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貼「福」字,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但你知道春節民間貼「福」始於什麼時候?倒貼福又有什麼傳說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相傳,最早民間貼「福」之風開始於周朝,姜太公幫周武王滅了商朝,在封神的時候,各路神仙都分配妥當,姜太公的老婆馬氏也來討神位。姜太公很無奈,便把她封為「窮神」,並規定凡是貼了福字的地方都不能去,於是老百姓家家都貼了福字,燃放鞭炮,驅趕這位不受歡迎的「窮神」。
而在書中記載民間春節貼福字是在宋朝,南宋的吳自牧著有《夢粱錄》中提到:「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貼春牌,拜祭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就是在紅紙上寫著」福「字。
關於」倒貼福「民間有兩個傳說,一種說法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準備用」福「字做暗號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了消除這場災難,令全城大小人家都要在天明之前在自家的門上貼上」福「字,馬皇后的命令誰人敢不服從,於是家家都貼了福,但有一戶人家由於不識字,就把福字倒貼過來,第二天一大早,皇帝派人去街上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只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把這家人抓來,馬皇后一聽知道不妙,於是說:他知道今天陛下要來,所以把福倒著貼,正是」福到「的意思,朱元璋一聽很高興,於是把他放了,後來民間一直把福字倒著貼,一是圖吉利,二是紀念馬皇后。
還有一種說法是」倒貼福「起於清朝恭親王府,那年春節前夕,大管家寫了幾十個鬥大的福字張貼在恭親王府,其中有一個家丁目不識丁,把福字倒著貼到了大門上,恭王府的福晉看到後,非常生氣,準備鞭打家丁,這時大管家靈機一動說到:恭王府壽高福大,如今福終於到了,是吉祥之兆,恭親王一聽覺得有道理,怪不得街上的人都說恭王府的福到了,原來如此,於是賞賜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兩銀子。
但是有專家聲稱」倒貼福「只有三種情況下才可以:一是這家人家上年遇到了大災大難,為了轉運才倒貼;二是只能在馬桶,垃圾桶,痰盂等地將福字倒貼,意思是把不好的東西倒出去;三是在屋內的柜子上倒貼福字,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意思是福氣,財氣會一直來到家裡,柜子裡。然而小編覺得年味就像福字,不用講求形式,怎麼貼都可以,只要你感到快樂和高興,它就在每個人的心裡,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