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2020-12-06 中原文化家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

一、發壓歲錢

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過年發紅包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

到了年三十夜晚,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

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裡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它象徵好運。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買,以及玩具和糖果等東西。

二、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

在中國古代製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裡,處處都有燈籠。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特殊意義,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簷下和客廳中。

過年掛紅燈籠是為了迎接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更有一些吉祥的民俗寓意,所以過年掛紅燈籠的講究及吉祥寓意,紅燈籠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過年掛燈籠是民間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春節掛燈籠這種傳統,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

三、貼窗花

貼窗花是古老的傳統節日習俗,新春佳節時,各地的中國人都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窗花與春節關係密切,是自古以來人們迎春的方式。宋、元以後,剪貼窗花迎春的時間便由立春改為春節,人們用剪紙表達自己慶賀春來人間的歡樂心情。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南方只結婚時才貼,春節一般不貼了。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總之,這些傳統民間年俗,都蘊含著深厚文化傳統,特別是這些民俗節日都與中華傳統文化有深厚淵源,各位看官,過節之餘一定要給孩子們多講解下年俗哦!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 2021過年放假安排時間表:2021年農曆新年放幾天假
    2021過年放假安排時間表:2021年農曆新年放幾天假  春節又叫「年節」、「大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那麼2021年春節過年時候放假安排是如何?會放幾天假?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
  • 過年掛燈籠的寓意是什麼 在臨沂掛燈籠有何講究說法
    過年掛燈籠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燈籠不僅是古代時候人們的照明工具,經過漫長的發展,燈籠還被人們賦予了特別的寓意。過年的時候掛燈籠,有著吉祥的象徵,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都很喜慶,過年掛燈籠很有節日的氣氛。小編來為您介紹一下過年掛燈籠的寓意。
  • 海南「做年」氛圍濃:送灶神、掛門神、貼窗花
    可見,春節貼年符,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人們懷著對平安吉祥的祈望、對新一年美好的憧憬和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張貼各式年符,大片熱烈的紅色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讓年味更濃。  澄邁縣金江鎮大美村50歲村民王傳民記得:「小時候,每到除夕,家家戶戶貼年符,買一張紅紙,裁出磚頭大小的方塊,剪出齒紋,再用木匠打孔的工具打上幾個孔,貼上年符整個庭院煥然一新。」
  • 春節為什麼掛燈籠?因為紅色、圓形,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
    春節掛燈籠,這是個不分層次等級,不分城市鄉野,人人都喜愛,家家都掛得起的,最普及、最吉祥、最傳統的喜慶方式,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喜愛紅色。後來影響深入的陰陽概念也源於日神信仰,可見,太陽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成影響深遠。紅色就意味著正面、積極、向上,就是正能量。我們國家的象徵和標誌,紅旗、五角星,其寓意也是源於紅霞、光明和希望。星光映照大地,千裡之廣,燦爛輝煌。
  • 貼春聯的寓意含義有哪些 過年貼春聯有什麼美好寓意解析
    貼春聯有什麼寓意?貼春聯的寓意解析。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貼春聯有什麼含義?每年過年的時候,一般都是在過年的晚上貼好新年的對聯,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不過到現在的話,很多人知道有這個習俗但要問其含義,很多都是不知道的,下文我們就來詳細的看看。
  • 2019年春節能放幾天年假?看看最新假期表
    2019年春節能放幾天年假?網友:看了想哭!如今已經立冬,全國範圍內天氣都有了明顯下降趨勢,北方很多的朋友已經開始穿起了呢子大衣和棉襖,隨著冬天的到來相信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春節,畢竟春節是我們一年到頭最為期待的節日,也意味著闔家團圓的日子,在春節不管有錢沒錢,不管人在何方都會趕回老家和親人一聚,那麼你知道2019年的會放幾天年假嗎?過春節又有怎樣的習俗呢?
  • 「金鼠賀歲 庚子迎春」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節日起源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 春節前大掃除時間哪一天合適寓意好 過年掃塵日是什麼時候
    春節前大掃除是哪一天?一般過年打掃衛生都是農曆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2019掃塵日是什麼時候?掃塵日就是今天,很多人肯定早就在家裡開始打掃了吧,這也是每年過春節的慣例,要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才能用全新的姿態迎接春節的到來,寓意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因此,每年春節時,大家都會選擇在大年三十(有的年份沒有三十),就是除夕日上午貼春聯。一般一戶人家貼春聯需要整整一個上午,原因不僅僅是要貼的春聯多,更主要是貼春聯講究太多。  一般人家貼春聯會按照前屋、堂屋、前屋後門等貼春聯。
  • 鼠年從那一天開始,不是元旦也不是春節,教你用手機查看正確答案
    最近,我的一個同事犯難了,他的孩子馬上就要出生了,現在已經過了元旦,但還沒有過春節,那麼他的孩子到底是屬鼠還是屬豬啊?其實屬鼠還是屬豬?要看這個孩子到底是哪一天生的?如果是元旦後春節前就生了,那肯定是屬豬的。但如果是春節後生的,就算是屬豬了嗎?正確答案是不一定。
  • 民國老照片:窮人放鞭炮過春節,有錢人發壓歲錢過春節
    民國老照片:上海老百姓怎麼過春節?總感覺那個年代的人都不怕鞭炮,拎著手上就放了一卦!放鞭炮普通或者窮人老百姓最簡單的過節方式了。民國老照片:上海老百姓怎麼過春節?街頭寫傳統春聯,過年最少不了的就是春聯了,只要貼上春聯,就是滿滿的年味。
  • 小年溯源:小年都有哪些習俗?民間祭拜的灶王又是何方神聖?
    小年溯源:小年都有哪些習俗?民間祭拜的灶王又是何方神聖?一覺醒來,雖然北京的天空依然沒有飄下一片雪花,但春節的腳步卻是越來越近了!今日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國北方俗稱的「小年」。雖然關於「小年」的確切日期上,南北雙方都各執一詞,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的百姓都要祭灶王。那麼,小年都有哪些習俗?民間祭拜的這個灶王又是何方神聖?雖說小年是每年都過,但這兩個問題,可能多數人都搞不清楚!一、灶王是誰?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傳統的春聯已經過時了,喜慶又美觀的牆貼全在這,既方便又實惠
    【爆款】貼花臥室客廳門窗玻璃貼紙春節燈籠星櫥窗玻璃貼紙,掛在家裡裝飾,紅紅火火的燈籠,立體品質優良,採用綠色環保的進口亞克力材料,又喜氣又能討個好寓意。【買一送一】新春快樂門窗戶牆貼畫紅紅火火的中國元素,感受過年的濃鬱氣氛,立體品質優良,貼在客廳,這款剪紙質量優質不易破損,貼在家裡顯得栩栩如生。
  • 剪紙中的年俗:福祿壽喜寓意吉祥 祈盼生活美好
    中新網北京2月10日電(上官雲) 提到過年,人們會想到年夜飯,想到連綿不斷的鞭炮聲……其實,貼在門上、窗戶上的剪紙也是體現年俗的重要載體。學者、民俗專家段寶林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剪紙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民間藝術形式,「每逢節日都會使用,在過年的時候達到高潮。這時剪紙內容一般是十二生肖或福祿壽喜等圖案,寓意吉祥,祈盼來年生活美好」。
  • 中國的春節習俗故事
    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 過年的時候,「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原來跟清朝的這個故事有關
    過年時候,有很多習俗。比如說,家家戶戶辭舊迎新,要將去年的春聯、「福」字取下來,再貼上嶄新的春聯、「福」字,寓意著新的一年福氣滿滿,萬事如意。那麼,為什麼「福」字要倒著貼呢?當時,正值新年,清朝恭親王府中的奴僕們為了討好主子,早早地寫了好幾個好看的「福」字,準備貼在大門上。
  • 香港過年習俗 - 百度經驗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香港春節的習俗有哪些?香港過年習俗是什麼?一起來了解香港人是如何過年的吧。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
  • 2018年,各地的春節習俗,知行翻譯帶你領略
    京之春節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飯後會盡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年初一吃餃子」就開始了。待到天明,家裡的晚輩都要給長輩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那時街上隨處可見頭插紅花的姑娘、手舉風車的小夥兒,還有身掛大串山裡紅、手裡抖著空竹的孩子,過年那幾天,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 過年還貼什麼春聯?老土!今年都流行立體牆貼,高級喜慶又好看
    【爆款】新年牆貼裝飾品紅色貼紙【爆款】新年牆貼裝飾品紅色貼紙同樣也是一款寓意很美好的牆貼,給牆面增加了時尚感,過年氣氛更加濃鬱有趣。可移除裝飾品大型玻璃門櫥窗貼紙品質好,經典圖案大氣美觀,中國結系列玻璃貼貼,增添節日喜氣,無論是貼在什麼地方,多種款式可選。可移除裝飾品大型玻璃門櫥窗貼紙安裝很方便,給你超讚的視覺和寓意,無論你是小清新風或中國人,非常的百搭,無論是貼在什麼地方,適合多種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