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稱野馬早已從地球滅絕 科學家:令人傷心
    中新網2月23日電 根據一項新DNA分析研究,全世界野馬早就已經滅絕,這項發現意外改寫馬系家譜(family tree)。
-
普氏野馬的野性春天
2019年4月,南回的燕子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野馬中心)的馬舍裡築起巢來,杜鵑鳥也開始
-
最新研究結果:世界上的野馬已經滅絕
【環球網綜合報導】世界上的野馬已經滅絕。這是根據馬祖先最新的DNA分析,重寫系統樹後得出的意外結果。據日本雅虎新聞網報導,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論文稱,大部分人認為普氏野馬是地球上現存的唯一野馬,但普氏野馬實際上是從飼主那裡逃出來的家馬的後代。
-
在蒙古國呼斯泰嶺保護區,我們發現了幾近滅絕的蒙古野馬
在寬闊的草原、荒漠地區,生存著一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蒙古野馬(又名普氏野馬)。蒙古野馬頭部佔全身比例較大,額毛很短,讓人印象深刻。雖然身材嬌小,但充滿野性與不羈,很難被人類馴服,獨立性很強。在距今1.1萬年至4000年間,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的捕殺,野馬從300多個品種到只剩下蒙古野馬一個品種倖存。即便如此,蒙古野馬也難逃厄運,在上世紀中葉於野外幾近滅絕。在無數科研人員的幫助下,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成為如今世界上還存活著的唯一的野馬品種。
-
幾近滅絕的「蒙古野馬」
這4匹蒙古野馬全部為母馬,是從捷克放歸蒙古國的第九批野馬。這批蒙古野馬先是被捷克的軍用運輸機運抵科布多的布爾根縣機場降落,然後改用汽車運輸,最終被放歸在戈壁自然保護區「Б」區的泰和草原上。2018年,在該保護區的蒙古野馬種群數量是230餘匹。2019年春,共有40匹母野馬產駒,使在該保護區的蒙古野馬種群數量增至270餘匹。
-
中國野馬:從幾近滅絕到恣意奔騰
一匹匹小馬駒的誕生,使瀕危物種普氏野馬在我國的種群進一步壯大。 普氏野馬有著6000萬年的進化史,是地球上僅存的野生馬種。準噶爾盆地是野馬繁衍生息的故土,它們曾經馳騁在這裡的茫茫戈壁、萬裡草原。但因為盜獵及環境惡化等多種原因,野馬在野外幾近滅絕,普氏野馬的野生種群已於20世紀60年代在我國滅絕。
-
紀念蒙古野馬獲得重生25周年珍貴圖片
蒙古野馬,又叫普氏野馬,曾經一度廣泛活躍在新疆天山附近、內蒙古巴彥淖爾盟北部以及境蒙古國的西南部。蒙古野馬長相俊美,充滿野性與不羈,很難被人類馴服,獨立性很強,可以看做是馬類家族中的「朋克搖滾群」。野馬頭部佔全身比例較大,額毛很短,像小女孩的劉海,耳朵短小,頸部粗短。雖然沒有家馬披於頸兩側飄逸且顏色各異的鬃毛,但它棕褐色短而直立的鬃毛像小男孩整齊劃一的板寸,讓人印象深刻,體型均稱秀氣,能叫出家馬那種動聽的嘶嗚。野馬群毛色整體呈黃褐色,遠遠望去,它們和沙漠戈壁融為迷彩隱蔽自己,人們只能從它們那映襯在沙漠上走動的影子發現它。
-
曾經野外滅絕的新疆野馬,從歐洲「回家」後,如今「兒孫滿堂」
早在6000萬年前,普氏野馬就已經存活在地球上了,它們被人們發現是在十八世紀七八十年代,從它們發現到野外滅絕,僅用了上百年時間。 就這樣,人們對普氏野馬的濃厚興趣絲毫沒有減弱,不斷的捕獵,終於在1969年,在野外再也找不到普氏野馬的身影了,它們被宣布野外滅絕。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普氏野馬體長約2米,尾長0.9米,體重在400千克左右。普氏野馬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馬頭又長又大,頸部粗壯有力,頸上,有一列又直又密的黑色鬃毛,身體的顏色隨著一年四季而改變。普氏野馬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三省,多棲息於遼闊草原和有水源的戈壁荒漠。普氏野馬以草類植物為食,例如蘆葦,莎草,紅柳等。
-
滅絕物種是否應該復活?或導致動物野性盡失
如今,唯一的一頭雄性北白犀已經接近43歲,年事已高無法生育,這一白犀亞種的滅絕已經不可避免,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科學家正在試圖復甦它們的種群。在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再生藥物研究者珍妮·洛林(Jeanne Loring)已經找到了從犀牛皮膚上獲得多潛能幹細胞——能發育成任何類型的細胞——的方法。
-
全世界的「野馬」早就滅絕了!科學家:現存的都是馴化逃脫的
科學家在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其實全世界的「野馬」早就絕種了,現存的「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其實是古人的馴化個體。帶領研究的學者歐森(Sandra Olsen)表示,「這樣的結果令人驚訝,但也代表世界上已經沒有還活著的野馬,這點令人傷心。」科學家分析馬種的樹譜,發現普氏野馬並非現存的唯一野生族群,他們用普氏野馬的DNA和古代的馬兒比較,證實這種馬兒根本不是大家一直認為的「野馬」,它們的祖先波泰馬(Botai horse)在大約5500年前已經被哈薩克北部的波泰人馴化。
-
野馬守望者:與馬相伴19年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說起馬,牧區長大的阿達比亞特並不陌生,但幼時偶然聽人提過的普氏野馬,卻烙在他的心頭。 「有個遠房叔叔在國外考察時曾見過圈養的普氏野馬。當時野馬用鼻子嗅他、在他袖子上蹭了蹭,讓他心裡發酸。叔叔說這是發源於我們國家的馬,應該回到故鄉,這句話我至今也忘不了。」阿達比亞特嚴肅地說。
-
福特野馬幾座
【太平洋汽車網】福特野馬是雙排四座的,福特野馬是由福特汽車公司所推出的跑車。野馬原本的汽車平臺是屬於第二代北美洲的福特獵鷹。原版的福特野馬I 4座位概念車改進成了1963年的野馬II 雙座位的原型,是福特用於預測公眾將如何對於1962年中所推出的第一條生產的福特野馬。
-
電影《野馬》——蘭亭知音呼喚野馬雅集
「野馬的呼喚」2009年,趙小玲陪著部隊幾位將軍來到新疆野馬繁殖基地。「現在這些野馬還是半圈養的,基地也沒有像書上寫的早期那麼艱苦。
-
知馬:普氏野馬
-
守望普氏野馬近二十年,管護員阿達比亞特——我們的草原你的家...
阿達比亞特說,野馬監測的難度越來越大,有時候一天出去跑上百公裡,卻見不到幾個野馬種群,「如果當天找不到,第二天接著找,直到找到並掌握所有野放野馬種群的情況——這對種群保護非常重要。」「野馬的種群數量正在穩定增長」到離馬群比較近的地方,阿達比亞特停下車開始步行,「不能開車,會驚到馬群。我們要儘量不幹預它們的生活。」
-
普氏野馬可能已經滅絕,科學家們卻不願相信,仍在追尋它的足記
現在很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甚至很多動物已經滅絕了,很多稀奇的的動物也是越來越少,動物的死亡途徑也是非常多的,比如環境的影響,食物鏈之間的食與被食,還有人類的捕殺,沒有一點節制,對動物的傷害也比較大。大家平常可以經常看到跟馬很像的動物,馬在平常看到的比較少,但是也有的,平常的馬的種類也挺多的,可是有些就不這樣了,普氏野馬很聰明也是個非常不錯的物種,但是現在好像已經瀕臨滅絕,但是我們的科學家還是不放棄,仍在苦苦的追尋著足記,不久前有網友說在山上曾經看到了,普氏野馬的蹤跡,科學家立即前往追查。
-
新疆16種野生動物面臨滅絕和極危:野馬、高鼻羚羊野外滅絕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4日消息,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態研究所野生動植物與溼地研究室近日發布了《新疆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全區有99種動物被列入該名錄,其中,野馬、高鼻羚羊等16種野生動物進入滅絕、極危等級。 野馬
-
普氏野馬,馳騁在卡拉麥裡的魅影
但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它雖具野性,卻內斂不張揚;它眼神高傲,卻神情靜淡;它優哉遊哉、神閒氣定,卻時刻保持著機警的狀態。這些,都是另一個層面內化於風骨之中的仙氣。別看普氏野馬其貌不揚,並非長相俊美系列的馬種,可它在生物學上的意義卻非同尋常。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種,有著6000萬年的進化史,保留著馬的原始基因,目前全世界僅有2000餘匹。
-
珍惜這些美食,要不是人類它們在1萬年前就滅絕了
大型哺乳動物滅絕後,南瓜的處境就很艱難,因為小動物不喜歡它們的苦澀,因此不會幫它們傳播種子。如果不是人類及時培育出能吃的南瓜,它們恐怕早已掛機。1982年,他們在 Science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美洲的許多蔬果的真正傳播者早已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