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
《春秋》雲,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而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老子也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這兩句古人的哲語,都深刻的揭示了「福」和「禍」之間的關係,它們彼此之間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排斥。
這福報多了,自然災禍就少了,而禍多了,說明福報就少了,這就是「一福壓百禍,無福災禍多」的道理。
舉個世俗中的例子,福就像是我們銀行卡裡面的餘額,禍就是我們背的貸款,這餘額大於貸款自然心平氣和,日子樂逍遙;但相反貸款大於餘額的話,那就非常苦悶了,天天都要擔心別人來討債。
而當您身邊出現下面這幾種情況的時候,那就說明您「福德」帳簿上已經快要欠費了,貸款就要還不上了,而這些「災禍」就是種種預兆,若不趕快充值的話情況就會更加嚴重了。
換句話說,這些情況就是一些警醒和提示,就像是客服給您來電說您馬上就要欠費停機了一樣,一定要小心了。
01第一種預兆:身邊沒有「逆耳之言」,小人頻現
這裡咱們先來介紹一下「小人」這個概念。
很多師兄的印象中,可能小人都是電視電影裡面那種獐頭鼠目,一看就心術不正,然後搬弄是非來害主角的敵人。
但其實現實中並非如此,沒有誰的臉上貼著標籤,說這個是「小人」,那個是「貴人」,另外一個是「配角」或者「路人甲」等等,這些只存在於電視電影或者小說裡面。
而且咱們大部分都還只是肉眼凡胎,就連天眼都沒有,更不要說慧眼法眼了,又豈能那麼容易看穿別人呢,所謂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這個意思。
世上最複雜的莫過於人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更麻煩的是這些身份還是會不停的轉換,今天之朋友就可能會變成明天的敵人,又會變成後日的陌生人,都會隨著欲望和情愛而不斷的變化,在佛法中被稱為諸行無常。
由愛而生憂,由愛而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當然了,這些也不是沒有規律和法則可尋,世間的一切恩恩怨怨都離不開「情愛」和「欲望」這兩個源頭,只要您能準確的抓住這兩個詞,整個世界在您眼裡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只不過這個境界要達到是很難的,要從「離欲阿羅漢」開始才算真正得到般若智慧,而在此之前最多也只能說是個比較聰明的凡夫罷了。
所以只有那種最低層次的小人才會被一眼看穿,而高級的小人卻極為擅長偽裝,弄不好他們就在您身邊,您還以為把他們作為最好的朋友,兄弟,甚至愛人,直到最後他們露出獠牙的那一刻,您才會發現他們的真面目。
這就是為什麼說能夠傷害到您的人,往往都是您的朋友,而且關係越親密傷害也就越深,陌生人想要傷害您恐怕很難,而且造成的損耗也很有限,但是重要的人的一句話,很可能就讓您萬劫不復。
此外高級別的小人,往往都很會迎合您,無論說話做事都很順您的心意,自然會得到您的好感,您也會越來越信任他們。
相反說您不好的,很多都是您真正的朋友和家人,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明明看到您馬上要踩陷阱了,勸您拉您罵您甚至一腳把您踢開的,那都是真心為您好的;小人只會視而不見甚至還會鼓勵您往前衝。
因此當您福報比較大的時候,身邊總有人說一些不順耳的話,但這都是在幫您認清自己,少犯錯誤,相反您一句逆耳之言都聽不到了,那反而說明大麻煩來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成語,這個說的是周厲王,這是周朝最暴虐昏庸貪婪的君主,他甚至把國中的山川河流都封了起來,不允許百姓們狩獵和捕魚,因為他覺得這都是屬於自己的私人財產。
這樣自然是民怨鼎沸,一開始也有忠臣勸諫,說這樣與民爭利是不行的,老百姓們肯定會抱怨和生恨,但是馬上就有奸臣跳出來支持周厲王,還說可以制定更嚴厲的律法,誰敢抱怨就抓起來。
周厲王本來是福報很大的——能夠投生帝王家的前世必然是積下了許多功德,但此時他的福報被耗盡了,再加上自己缺乏智慧,因此就覺得忠臣的良言很難聽,奸臣的建議卻是極為順耳。
後來在朝廷嚴厲的律法之下,百姓們連抱怨都不能了,但是心裡的怨氣只有更大,大家走在路上都只能用眼神交流,表達的卻都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再也受不了這個昏君了。
最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周厲王想要用酷刑堵住百姓們的嘴,卻像是在堵住浪潮一樣,堵到一定程度自然會爆發出來,引起滔天洪水,周厲王就像是一片樹葉一樣被輕輕捲走了。
所以當您身邊突然一點逆耳之言都聽不到了,這並非是福報,也不是說您已經完美無缺了,只能說真的朋友們都對您已經失望,懶得勸說了,大的災難馬上就要來了。
02第二種預兆:諸事不順
我們有句古語,叫做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國之昌盛,必有祥瑞。
這個意思就是說國家蒸蒸日上越來越好的時候,往往天隨人願,很多興旺的預兆都會出現;相反國家開始走下坡路,越來越差的時候,亂七八糟的妖孽都會跳出來作亂。
大家應該都看過「封神演義」,這雖然是一部神魔小說,但也反映了許多很真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