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春節習俗故事

2020-12-05 小修愛美食

春節習俗故事

「春節」的起源 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裡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理會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裡啪啦」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春節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其於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以後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拜年習俗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紙」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倒貼福字的傳說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相關焦點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小年大年是什麼意思]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我國過春節的習俗故事
    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春節十大民族習俗故事,春節快到了,你準備好了嗎?
    春節十大民族習俗故事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的傳說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 中國人春節習俗進化史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過年期間,基本上所有城市的主街道都會掛上紅紅火火的燈籠,家家戶戶的大門上也得來幾個(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ill Perry )▼日子變了,但春節的習俗卻沒有變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所以,從古至今,中國春節都以紅色為主調,而共敬「中國紅」也就成為今天兩岸中國人對傳統中國年的共同記憶。  ■春聯裡的中國傳統  和大陸一樣,隨著春節臨近,臺灣各縣市下轄的市、鄉、鎮集市也出現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尤其在各地集市賣春聯的地方,更是人山人海。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
  • 老北京文化:春節期間,放鞭炮都有哪些習俗?
    在老北京,關於春節,有句俗話非常流行,那就是:「過年了,姑娘戴花,小子放炮。」可見咱們老北京人對春節放炮的重視,已經將放鞭炮當成過年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操辦。所以,每年的春節,老北京城都會有這樣的景象:華燈璀璨,鑼鼓齊鳴,鞭炮聲此起彼伏,為沸騰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為吉慶佳節譜寫了快樂的篇章。說起北京城春節放鞭炮的歷史,史書上早有記載,清人百一居士就曾經在自己所著的《壺天錄》中提到過京城放鞭炮的事兒,他寫到:「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
  • 春節習俗英語作文帶翻譯:貼春聯
    春節習俗英語作文帶翻譯:貼春聯   Spring Festival couplet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 春節到來之前,人們貼門神、灶馬、桃符、鍾馗。這種習俗來自(
    春節到來之前,人們貼門神、灶馬、桃符、鍾馗。這種習俗來自( )。A.佛教 B.道教 C.薩滿原始信仰 D.基督教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在傳統節俗中也有許多道教因素,如春節到來之前,人們貼門神、灶馬、桃符、鍾馗,這種習俗也是來自道教。參見教材P195。
  • 春節傳統習俗盤點:"團年飯"英語怎麼說(視頻+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春節傳統習俗盤點:"團年飯"英語怎麼說(視頻+雙語) 2012-01-12 17:41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編輯整理
  • 小小故事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春節的故事
    小小故事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春節的故事 2020-01-2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BBC《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展現當代美麗中國
    《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  詮釋傳統文化魅力 展現當代美麗中國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作為中國人集體遵循的習俗和心靈歸宿,春節已成為一種固有的文化現象,一場特定的文化盛宴。
  • 日本人為什麼不過中國春節?為了學習歐美,居然把春節時間改了
    值此新春佳節,中國人民正在開開心心的同家人吃團圓飯,看春晚。與此同時,中國的春節也受到了國外人民的熱切關注,其中,許多日本人也為中國的春節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然而,日本人到底過不過春節呢?實際上,日本的"春節"早在公曆1月1日至1月3日(相當於我們的元旦)就已經過完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取消了原來的農曆"春節",改為過元旦這個年。
  • 浙江沿海地區過春節有一種美味,要用海鰻製作,背後還有傳說故事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也有五花八門的美食,可是大家都約定俗成,那就是在同一天過春節。在浙江沿海地區,有一種獨特的春節美味,需要用當地的海鰻製作,不僅鮮美異常,背後還有神奇的傳說故事,您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 2018年,各地的春節習俗,知行翻譯帶你領略
    蘇之春節春節除貼桃符、門補、春聯外,還有在新年掛鍾馗象,以避一年鬼祟。傳說鍾馗善於捉鬼,這個風俗大概始於唐代。江蘇的新女婿到嶽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選在年初三。初三稱為小年朝,也不能掃地、乞火、汲水、與元旦風俗相同。初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掃地的風俗,認為一掃地要把財氣掃掉。年初二即使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門,而是堆在屋角邊,一直要到正月半,稱為「聚財」。
  • 你不知道的春節習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說道春節,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一個特別喜慶的日子,也是非常熱鬧的,小朋友們也是最開心的,因為還可以獲得許多的壓歲錢,其實春節是起源於原始社會的「臘祭」,人們經歷了一年的辛苦勞動,在年末的時候,就通過打獵獲得的動物來祭奠神仙和祖先,這樣的方式來感謝大自然的饋贈,時間長了,逐漸的就形成了現在的春節習俗
  • 鄭州市民慶祝春節習俗變化大 少買鞭炮多買花
    鄭州市民慶祝春節習俗變化大 少買鞭炮多買花   中新網鄭州1每逢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慶祝,這是中國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可是,龍年春節,鄭州市民慶祝的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燃放煙花爆竹的市民少了,買鮮花擺放在家裡增加喜慶氣氛的市民多了。
  • 特稿:中國時間 世界時刻——春節文化的全球共鳴
    春節期間,多個波蘭家庭通過與中國家庭視頻連線體驗中國春節習俗。除夕夜,澳大利亞女孩萊昂登頂雪梨海港大橋,用中文深情演唱歌曲《小幸運》,與她的中國粉絲在線過年。「中國新年學生日」、「非遺展示」、「行走的年夜飯」、爵士音樂會等嶄新的新春慶祝活動「吸粉」無數。  此外,展現場所多種多樣。
  • 過年習俗這麼多,說說大年初三晚上要早睡這個講究
    春節作為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整個春節期間,甚至臘八節過後至正月,每天都有不同的講究,年廿八,洗邋遢、大年初一要說吉祥話,大年初五迎財神……這些大多被我們熟悉,或者很多人,對於大年初三要早點熄燈睡覺,這個習俗有點陌生,大年初三要早睡,又是來源於什麼?和大家分享下。大年初三晚上要早睡,據說和老鼠娶親這個故事有關老鼠夫婦生了一個女兒,疼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