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告誡:心太軟的人,多是無福之人

2020-11-25 老茶聊人際交往

有人說:心軟之人重情又重義,是好人。

老祖宗卻說:心太軟的人,多是無福之人!

心太軟的人,太過善良容易被坑

古人云「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做人要有善良的心,但是心太軟、太過善良,就是毫無底線的散發自己的善心,最終都是自己把苦果吞了下去。

無底線的心軟,一文不值。

心太軟的人,別人就會覺得他好欺負,就越不會尊重他。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到他,不需要的時候就一腳踢開,有時候還會拿他當替罪羊。

做人要有善良的心,但是善良很貴,要留給需要的人。

做人心不要太軟,更不能因為心軟,就把自己的善良浪費在小人身上,不僅得不到好的回報,還容易惹一身的麻煩。

善良帶點鋒芒,心軟帶點底線,便是對所有人最好的尊重。

心太軟的人,容易把真心暴露給別人

有一個小故事,一隻狐狸早就對刺蝟的美味垂涎欲滴,但是只要狐狸一靠近,刺蝟就緊緊的把身體蜷在一起,狐狸根本就沒有下手的機會。

刺蝟新認識了一個好朋友烏鴉,烏鴉一直誇刺蝟有一身好鎧甲,還不停地在套刺蝟的秘密。刺蝟經不起吹捧,心一軟便對烏鴉說出了自己的秘密。

原來當刺蝟全身蜷起時,腹部會有一個小眼,如果對它吹氣,就會由於受不了癢,全身就會打開了。

後來烏鴉落在了狐狸的手裡,為了求生便把刺蝟的秘密告訴了狐狸,狐狸便放了烏鴉。

刺蝟的結局,大家都可以猜得到了吧。

俗話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這些秘密只能是深埋心底的。

也許是過去的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也許是年少輕狂時犯下的一個錯誤,也許是自己曾做過的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這些事情一旦被外人知道,必將對自己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現實生活中,不乏有一些心太軟的人,經受不住別人的軟磨硬泡,就把自己的秘密或心事講給別人聽,結果卻為自己埋下了不幸的種子。

每個人都有許多秘密,我們可以找人傾訴,可是傾訴多少,傾訴對象是誰就要好好分辨,切莫因為心軟而放棄了這條原則。

心太軟的人,不懂拒絕煩擾叢生

心太軟的人,大都不喜歡拒絕別人,他們擔心會因此傷害到彼此的友誼,結果卻煩擾叢生。

不喜歡就拒絕,沒人會感激你的善良,他們只會得寸進尺。在這個世界上,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喝。你拒絕的越多,得到的才越多。

真正的朋友,絕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離開。

當然,拒絕別人也是要懂得把握分寸的。

不要立刻當場拒絕別人,這樣會讓對方感覺你很冷漠,仔細考慮後再拒絕。

不要盛怒下拒絕,盛怒之下拒絕別人,容易在語言上傷害別人,讓人覺得你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不要無情地拒絕,無情地拒絕就是表情冷漠、語氣嚴峻,毫無通融的餘地,會令人很難堪,甚至反目成仇。

不要傲慢地拒絕,一個盛氣凌人、態度傲慢不恭的人,任誰也不會喜歡親近他。

要學會婉轉地、帶著笑容去拒絕別人。拒絕的同時,如果能提供其它的方法,幫他想出另外一條出路,實際上還是幫了他的忙。

懂得拒絕的人永遠是最酷的,而且拒絕永遠是,通往答案最乾淨利落的捷徑;學會拒絕以後,日子會好過多。

相關焦點

  • 鬼谷子: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牢記這3句話,福氣一天比一天多
    和人打交道,如果沒有一些處世的智慧,很容易被人利用,成為別人成功之路上的墊腳石。有些人本性善良,願意幫助更多的人,這本沒有錯,但是卻不能心太軟,如果遇到什麼事都發善心,最後就會被人欺負。生活中有一類人,總是喜歡成全別人,對別人狠不下心,讓自己太委屈自己。
  • 老祖宗的這兩句勸世良言,句句入心,教我們遠禍近福
    農村有句俗語叫:「聽人勸,吃飽飯」,我們多聆聽老祖宗的教誨,才能少走彎路。《菜根譚》是明朝人洪應明編寫的一部處世奇書,書中蘊藏在許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對於我們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菜根譚》中有這兩句勸世良言,句句入心,都是真理,可以教我們遠禍近福。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農村俗語說「有福之人毛腳杆,無福之人光腳杆」,這是什麼意思?
    摘要農村俗語說「有福之人毛腳杆,無福之人光腳杆」,這是什麼道理呢?農村裡經常講究「面相學」,也就是通過看人面相,識其前途,儘管這在我們現代看來,覺得並有些荒謬,但這在農村裡,卻是大家都比較認可的做法,畢竟大家都喜歡聽好話嘛!
  • 老一輩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什麼意思
    而中國自古流傳著一些觀相看人之術,雖然很多都已經不適用現代,但是這些依然很有道理,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我想大家應該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吧?其實呢,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福氣的人兩腿上都是毛,而沒有福氣的人兩腿上什麼都沒有,不過這句話中的兩個「毛」字是有著不同意思的。前者的「毛」指的是毛髮,大家都聽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它指的就是這個,所以古人對於毛髮都是十分愛護的,不然的話就是對父母的不孝順,不尊重。
  • 為何家中長輩總告誡我們不要抖腿,俗話:人抖窮,樹抖死有何含義
    俗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俗語雖然本身淺顯易懂,但它們是老祖宗從人生經驗中提煉而來,蘊含著老祖宗深刻的人生智慧。這些俗語大多沒有文字記載,通過祖祖輩輩之間口口相傳。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俗語已經逐漸失傳,能夠流傳至今的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 「心太軟」風靡全國,和張栢芝「談戀愛」的任賢齊,憑什麼?
    1996年,一首《心太軟》橫空出世,一個而立之年的男人一炮而紅。一句「不是你的,就別太勉強」唱出了多少人對於愛情的絕望,觸動了多少年輕男女最柔軟的心底。那時最好的情歌是《心太軟》,最美的愛情電影是《星語心願》,最陽光的男孩是任賢齊。
  • 老祖宗的告誡: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受益匪淺!)
    老祖宗的告誡: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01凡事爭則不足,讓則有餘。說的再通俗點就是對人、對事多寬容一點。古來成大事之人大都具備了這「記人之長,忘人之短」的寬容,才在人們心中留下美名。02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茂密深幽的原始森林裡,動物們按照自然法則,平靜的生活著。
  • 易經告誡:生性涼薄之人,喜歡獨來獨往,那我們最好和他保持距離
    一個人行事獨來獨往的人,那我們最好和他們保持距離,這是易經對我們的告誡若是問哪一本古書可以趨吉避兇,可以預卜未來,那很多人一定認為是易經。這部上古奇書究竟有哪種魅力可以讓人們如此迷戀呢?又是何種魅力讓它可以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不斷發揚光大而沒有被人們所遺忘?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啥意思?
    在農村就常常聽到老人說到一句老話「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福之人六月生」,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很難想像之前的農村為什麼會有人能餓死呢,不少人覺得農村之前那麼窮是不可思議的,為啥不可以種糧食,或者養豬養雞又牛羊。
  • 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
    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民諺、俗語作為廣泛流傳於市井之間的口頭語,很多時候都是父輩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下一代,代代流傳到今天。許多俗語都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遺失了,畢竟不像那些詩詞典籍,儒家學問能夠記錄預測。可能這些俗語聽起來沒有所謂的高雅,但卻在質樸中透露著真理。
  • 老祖宗識人術:龜背、蛇腰、瞟眼看人的人不可交,有道理嗎?
    識人術是古代先賢對識人用人的一種經驗,時間久遠的有鬼谷子,近的有王陽明、曾國藩,他們都將識人術運用的可謂是爐火純青。在生活當中,古人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這句話其實也是一句關於識人的經驗之談。
  • 古語「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的處世道理
    在人情世故的處理上,經驗可以說非常重要的,而老祖宗在這些事情上有著存最的經驗,在《增廣賢文》一書中,就提出大量的處世經驗。但是這些經驗有許多值得參考,但又有許多是需要多放棄的。中國的長輩在外行走的後輩總是有這樣一句告誡「吃虧是福」,在長輩們的眼中,無論何時都不要強出頭,因為強出頭會引人注意,從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在社會經濟高速運轉的今日,強出頭也得看情勢,否則只會給自己戴上一個老實人的標籤。
  • 古語「貪婪之人莫上山,嘴饞之人莫留家,」老祖宗這句話什麼意思
    古語「貪婪之人莫上山,嘴饞之人莫留家,」老祖宗這句話什麼意思貪婪之人莫上山,嘴饞之人莫家。這句話什麼意思?背後隱藏著什麼哲理?「貪婪之人莫上山,嘴饞之人莫留家」《智囊全集》這句話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這二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容易招惹禍端
    然而你的單純,遲早會變成被人利用的缺點,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很多人都是吃過大虧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老祖宗說過:「反覆者失信,自是者鄙陋。」我們對待言行反覆、自以為是的人,最好敬而遠之。
  • 心太軟,最後傷的都是自己
    好幾年前,有這樣一句歌詞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你總是心太軟 ,心太軟,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你無怨無悔的愛著那個人,我知道你根本沒那麼堅強;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 老祖宗忠告:「人到中年,三不比、三不說、三不忘」,啥意思?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個人經歷了青春的沉澱,終於步入了寶貴的中年,這個歲數的人大多都已經經歷了各種人情世故,在生活之中對人、對事都已經有一套自己的解決方法了,但是他們還是要謹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忠告。老祖宗留下名言警句,告誡中年人要做到:「三不比,三不說,三不忘。」
  • 王陽明告誡:中年多「欲」,必是無福,五十歲時一定學會這2點!
    我們在祝願一個人的時候,常常會祝他往後越來越有福;家裡很多老人也常說,如果能常聽見喜鵲的叫聲,那就說明是有「喜事兒」,若是一戶人家走廊有燕子築巢,那說明這家的福氣會很旺等等。很多人信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裡所說也是福氣的一種。
  •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文/歷史大講廊我們大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遇人不淑的問題,也對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恐怕就是人心了,畢竟人心隔肚皮我們怎麼能輕而易舉地就看穿了人家的真實想法呢
  • 福地福人居有道理嗎?開悟者直言:不知什麼是福,何來福地和福人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福薄之人,只有從科學的角度理解了什麼是「福」,並積極主動地去成為福人,去利用福地,這句話才有意義人人默認自己是福人福地福人居 也未嘗不可以,前提是你得知道 福 的含義如果連 福 的含義也不知道就默認自己是有福之人,福地自來,那麼和《平安經》不厭其煩地重複 平安
  • 一福壓百禍,無福災禍多,福報不夠的時候就會有這三種徵兆出現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春秋》雲,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而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老子也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兩句古人的哲語,都深刻的揭示了「福」和「禍」之間的關係,它們彼此之間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