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離不開一個「緣」字,「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聚緣散、緣起緣滅、緣深緣淺,都有定數,都是因果緣法。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債,欠債或還債,要債或者報恩。夫妻之間是緣,善緣或惡緣。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彼此緣份深的,會陪伴結識的時間久一點;緣分淺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所以,不論我們生命中出現誰,他都是我們該遇到的人。哪怕是傷害,是劫難也是恩賜。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來幫助我們的貴人,也有來傷害和打擊自己的「小人」。幫助我們的人給我們溫暖,傷害自己的人卻帶給我們成長。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身邊,他必定會教會我們什麼,然後轉身離開。所以,那些看似的傷害其實是對我們的一種救度,是來渡化我們的「佛菩薩」,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面對傷害,不要想著還擊和報復,換一種心態想,人生會截然不同。佛說:今生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兩個人得有多深的緣分才能在一條路上走了又走。總會有許多人抱怨自己遇人不淑,不論是感情生活,或者在工作人際關係方面,總能遇到對自己不友好的人,不是傷害,就是背後搞小動作,自己很苦惱,不知該怎麼辦?是否應該還擊?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則短小的佛門故事。
佛陀在選擇出家後,六年的苦修生活,一邊要忍受身體上的飢餓和折磨,還不停有小人來傷害他,其中就有他的堂弟提婆達多。因提婆達多覬覦佛陀的修行和地位,總是想方設法傷害佛陀,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壞僧團,做盡壞事,應是墮入地獄的果報。然而,這些傷害不但沒有擊垮佛陀,反而助益了佛陀的修行,佛教裡稱之為「逆增上緣」。就是你來傷害我,我不但沒有嗔恨,反而將其化為強大自己的力量,那麼傷害就不是傷害,而是來渡你的、成就你的「佛菩薩」。
後來佛陀成道後,對於提婆達多,不但沒有惱怒,反而為他授記為佛,感恩他曾經的傷害。提婆達多在世人看來是窮兇極惡之人,但世人肉眼凡胎,執著表相,不明其中因果。提婆達多這一世與佛陀有著很深的因緣,宿世業緣,看起來是「魔」,但在佛陀眼中,卻是助緣,是來渡他的「佛」。
「無魔不成佛」,那些生命中傷害我們的人,他們不惜造惡業來幫助我們成長,我們應當心存感恩,而非抱怨嗔怒。佛門裡常說一句話:佛眼看眾生,眾生都是佛;魔眼看眾生,眾生都是魔。我們看他人是惡人,說明我們心中有惡念。若我們心中一片慈悲,就根本看不到別人的惡。所以,不要妄想著去改變別人,而應當去認識自己、反思自己、懺悔自己。
很多人最苦惱的就是自己的婚姻生活,認為結婚後的生活如同身處地獄,夫妻之間經常打架,彼此傷害,過得很痛苦,不知該怎麼辦?我們要知道,這一世結為夫妻必定前世有很深的因緣,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有多深的緣分就有多久的陪伴。
那些所謂的傷害其實就是還債,也是在消除自身往昔惡業,也會讓人從中覺醒,變得更加強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活中總需要一些事情的發生讓你如夢初醒、醍醐灌頂。沒有傷害,沒有那些苦,你就不會醒悟。
有人問:人這一生的姻緣是註定的嗎?也不是,是人自己選擇的。只是這選擇的背後是緣分。沒有緣分的兩個人,永遠是平行線,不會相交。不論是善緣還是惡緣,相識不易,要珍惜。「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了緣的過程,塵緣了盡,一生也就終結了。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