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有什麼寓意?貼春聯的寓意解析。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貼春聯有什麼含義?每年過年的時候,一般都是在過年的晚上貼好新年的對聯,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不過到現在的話,很多人知道有這個習俗但要問其含義,很多都是不知道的,下文我們就來詳細的看看。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貼春聯有什麼禁忌講究規矩
貼春聯寓意
貼春聯的寓意含義有哪些
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年關將至,有著許許多多的過年習俗。貼春聯就是其中之一。春聯: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喜慶的大紅春聯貼門上是對聯的一種,應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
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
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貼春聯美好寓意
過年貼春聯有什麼美好寓意解析
貼對聯的寓意是鎮邪驅鬼、祈福納祥。
春聯是由「桃符」演化而來的。桃符產生於秦代前後。當時的桃符,是在深紅色的桃木板上,書寫「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畫上他們的圖像,意在鎮邪驅鬼、祈福納祥。
隨著南北朝駢文的出現和唐詩的發展,「桃符」的內容也在更新,產生了兩句對偶的「桃符詩句」,便是最早的春聯雛形。
過年貼春聯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兩句桃符詩,是楹聯界大多數人認定的最早的春聯。
春節時門戶懸掛「挑符」的習俗繼續沿襲到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詩裡便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新桃」便是新題的「桃符詩句」。宋元時期,宮庭、宦門以及寺廟、佛門又出現了鐫刻於木柱上的對聯,後人稱為「楹聯」。據有關資料,最早的壽聯、輓聯、題贈聯,也在當時產生了。
明朝開國初年,號稱「對聯天子」的朱元璋在年三十那天傳了一道聖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一夜之間,由宮庭豪門到普通百姓家都有了春聯。自些春節貼春聯成了習俗。在對聯的發展史上,朱元璋這位封建皇帝功不可沒。
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對聯藝術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僅內容涉及面廣,口對筆題,俯拾皆是,而且是名流雲集,高手不窮。
時至今日,對聯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仍然煥發著藝術的青春,受到人們的喜愛。對聯之所以歷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又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性。可以斷言,只要漢字存在,對仗工穩、格律諧暢的對聯就不會消失。
原標題:貼春聯的寓意含義有哪些 過年貼春聯有什麼美好寓意解析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