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之前,3月3被稱為女兒節,是我們中原大地上的一個節日。在清朝入關以後,這樣的節日也慢慢被人忽略,到今天日本還有過這個節日的習俗,說起來還真的讓人感覺到可悲。一提到春節,小孩子們定會非常開心,又到了穿新衣服的年紀。人們對於春節的由來瞭然於胸,卻不知在我國歷史發展當中,春節也被禁止過,如果在這個時候過春節,會被抓去坐牢。
清王朝被推翻之後,我們的國家也進入到了三岔路口,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社會進程應該走向一個什麼樣的方針?這樣的事情給當局者帶來了極大的思考。在清王朝倒閉之後,統治者當機立斷,去除一切的陳舊文化。沒想到也因為這樣的事情,陷入到了另一個極端當中。在那個時候,所有的人都認為清朝遺留下來的習俗都是陋習,以前的東西應該完全摒棄。為了和國際上接軌,全面學習西方的建設。就連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也應該被拋棄。當時的政府強行規定,把春節改到元旦。
當時的中華民國是陽曆1月1號建立的,他們也開始了廢除春節的運動。老百姓們不允許在過春節,傳統的舊曆應該完全遺忘。這樣的事情說起來非常的簡單,公職人員不放假,百姓們依舊工作。但怎麼能改變人民的思想了?當時很多老百姓不習慣,即使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許在過春節這樣的節日,老百姓回到家中還是偷偷慶祝。當時的北洋政府知道了這件事情,並沒有選擇強行插手,畢竟是大家的習慣問題,再加上法不責眾,如果把每一個老百姓都痛打一頓,這樣也稱不上是一個開放的政府。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等到南京政府上臺了以後,禁止老百姓慶祝春節這樣的行為,不僅如此,還有著非常嚴厲的懲罰措施。其中就有一戶上海的家庭,在家裡面迎財神的時候,門外面等待他們的是警察。儀式還沒有開始,就被關進到了監獄當中。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趣聞,春節到了不放假,政府機關依舊工作。在大年初一的頭一天,孫中山在辦公室裡面辦公。遇到了一位國民黨的官員,順嘴說了一句過年好。居然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懲罰。最終的結果我們也是知道的,這並不是什麼陋習,而是老百姓習以為常的做法,如果這樣的風俗習慣都要強行更改,那這個國家的本質還有什麼意義呢?後來國民政府也意識到了不妥,在1933年的時候,農曆的春節再次登上了舞臺,老百姓們表示非常開心,直到現在這還是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大家一年盼望一次的春節。
當然在這裡給大家說一句題外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春節的時候展開的,很多人都覺得都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什麼還要過春節?其實這就是我們民族的一個信仰,中國的春節之所以流傳千百年,代表的是一種團圓,代表的是一種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好好的去珍惜。一年只有一次的機會,是給我們家人一個擁抱的機會,是給愛人一次表白的機會。現如今的社會中,已經有很多的節日被我們遺忘,春節不能再丟掉這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最真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