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迎子鼠,萬象更新繡新篇。值此新春佳節,中國人民正在開開心心的同家人吃團圓飯,看春晚。與此同時,中國的春節也受到了國外人民的熱切關注,其中,許多日本人也為中國的春節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然而,日本人到底過不過春節呢?實際上,日本的"春節"早在公曆1月1日至1月3日(相當於我們的元旦)就已經過完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取消了原來的農曆"春節",改為過元旦這個年。同我們過年一樣,日本的"春節"也是熱鬧非凡。
在新年的日子裡,日本人寫年賀狀、包壓歲錢、吃河魨、看紅白歌會,與家人一起圍爐過"大晦日"。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新春的歡樂。
可日本人一直都是在1月1日過年麼?其實不然。
日本人為什麼不過農曆春節?
日本早先也是按照我們的農曆過春節的。早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曾經受中國影響,使農曆曆法、過農曆新年。傳統上,舊曆的最後一個月最後一天稱為"大晦日",等同於中國的除夕夜。除夕夜之後的正月第一天稱為"元日",等同於中國的農曆新年。
明治維新時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衝擊,日本開始提倡學習西方的社會文化及習慣。經過改革,日本摒棄了原有的農曆曆法,改用西曆,自此,原有的農曆節日全部被取消,春節也就挪到了西方人所成的"元旦"來過。儘管如此,目前在日本的某些偏遠地區仍然保留了按照農曆過新年的習慣。
實際上,將農曆"春節"取消之後,日本的新年僅僅是將日期"挪到了"元旦這天過而已,過去舊有的與中國相近的過年習俗依然被保留了下來。大掃除、敲年鍾、包"壓歲錢"樣樣都不能少。
日本的新年都是怎麼過的?
雖然在過年習俗上日本延續了中國的部分習俗,但不同的是,日本人在吃上頗有一番別樣的講究。
在日本,過新年的那一天一定要吃河豚。由於日語中的河豚發音是"fugu",與"福"("fuku")的發音相近,因此日本人往往借著吃河豚祈求一天都有好福氣。日本做河豚料理的大師傅,需要有專業資格。他們的做法也很特別,把河豚的肉切得比紙還薄,呈菊花形一片一片地擺在盤子裡。吃的時候沾上一點略帶柚子味的醬油,河豚的鮮美,在口中瞬間就變成一種"幸福"。
除了河豚,在新年這一天,日本人還要吃一種名叫惠方卷的食物。惠方卷實際上就是一種相對較粗的手卷壽司,裡面有醃葫蘆條,黃瓜,雞蛋卷,鰻魚,肉鬆,椎茸等來源吉祥地材料,代表著七福神,這樣吃掉惠方卷,也就象徵著吃掉了福氣。
除了吃,日本人在新年這天日本人都做些什麼呢?
在日本的新年裡,壓歲錢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在日本,壓歲錢叫做お年玉。在這個時候,通常日本的玩具店鋪也會忙得不可開交,因為他們要吸引兒童來花掉他們的"お年玉" 。
別以為只有我們中國有春節聯歡晚會,實際上日本也是有新年晚會的,只不過這個晚會有個不一樣的名字,叫做:"NHK紅白歌會",NHK紅白歌合戰是一檔將女性藝人分為紅組,男性藝人分為白組,以兩組互相對抗的形式演唱歌曲並決出勝負的音樂節目,參加者皆為日本當年的人氣歌手和當紅藝人。在日本,紅白歌會被視為是"一年結束的標誌",幾乎每個日本人在新年當天都會坐在家裡觀看這個節目。
原來的日本都是怎麼過新年的呢?
早在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時代裡,日本人的新年習俗與中國是頗為相近的。當時日本人管立春的前一天叫做"節分",和大晦日一樣被看作是跨年之日。至今,日本仍有部分地區稱"節分"為新年。
在節分的這一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撒豆驅鬼"。這個習俗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周"朝,為了消除病患及災害而舉行的驅邪避惡儀式,在唐朝時期,由遣唐使帶到了日本,最終成為了日本的一種民間習俗——"節分撒福豆",又名"追儺"。
至今在日本的一些寺廟神社仍會在立春前一天舉行追儺式。在儀式舉行之時,還會跳鬼之舞。三個赤青黃色的"鬼"揮舞著鐵棒現身,三種顏色分別代表"怒"、"悲"、"苦"三種煩惱。此時手持盾和矛的"方相氏"忽然登場開始驅鬼。相傳,"方相氏"有祛除疫病的神力。在儀式的最後,由一位叫做"年男(撒都驅邪的人)"的"上卿"拉起由桃木弓,放出箭矢,完成精彩的驅鬼儀式,象徵著一年平安順遂。從某種意義上講,"追儺"也就是過去日本的"紅白歌會"了。
結語
為了慶祝元旦,日本皇室每年還會在1月2日舉行所謂"一般參賀",允許普通民眾走到天皇居住的寢宮外參拜。就在這一天,日本明仁天皇也出席新年慶祝活動,發表了退位前的最後一次新年演說,殿外早早就排起了長隊,簡直像極了我們的大年初一"大拜年"。看起來,日本的新年也是非常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