正式定名為「普氏野馬」。
蒙古野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野馬品種。蒙古國曾於1947年捕捉到過1匹,當時被送到了烏克蘭動物園飼養。中國曾於1957年在甘肅省肅北縣的野馬泉和明水之間捕捉到過1匹,之後再也無確鑿證據證明發現過蒙古野馬。20世紀60年代,蒙古國首先宣布野生野馬滅絕。從90年代開始,蒙古國從歐洲引回蒙古野馬種源,放歸大自然繁育。目前,在蒙古國內的蒙古野馬種群數量已超過了600多匹。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位於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境內,面積約3萬畝,承擔著普氏野馬的拯救工程,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八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拯救工程之一。該中心從1985年起,先後從英國、美國、德國引進普氏野馬24匹,從適應性飼養保種到欄養繁育擴群,從半散放到自然散放,再到自然生活的野生種群,經過三十餘年的努力,截至2018年中旬,研究中心實有普氏野馬種群達到413匹,其中野放普氏野馬200匹。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原創雖好,碼字太累,感激讚賞!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