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一首流傳甚廣的偈子:「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藉此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其大意是說佛法難聞,人身難得;要趁著得到人身,且能聞得佛法的時候,精進修行才不負此生。
在佛經之中,有如是記載:「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這段記載之中,佛陀講述了眾生的9個難處,其中第一就是能得人身是極其難得的。
的確如此,佛教任何法門之中,都會強調「人身難得」這個真理,以敦促佛弟子精進修行。佛陀住世之時,曾以多個形象的比喻,說明的人身難得的道理。
1.穿針喻
在須彌山(最高的山)放出一根足夠長的線,任其自然垂下,在須彌山下有一個針孔朝上的針。做人的機率,正如線恰好落入山下針孔的概率。我們不難想像,線穿進針孔的可能性,是何其微小;換句話說,能夠做人是何其難得。
2.盲龜喻
在《雜阿含經》之中,佛陀列舉了一個盲龜喻。當地球變成一片汪洋大海之時,有一隻壽命無量的盲龜,這隻盲龜每隔一百年會將頭伸出水面。在海面上有一段浮木,浮木上有一個洞,浮木隨著風浪而漂浮不定。試問盲龜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遇到浮木的機率有多大?即使遇到浮木,盲龜的頭剛好可以伸進浮木洞中的機率又有多大?顯然,這種機率是極其微小的,佛陀告訴我們得人身的機率正如盲龜穿木孔那樣小。
3.塵土喻
佛陀在給孤獨園時,有一回工人在蓋房子。佛陀隨手抓起一把地上的塵土,弟子們都好奇地問佛陀有什麼深意。因為弟子們都知道佛陀的一舉一動都是在開示,佛陀不會做無用的舉動。
佛陀問弟子們:「我手上的塵土,相比於大地的塵土,哪個更多呢?」弟子們回答:「當然是大地的塵土多。」佛陀告訴弟子們:「現在在世的人去世之後,能夠再得人身的猶如我手上的塵土;而失去人身的,則如大地上的塵土。人身極其難得,一定要修五戒十善才能確保人身。」
也許有人會說,得人身難不見得吧?放眼地球六七十億人,也不是小數目。殊不知,宇宙之中有10個法界,人道只是其中之一。一般人只能看到人道和畜生道的眾生。僅地球的畜生道而言,其數目就不知比人道眾生勝過多少倍,更無須提及其他8個法界的眾生。
因此「人身難得」確乎是真理,當我們認清這個真理,時時激勵自己,這樣修行就不至於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