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科學家用40年前冷凍基因,克隆出普氏野馬 網友:恐龍呢

2020-09-09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太陽報》報導,近日,美國聖地牙哥,科學家公布了世界第一隻克隆的普氏野馬(蒙古野馬)Kurt的視頻。Kurt是科學家們用40年前冷凍保存的遺傳物質克隆出來的。專家稱Kurt的出生令人興奮,這恢復了幾十年前喪失的遺傳多樣性。據悉,普氏野馬瀕臨滅絕,人類最後一次在野外見到普氏野馬是在1969年。

看到此消息後,有網友評論稱:「細想挺恐怖的,冰河時代塵封的基因是否也可復活?」也有網友表示:「恐龍呢」「斑鱉考慮一下吧!」

新媒體編輯:何穎曦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科學家用40年前冷凍基因,克隆出普氏野馬,網友:恐龍呢
    據《太陽報》報導,近日,美國聖地牙哥,科學家公布了世界第一隻克隆的普氏野馬(蒙古野馬)Kurt的視頻。Kurt是科學家們用40年前冷凍保存的遺傳物質克隆出來的。專家稱Kurt的出生令人興奮,這恢復了幾十年前喪失的遺傳多樣性。
  • 恐龍要復活?40年前基因克隆成功,科學家:優先考慮猛獁象!
    1996年小羊多利的誕生,一隻克隆羊卻引起了世界的輿論,作為人類避諱的話題,若是一個人被複製除了第二個,那麼原主人真的會被取代嗎,帶著許多人倫與道德的問題,這項研究也遭到了許多科學家的唾棄,但就在美國聖地牙哥的研究所中。
  • 科學家成功克隆出瀕危生物普氏野馬,但這可能是痛苦的開始
    近日,美國聖地牙哥,科學家公布了世界第一隻克隆的普氏野馬(蒙古野馬)Kurt的視頻。Kurt是科學家們用40年前冷凍保存的遺傳物質克隆出來的。普氏野馬是全球瀕危生物,它原產於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和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普氏野馬演化史長達五六千萬年,比大 熊貓、鴨嘴獸等「活化石」更具動物 演化研究價值。
  • 科學家成功克隆一匹已經死了四十年的普氏野馬!下一步準備克隆長毛...
    )克隆馬,普熱瓦爾斯基馬是一種產於中亞大草原的瀕危野馬,這隻克隆馬的出生象徵著它的同類重新燃起了生存的希望。更令人興奮的是,庫爾特是從40年前冷凍保存的遺傳物質中克隆出來的,這恢復了被認為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消失的遺傳多樣性。聖地牙哥環球動物園的首席生命科學官、動物學家鮑勃·威斯(Bob Wiese)說:「這隻小馬有望成為它這個物種中基因最重要的個體之一。我們希望它能為普熱瓦爾斯基馬種群帶來基因多樣性,這對這個種群的未來很重要。」
  • 聖地牙哥動物園成功克隆瀕危野馬品種
    > 美西時間10月14日,據Los Angeles Times報導,聖地牙哥動物園的科學家最近完成一項壯舉:他們從1980年從一匹馬身上提取出的冷凍皮膚細胞中克隆出一種瀕臨滅絕的馬
  • 尋找普氏野馬雙胞胎
    2016年6月10日,普氏野馬雙胞胎姐妹路路和冉冉滿月了,兩匹小馬駒毛色較白,真像一對白雪公主。普氏野馬一般每胎只產一駒,這次產了雙駒,實屬罕見。因此,工作人員確信它們是目前世界上首例有記錄的普氏野馬雙胞胎。大家都激動萬分,把它們當作重點保護對象細心看護。我一直盼望著有機會能親眼見見這對雙胞胎姐妹,但兩次拜訪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喬木西拜野放野馬監測站(以下簡稱監測站)都未能找到它們,讓我深感遺憾。2018年10月10日,我再次來到監測站,希望這次能夢想成真。
  • 普氏野馬,神秘的珍稀動物!
    在我國新疆的準噶爾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乾旱荒漠草原地帶,曾經生活著一種野馬——普氏野馬。別看它與現代馬沒有多大差別,但它被認為是歷史上眾多野馬中唯一生存至今的種類,對人類尋求生物進化規律、發展生物基因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 新疆畜牧專家給普氏野馬做全面「體檢」
    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張赫凡)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動物疫病疾控中心,給中心30匹抽檢野馬進行了全面的「體檢」。據悉,全面「體檢」內容包括毛髮、五官、血生化、血常規、寄生蟲卵等12項,檢疫報告預計12月初完成。這次「體檢」是為了切實做好普氏野馬的疫病防控工作,保障野馬的健康安全。
  • 知馬: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原產於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和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因人類獵殺和生態惡化已於1960年代野外滅絕。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保留著地球上唯一馬的原始基因,別的物種無法比擬其生物學意義。1879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在新疆的準噶爾意外地發現了它們,並將其命名為普氏野馬。
  • 普氏野馬,馳騁在卡拉麥裡的魅影
    說到卡拉麥裡,很自然地,眼前就會閃現出普氏野馬的名字。但是,整個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約有173.3萬公頃,且東部屬礫石戈壁,中部屬卡拉麥裡山,西部屬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之大,可以想像。所以,想在這裡看到普氏野馬的身影,也是一件很難得的事,多少人為了在荒野中一睹其「芳容」,專程驅車前往普氏野馬的棲息地附近,卻常常會無功而返。
  • 普氏野馬:我們是不幸的「幸運兒」
    對於人這種生物,野馬們雖見得不多,但卻並不陌生,早在600多年前,它們就曾見過這樣一群被馬馱著的生物。讓追風祖先們感到奇怪的是,眼前的這群人,每一個都拿著一根前方帶孔的棍子。突然間,坐在第一匹頓河馬上的人嘰裡咕嚕地說了幾句,然後一擺手,他身後的同伴瞬間驅使著坐騎衝向了野馬群,手中帶孔的棍子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伴隨著一道道直竄而出的火舌,不少的野馬慘叫著砰然倒地。
  • 守護重回故鄉的普氏野馬
    這是6月3日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普氏野馬。副駕上的阿達比亞特是這支三人野馬監測小組組長。經驗告訴他,普氏野馬喜歡爬到坡頂沐風而憩。接到指令,駕駛皮卡車的葉爾江·哈哈爾曼掛上3擋,踩下油門。坡頂視線豁然開朗,500米開外的山頭,一匹落單的成年野馬露出半個馬身。坐在車廂後排的木哈買提·布然汗跳下車,掏出A4紙大小的簿子和手持GPS,速記著發現普氏野馬的時間、點位、植被情況等七八項數據。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野馬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介紹,體檢內容主要包括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非洲馬瘟檢疫,並做了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測、寄生蟲卵檢測。
  • 普氏野馬的野性春天
    「布穀、布穀」地鳴唱,空氣裡充滿了新萌青草的濃鬱氣息,戈壁荒漠煥發出一派勃勃生機。普氏野馬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夏毛呈淺棕色「光棍漢」群裡投了顆「炸彈」2019年4月中旬,由於維修地下水管道,普氏野馬單身公馬群被隔離到另一場地。半個月後,單身母馬群也因同樣的緣故,被轉移到了與公馬群一欄之隔的場地內。
  • 【趣聞】美國首次成功克隆瀕危動物 使用30年前的黑足雪貂基因
    據外媒報導,美國第一個成功克隆的瀕危物種:黑足雪貂,可以為瀕危動物從滅絕邊緣重生鋪平道路。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普氏野馬體長約2米,尾長0.9米,體重在400千克左右。普氏野馬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馬頭又長又大,頸部粗壯有力,頸上,有一列又直又密的黑色鬃毛,身體的顏色隨著一年四季而改變。普氏野馬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三省,多棲息於遼闊草原和有水源的戈壁荒漠。普氏野馬以草類植物為食,例如蘆葦,莎草,紅柳等。
  • 潛心研究,為普氏野馬回歸野化護航
    普氏野馬在人類飼養和繁育一百多年後重引入原產地,其對環境適應的重要表現是能夠在氣候、天敵、寄生蟲等生態因子脅迫狀態下具有類似本土物種化解危機的生存策略和行為。然而,冬季乾旱條件下更多的普氏野馬向人工救護點聚集,而非像蒙古野驢進行遷徙;超過同域土著種蒙古野驢和散放家馬3~5倍的寄生蟲感染常年發生於普氏野馬群體現象,均暴露出野馬野化進程中存在著諸多隱患。」
  • 普氏野馬
    我狼狽地搖頭加擺手,堅定地吐出一個字:不。 2004年5月,沿著青藏鐵路,偶見夕陽下藏羚羊、野驢或縱或立的身影,而之於野馬,是2010年9月一次機緣。 普氏野馬,一種在中國境內滅絕的物種,在上個世紀,中國用野驢從歐洲換了18匹回來,半人工半野牧,隊伍逐漸壯大,目前不足二百匹,新疆、甘肅二地建有專門的基地。
  • (社會)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進行「瘦身訓練」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 (張赫凡)在圍欄鐵門打開的瞬間,46匹普氏野馬奔鳴著跑向遠方,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戈壁深處……記者25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46匹普氏野馬開始在20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半散放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