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因果報應,一直都在,爭來爭去一場空

2020-12-04 妙音聞聲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佛教講因果,這個世間的因果報應,一直都在,存在僥倖心理去做壞事,以為不告訴別人,就可以瞞天瞞地,神不知鬼不覺,其實算來算去算自己,爭來爭去都是一場空,人在做,天在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所以不要自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人在世間走一程,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都瞞不過天,瞞不過地,騙不過自己的良心,總有一天你自己不贖罪,不認錯,天和地也不會放過你,總會讓你為自己的惡事付出代價。人民嘴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很多人為自己做壞事找理由的一句話就是:」這世上心地善良的人,總會被人欺負,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看到那些老實善良的人卻沒有好報。所以人們覺得,人善被人欺。

在佛法的角度講,一切都是因果輪迴,如見善人得善果,今生福報多。如見惡人遭惡果,今生惡報多。如見善人遭惡果,前世罪業多。如見惡人得善果,前世積德多。老天從來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半個壞人。

明了因果,就曉得做人,一定要做個善良的人。人活著,一定要善良,不管貧窮與富有,不管缺陷與完美,不管疾病與健康,都不能丟棄自己的初心,善良做人。做事有分寸,說話講道理,與人相處如沐浴春風,讓人感覺善良,舒服,給人溫暖,這都是給自己結善緣。只有廣結善緣,自己在生命的過程才能順風順水。

你若善良,人若欺你,天會護佑你。失去的東西,上天會加倍地回饋給你,只是會換成另一種方式,讓你的人生平順,吉祥如意,家庭和睦。其實我們都知道善良的人都不傻,他們只是不說而已。善良不代表傻,厚道不代表笨,我們誰也不要糊弄誰,誰也別把誰當傻子,你以為善良的人很傻,其實,把別人當傻子的人,才是真的傻。

善良人做的好事,善事,天地有目共睹,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畏之,所做必成。

佛說:你若善良,人若欺你,天會幫你。所以說做人,寧願傻點,也別太聰明,大智若愚的人其實裝的是大智慧,不算計利益,不算計人心。因為他們知道,算來算去算自己,爭來爭去一場空。反之小聰明的人,整天想著算計別人的利益,最後,往往什麼都得不到,因為算來算去,最後算到自己頭上,終是一場空。

佛說: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善良的人,不會怨天恨地,因為他們知道,是自己的,不必爭;不是自己的,也爭不來。人生終究是平衡的,你得到什麼,就會失去什麼,自有公道,上天關上一道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沒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你人生舉步維艱的時候,有一種無形的好運慢慢推著你前行,而且會讓你越走越順,這就是老天給你的善良最好的回應。祝願每一位在善良道路上前行的人,福報無量,願望美滿。

相關焦點

  • 佛說,因果報應!(不得不信)
    文/泠泠佛說,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果的輪迴。人爭不過天,惡爭不過善,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人這一生,自有因果,都是看自己的造化。是行善還是作惡,都有不同的結果。這部劇說得的是一個土生華人家庭的故事。裡面的菊香是姨太太的女兒,身份卑微,但是溫柔飄亮,卻先天性聾啞,一直被大婆一家欺負和歧視。在大婆認為她這張漂亮的臉蛋,只會害人,不配擁有好人家,就安排她嫁給一個富人做妾,菊香反抗逃婚。
  • 佛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
    佛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比方說,那個轉身離開的人,你念念不忘,天天思念,只是讓自己越來越痛苦,還常常湧出思念的淚水,最後耽誤了自己後半生的幸福;而那些懂得放手的人,一轉身就遇見了真愛,失去過去的愛,也是一種得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爭來爭去,爭個什麼?是你的,不要爭,不是你的,爭不來。你爭,要爭出一個道理。
  • 再看《琅琊榜》,赤焰軍的覆滅,也是因果報應
    七萬赤焰軍打敗了大渝,換來了梁國十年的安定平穩,最後卻被冤死在梅嶺。這等千古奇冤,真是能夠媲美竇娥了。但是我說的因果報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赤焰之案,表面上是夏江謝玉挑撥離間添磚加瓦造成的,實則是梁帝忌憚皇長子。其實原因不僅僅如此,還有一個原因是璇璣公主造成的。這句話是從般若的四姐口中得知。
  •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這種生活的壓力有多大?
    俗話說得好「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這個用在生活中最貼切不過了。小的時候,每次出門都是媽媽跟別人家的媽媽在比各自的孩子。在班裡的成績怎麼樣?考試多少分?那時候的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詞。當我長大了,出來工作了,我以為我終於可以擺脫比成績這件事情。卻沒有想到,出來社會後,比的就是收入,職位,男朋友。
  • 我贊成大乘是佛說
    論大乘即佛說幾千年來,一直在大乘非佛說上爭論不休,這是人的爭鬥心所致,故應息爭。應該根據依法不依人的原則來決定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中立。大乘行者對小乘不贊亦不毀;小乘行者對大乘亦不毀謗。這樣是最好的選擇,妄想以人類的考察來定論,更是貽笑大方。
  • 因為人講的是因果報應,佛說的是緣起生滅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法的人,相信這話是佛所說。然而萬法皆空,是佛所說;因果不空,非佛所說。因也是法,果也是法,因果也是法,既已萬法皆空,因果如何不空?其實因果的說法,不是佛法專有。婆羅門也講,耆那教也講,道教也講;東方在講,西方也在講。
  • 佛系英語要這樣說!
    「佛系」是這樣一種淡然的生活態度: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90後的佛系生活:手拿保溫杯,蹦迪帶護膝,啤酒加枸杞,破洞褲加暖寶寶……佛系乘客:給司機打電話說,你不要動,我來找你。也許你會把這次成功說成是意外收穫,但其實,你終究也會使之這般。佛系公眾號讀者:不評論不轉發,點讚隨緣,一切都是因緣(Karma)際會。
  • 爭來爭去,5G 的 NSA 和 SA 到底啥意思?
    大家都問,5G標準就5G標準唄,怎麼還來個5G NSA標準(所謂的「半個5G標準」)的說法?後來,大家才聽明白,5G分為兩種組網類型,分別是NSA和SA。NSA是Non-Standalone,非獨立組網。
  • 禮教派與法理派之爭
    於是,20世紀初,清政府進行了一場大規模修訂法律的活動。  在修律過程中,出現了各種不同意見的爭論,並形成了兩相對峙的派別——禮教派與法理派。於是他向憲政編查館奏上《修正刑律草案說帖》,要求把舊律中有關倫常諸條逐一併入新刑律正文。沈家本隨即寫了《書勞提學新刑律草案說帖後》(因為勞乃宣曾擔任江寧提學使,世稱勞提學)予以反駁,勞乃宣又馬上以《管見聲明說帖》回敬。
  • 廣東話百科:爭啲(「爭啲」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百科:爭啲  點樣讀:  爭啲(zaang di)  乜意思:  「爭啲」是差點的意思。  點造句:  我今朝返工爭啲遲到。(我今早上班差點遲到。)  我硬系覺得我爭啲嘢未做,但系又諗唔起系乜。(我老是覺得我差點什麼東西沒做,但是又想不起來是什麼。)
  • 佛說:使你痛苦的,都是來成就你的!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每個人來這世間都要經受「成住壞空」這個過程,沒有誰能夠例外。人生八苦,苦苦不盡相同。有人說,人們幸福的樣子總是相似的,但是苦卻各有各的不同。
  • 老祖宗的告誡: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受益匪淺!)
    老祖宗的告誡: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01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說的再通俗點就是對人、對事多寬容一點。古來成大事之人大都具備了這「記人之長,忘人之短」的寬容,才在人們心中留下美名。02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茂密深幽的原始森林裡,動物們按照自然法則,平靜的生活著。
  •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
    人生不是用來享受的,享受只能定格一瞬間,而經歷將伴隨你一生,讓你的一生都充滿無數的色彩。不管經歷多少苦難與悲傷,至少屬於你的人生具有它與眾不同的色彩,認真經歷屬於自己的人生,也許這才是彌留之際最有價值的享受。早安!時間很短,天涯很遠,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自己安靜地走完。
  • 電瓶車被盜2次,大叔怒發懸賞5000抓小偷,勢要「爭口氣」
    「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從大叔嘴中脫口而出這樣的狠話。 原來劉大叔的電動車在停車場被偷了。看著空蕩蕩的停車位,大叔忍不下去了。據了解:這一輛是剛換的電瓶,短短時間裡,這已經是劉大叔丟失的第二輛電動車了。
  • 《藍軍出擊》大結局:褚戰剛再次戰敗被降銜,王可爭勝韓鵬後退休
    可是真到了可以當將軍的時候,王可爭竟然拒絕了。他的年齡到限了,這個時候就是不進則退,他不想進,當然也不能夠退。所以,他拜託何亞洲政委去幫他做工作,讓他能夠在808旅旅長的位置上再幹一年。可以說,對於909旅而言,褚戰剛雖然走了,但是他的魂還在。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褚戰剛有責任,徐曉村也有。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把演習當回事,一直都以為這就是一場遊戲。
  •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最近網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佛系」,什麼佛系追星、佛系男孩、佛系女孩、佛繫戀愛都出來了,讓人看得摸不清頭腦。那麼,佛繫到底是什麼意思?佛系是什麼梗呢?》》》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
  • 孫悟空的「空」字,有何玄機?
    而叫「空」字大師有很多,如「了空」,「淨空」,等。為什麼佛門喜歡用「空」字取名呢?「空」字有何玄機呢?正如原著所說「打破頑空須悟空」。明李贄《觀音問·答自信》:若無山河大地,則清浄本原為頑空無用之物,為繼滅空不能生化之物,非萬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錢乎?
  •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
    王菲方舟子之爭:是科學的一言堂還是對信仰的呵護(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近日,有「打假鬥士」之稱的方舟子與信奉佛教的娛樂明星王菲近日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遭遇戰」。那麼,王菲方舟子之爭究竟是出於對科學的迷信而作的捍衛還是對信仰而作的本能呵護?鳳凰網華人佛教將就此事件獨家採訪哲學界、佛學界、科學界等知名學者,由他們為我們解讀王菲方舟子之爭的學術觀點。以下是上海佛教協會金易明先生的觀點。對於一切世俗的現象,我們所遭遇的神奇和難以解釋的窘況,已是屢見不鮮。
  • 領海之爭與大國崛起
    領海爭端從東海到南海綿延不斷,中國都捲入其中。今年夏天以來,在與菲律賓的黃巖島之爭暫時平息之後,與日本的釣魚島之爭又起,中國再次被推到風頭浪尖。值得稱讚的是,在這兩次爭端中,中方採取了相對強硬的姿態,不僅為本國權益呼喊,還活動手腳熱身。這些動作迥異於常年的低調吟唱,甚至無聲無息。這個變化也許會讓幾個鄰國感到不快,卻證實了中方在試圖履行保護國家主權的職責。爭執國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 夜闌心語|遇事不強爭,是一種大格局
    然而,他也因為爭執得太多,所以大家都不愛與他談業務。最後,哈裡雖然贏得了許多場爭論,但他的卡車卻一輛也賣不出去。想起楊絳先生說的一句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情商越高的人,遇到遇見不統一的情況,都會沉默對待,一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