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告誡: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
01
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說的再通俗點就是對人、對事多寬容一點。
我們的世界多姿多彩,每個人自從呱呱落地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任何人都不能將自己的思想、行為強加於人,而我們又必須在同一片天際下生活,所以自然會有爭端出現,人類要和諧共處就必須要學會寬容。大家都喜歡笑嘻嘻、胖乎乎、袒露大肚皮的彌勒大佛,也欣賞他的處事原則「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展開胸襟,綻開笑臉,接納天下事,心靈便比大地更厚重,比天空更廣闊。其實寬容他人就是解放自己。
「君子賢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這是荀子精闢概論。君子之所以為君子,皆因能容人所不容。
正是因為有這大肚能容天下事的氣度,曹操才會一把火燒了那些將士的忠信表,饒恕過錯;李世民才會重用太子舊臣魏徵,不計前嫌;閔子騫才會下跪為後母求情,不究恩怨。
古來成大事之人大都具備了這「記人之長,忘人之短」的寬容,才在人們心中留下美名。
02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茂密深幽的原始森林裡,動物們按照自然法則,平靜的生活著。
一天,一條蜿蜒的巨蟒和一頭矯健的豹子同時盯上了一隻健壯羚羊。豹子靜靜的看著巨蟒,巨蟒默默的看著豹子,都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消滅巨蟒,否則他就會和我瓜分羚羊。
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先消滅豹子,要不我無法獨享豐盛的午餐。
於是幾乎是在同一時刻,豹子撲向巨蟒,巨蟒纏向豹子。
豹子咬著巨蟒的脖子想:如果用盡力氣咬,我就會被巨蟒纏死。
巨蟒纏著豹子的身體想:如果不下力氣纏,我就會被豹子咬死。
於是豹子和巨蟒都死命地用著力氣和對方糾纏,直到都筋疲力盡。
最後,羚羊安詳的踱著步子走遠了,而豹子與巨蟒卻雙雙倒地,再也沒有睜開眼睛。
獵人看了這一場驚心動魄的爭鬥甚是感慨,暗自想:「如果豹子和巨蟒同時撲向獵物,而不是撲向對方,然後平分食物,那麼就都不會死;或者兩者同時避開,一起放棄獵物,兩者也都不會死;亦或兩者中一方退一步,一方撲向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豹子和巨蟒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互相鬆開,就算丟掉獵物,也起碼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03
動物世界的法則,可同樣適應我們人類社會。由於一些原因,人們往往把本該具備的謙遜寬容轉化了你死我活的爭鬥,而生活中的種種悲劇也常常是由各種爭鬥而起的,寬容是一種美德,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寬容多一點,世間才會少一些悲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和諧,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芸芸眾生,各有長短。處處相爭失去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樂趣。寬容,如一泓清泉澆滅怨艾之火;如一陣輕風拂平嫉妒之稚;如一團篝火溫暖冷漠之心。當你退一步時,會看到天的無邊,海的無限。讓我們去享受那退一步的神清氣爽。有人說寬容是軟弱的象徵,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寬容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寬容。
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處處寬容別人,絕不是軟弱,絕不是面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時時寬容,少爭多讓,意味著你的人生更加快樂。寬容,可謂是人生的一種哲學。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患得患失。
寬容就像是陰霾天空之後的陽光,給人以洋洋的暖意;寬容是泥土上青翠欲滴的小草,給人以心曠神怡的享受;寬容是沙灘中晶瑩璀璨的貝殼,給人以愛不釋手的美麗。寬容,會讓我們生命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寬容是人的慈愛之心。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它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和諧,為我們的世界帶來安寧與和平,為我們的心靈帶來陽光的滋潤。一個人學會了寬容,就不會被什麼事情所煩惱。煩惱的只是那些不會寬容的人。
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鬱鬱蔥蔥;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小編結語
古語有云:「宰相肚裡能撐船」。
古人與人為善之美、修身立德的諄諄教誨警示於世人。寬容就蘊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寬容會讓我們生活更和諧。雙方爭則不足,讓則有餘,如果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事情就不會簡單結束,又會生出更多的事端。
相反,如果你先來一個「對不起」,對方再來一個「不好意思」,你們就互相寬容了,不會因為這一點小摩擦而破壞自己一天的好心情,說不定又有一個知心朋友圍繞在你身邊。
由此可見,寬容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而學會寬容則會讓這種潤滑劑發揮最大作用。
- The End -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您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