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掛燈籠?因為紅色、圓形,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

2020-12-04 漫三拍

春節掛燈籠,這是個不分層次等級,不分城市鄉野,人人都喜愛,家家都掛得起的,最普及、最吉祥、最傳統的喜慶方式,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

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

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喜愛紅色。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起源於對太陽神和大地之神的崇拜,《山海經》中有多處記載。古代的人民就有祭天的習俗。

上古時代,人們對於天的認識還不像現在這麼清楚。茫茫大地,一輪太陽升起,便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古代人認為這是上天對於人的賞賜和、眷顧和蔭護,所以人類就應該拜謁太陽。太陽崇拜的文化得到了廣泛而悠久的延續與傳承。太陽成為了神明。

特別是新石器時期,農業生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日益感受到太陽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就製作太陽形狀的供奉物,用來祭祀太陽。

我國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很多反映人們在日出、日落時都加以禮拜。

後來影響深入的陰陽概念也源於日神信仰,可見,太陽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成影響深遠。

紅色就意味著正面、積極、向上,就是正能量。

我們國家的象徵和標誌,紅旗、五角星,其寓意也是源於紅霞、光明和希望。星光映照大地,千裡之廣,燦爛輝煌。

在民間,凡是人生大喜,如金榜題名,喜生貴子,喬遷之喜,喜結良緣,節慶假日,紅色都是主題。

沒有紅色,就沒有喜慶氣氛,就不足以表達喜悅的心情。

據調查,在琳琅滿目的捲菸產品中,紅色包裝賣的最好。包裝設計人員說,紅色是最保險最穩定的顏色,不論產品檔次如何,紅色總是最經典的那款。紅色本身就自帶流量。可見,中國人對於紅色的熱愛,是最不經意的,也是最本真的。

還有許多紅色產品,已經脫離了產品本身,成為一種情感寄託。

比如,紅圍巾。無論參加什麼活動,每人圍上一條紅圍巾,就是一個集體,就是一種精神,就是一種力量。

比如,紅T恤。集體活動,是少不了紅T恤的,團隊、凝聚、互幫互助,只要有紅色就夠了。

就連春節給的壓歲錢,都叫紅包。每到春節,搶紅包搶到手軟,看到紅包眼睛發光,動作神速。

紅色像朝陽,朝氣蓬勃;紅色像紅霞,光芒萬丈;紅色像血液,生命活力。

紅色象徵溫暖和光明,象徵幸福和快樂。

總之,紅色集中了世間最博大最美好的寓意。

燈籠是紅紙、紅綢製作,再加上燈光的映襯,更加鮮豔無比。尤其是在夜晚,紅彤彤、明豔豔,如夢如幻、如醉如痴。

圓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

圓形,象徵著圓滿,是以「圓」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圖騰。

「圓」,即圓融、圓滿。「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蘊。所以,文學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圓滿結局的就會廣受歡迎。這是由民眾群體的心理特徵決定的。

「天圓地方」「外圓內方」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性、融合性、延續性,都源於博大精深的圓文化。

「中庸之道」就是圓文化的表現。凡事講究適度、平衡,不偏執不極端,這也是穩定性之一。

正因為圓,中國文化是最具有包容性的,外來的文化都能夠在中華文明中找到居身之所,正因為這種包容性,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歷經五千年而不衰。

中國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圓。除夕夜的團圓飯,元宵節的元宵,中秋節的月餅,都是圓形。

圓形,表達著中華民族的審美志趣。沒有圓,就沒有中國特色,就沒有中式審美,就沒有中式格調。

太極圖,是中國第一圖。簡易的圖形,蘊含豐富的哲理。陽極生陰,陰極生陽,也是否定之否定原理。

圓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底,通過圓形,洐生出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不息。

燈籠,集紅色與圓形之大成

燈籠,起源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起初是照明燈具的一種,因為與「添丁」音近,於是各家屋簷下懸掛有姓氏文字的燈籠,喻示家丁興旺。後來,因為燈籠紅色與圓形的喜慶、吉祥寓意,形成了元宵賞燈的習俗。

再後來,就成了春節的文化符號了。準備燈籠,也是過年前準備的節慶物品之一。大年三十晚上,燈籠就掛起來了。在農村,不只掛在屋簷下,也掛在房頂上,大紅燈籠高高掛,祈福一年的好光景。

河北農村房頂的燈籠

城市裡,大街的樹杆上、燈杆上掛燈籠,成為了市政一項重要的工作,整個城市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

河北某市的路燈杆燈籠

最氣派的是重要路口的燈籠牆,上幾張圖片,感受一下:

河北某市的燈籠牆1
河北某市的燈籠牆2

過去每年的元宵節前後,才掛紅燈籠,營造團圓喜慶的氛圍,賞燈猜燈謎成為喜聞樂見的活動。現在臘月二十三,從小年開始,城市就掛好燈籠了。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民間的春節有23天,是時間最長,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農村的燈籠圖的是喜慶意境,不在多,而在高度。家家戶戶燈籠高掛。

城市的燈籠圖的是喜慶氣氛,成隊成排,處處可見。

國家重要場所的燈籠,要的是大氣隆重,不在多,而在氣勢。

城樓的燈籠

燈籠在中國,不只是喜慶的代名詞,也是文化圖騰,是國家的精神氣質,是人民的精神追求。無燈籠不喜慶,無燈籠不春節。

平時看糖葫蘆,就是糖葫蘆,春節看糖葫蘆,那就是一個個的燈籠啊!

祝朋友們在新的一年,喜氣洋洋,甜甜蜜蜜!

相關焦點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春節要掛紅燈籠,這習俗在漢朝就有了,還有五個禁忌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句話已經印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在春節的時候,燈籠不但增添了很多的年味兒,更是以喜慶吉祥的氣氛映照著幸福的人們。可是您知道燈籠到底起源於什麼時候嗎?掛燈籠又有哪些講究呢?
  • 春節永遠是中國人心底最深處的文化胎記
    春節永遠是中國人心底最深處的文化胎記(文/華寧)點評1:題目「胎記」使用了比喻中的暗喻,貼切得體,形象生動,突出了春節對於中國人的難忘和特殊意義。面對春節,對每個中華兒女而言,應有守護傳承創新的文化自覺,應有凝神鑄魂立根的文化自信。(點評11由「曾經一段時間」到「如果」「而」再到「由此而言」「不僅……更」等等,巧用關聯詞,過渡銜接自然無痕,頗見構思功力。「當……我們還要……應有……」,又什麼是,到為什麼,再到明確怎麼做,符合認知邏輯,結構嚴謹有致。)春節是先人留給後人的迷人文化風景,也是今人創新探索的時尚文化大餐。
  • 《狼圖騰》導演讓雅克阿諾專訪-搜狐文化頻道
    《狼圖騰》裡的故事雖然是個人化的體驗但同時也是世界性的,它可以被放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來解讀,比如有些讀者就從中看到了一個來自北京的小夥子來到邊疆之後的生活。但同時,講述一個城市人來到相對偏遠但與自然無比親近的地方這樣的故事則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國家,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狼圖騰》不僅是一部優秀的中國小說,也是一部優秀的世界性小說的原因。
  • 一張表,盡數管道局圖騰文化
    按照百度的解釋,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圖騰標識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誌和象徵,主要是為了將一個群體和另一個區分開。在管道局發展的近50年的歷程中,不同時期的管道圖騰就像一面大旗,緊緊地將管道人凝聚在一起,在逆境中奮起,在浴火中重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管道人奮勇向前。
  • 《流浪地球》中國人骨子裡的科幻
    雷神 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就像很多外國人謠傳的那一句,中國人很可怕,他們是沒有信仰的。其實這句話說的還是有問題的,大部分中國人的確不像世界中大多數人一樣有自己無上不可侵犯的上帝或者是其他的精神領袖。像這種神這種精神領袖在中國很早時候就被慢慢淡化。中國人的信仰怎麼去說尼,用「以人為本」來形容或許是可以的,又或是唯我主義或是說小我主義這樣的思想。其實這些如果有看過如今受眾頗廣的網絡小說就更加明顯了,不求做大英雄,但只求自己身邊的親人,無人侵犯這是如今網絡小說界大部分主人公的性格。
  • 過年掛燈籠的寓意是什麼 在臨沂掛燈籠有何講究說法
    過年掛燈籠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燈籠不僅是古代時候人們的照明工具,經過漫長的發展,燈籠還被人們賦予了特別的寓意。過年的時候掛燈籠,有著吉祥的象徵,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都很喜慶,過年掛燈籠很有節日的氣氛。小編來為您介紹一下過年掛燈籠的寓意。
  • 春節民俗餃子,祭祀,社火蘊含哪些主題?生命永生、靈魂不死
    春節最為我國歷史最悠久,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其民俗活動是對基本文化意識的鮮明體現。例如,春節期間,祭神靈、放爆竹、賀新年,吃餃子,吃餛飩、吃年糕……,那麼,在春節中都有哪些民俗體現上述思想呢?春節的民俗祭祀——靈魂永生祭祀是春節民俗的最重要主題之一,包括祭祖、祭灶和圖騰祭祀,我國地域廣大、名族眾多,儘管祭祀風俗、祭祀儀式不盡相同,但都能體現一個共同的生命主題,即靈魂永生,或子孫繁衍,長命百歲,具有鮮明的生命意識。
  • 中國人春節習俗進化史
    最遲至漢代,中國人就養成了把這一年之首定為春節的習慣,迎送舊歲,迎來新年。直到民國改用公元歷,才把春節挪到了正月初一,而把原來正月初一「元旦」的名稱換到了每年公曆一月一日。年獸的故事家喻戶曉,相傳這種古老的猛獸常在歲末出來害人,卻唯獨害怕火光、巨響和紅色。人們為了驅趕這種野獸,便會放鞭炮、貼紅聯、掛紅燈。
  • 寫春聯、唱大戲、猜燈謎……駐馬店春節文化活動「好戲連臺」
    天中晚報訊 全媒體記者 戶向陽掛燈籠、唱大戲、猜燈謎……記者昨天從市委宣傳部獲悉,春節期間,我市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充實、內涵豐富的文化文藝活動,營造歡樂祥和、喜慶熱烈、文明進步的濃厚節日氛圍,讓市民享受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
  • 對談|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可以說我的一生,前半條命給了《狼圖騰》,後半條命給了《天鵝圖騰》。我幾乎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這兩個圖騰,像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獻給神的一對珍寶。我把我所有最珍貴的東西,精心打造成最美、最高貴、最真誠的寶物獻給兩個草原圖騰。胡赳赳: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 龍圖騰在中國文化的演變,最開始竟然是條蛇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關於龍的起源上世紀40年代聞一多給出了解釋,在他看來原始人崇尚圖騰,龍顯示中確實沒有這種動物,而是一種組合體。龍傳說漢族人祖先崇拜的圖騰是蛇,漢族人祖先在發展的過程中先後打敗了不同的部落,這些部落分別是鷹、牛、魚、狼等。漢族的原始部落把其他部落打敗,將這些部落圖騰的一部分加到了蛇的圖騰上,從而形成了現在的龍。龍那麼聞一多的說法是否正確呢?目前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通過實物或許能夠加深人們對於中國龍的了解。
  • 學者:當代中國人為何「崇狼」 要反省文化性格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浙江省文學學會會長廖可斌  廖可斌談民族文化性格塑造——  德性·理性·血性  我想從《狼圖騰》這本書說起。  自從這本書出版以後,社會興起一股「崇狼熱」。  為什麼要重塑  民族文化性格的重塑必須跟上經濟發展步伐  從縱向上,也就是從中華民族自身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過去曾長期停滯不前,而現在正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整個社會正在進行重大轉型:從貧窮到小康、富裕;從農民、小市民到公民;從農業、手工業到現代工商業(工業化、信息化);從農村到城鎮(城鎮化
  • 你之所以「怕鬼」,是因為我國原始宗教的鬼魂觀念與圖騰崇拜
    據考古發現,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遺骸周圍常常散布著紅色碎石片及工具,遺骸位置也大多是頭東腳西。很顯然,這個重大發現可以直接說明,歐洲的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了原始宗教的雛形,否則他們不會用這種固定的喪葬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某種信仰。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人的智商最高呢?
    現在看來,理察·林恩的這個半吊子研究就是為了捧殺東亞人,目的就是讓中國人驕傲自滿從而輕視教育的重要性。智商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後天因素也就是營養、教育、文化等因素對智商的影響更大,它們才是促進智力形成的關鍵。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 中國人為什麼對蛇有崇拜情節
    也是因為優勝劣汰所以相對較為少見,也正是因為少見,所以白蛇在古代的時候不斷被神化。中國人對蛇是有一種崇拜心理的。這不可否認,漢高祖劉邦就是斬白蛇起義的,白蛇在那個時代是被視為龍的低階版。白蛇又被神化,所以四捨五入,劉邦就相當於殺了皇帝的化身。哦,對,劉邦還給自己安了一個赤帝的名頭,也就是紅色的蛇,這也是比較少的品種。
  • 為什麼在矽谷,印度人居高位,中國人卻只能是碼農?
    可是為什麼在矽谷,印度人可以位居高處,而中國人只能當苦兮兮的碼農呢?但是能夠進入矽谷中的一家公司,說明英語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小編認為可以從以下兩點來分析: 首先,從文化差異上來說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我認為,喜歡古代玉器,首先是它承載著的歷史「文化」,其次它表現出的是時代的藝術,時代的精、氣、神。四、圖騰藝術是華夏文明早期的文化表現形式重要的文化概念:「文化決定藝術,藝術來之於文化」。時代的大文化和大藝術。
  • 特稿:中國時間 世界時刻——春節文化的全球共鳴
    春節,這一煥發出強大生命力的中國古老節日,在世界範圍內丈量出更大的「朋友圈」,積攢出更高的「人氣」。  全球視野下,同一時間、不同地域,「春節嘉年華」規模越來越大,活動形式越來越新穎,交流內容越來越深入。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在沿線國家展開,春節文化漸漸沁入當地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