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南各國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商貿之途,也是人文交流之途。幾千來,中國的文化習俗遠播東南亞,至今成為傳統;東南亞的物產和文化也傳播到中國,融入中國文化中成為一種珍貴的元素。
中國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從除夕到正月初叫「過年」。在中國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體制之前,中國行農曆,正月初一是元旦節。中國引入西曆即公曆之後,公曆正月初一成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則成為春節。這是中國春節的歷史變遷和沿革。
現在,東南亞十國都不同程度地歡度農曆初一這個節日。多數國家規定春節為法定假日。
越南:越南與中國山水相連,文化相通。農曆正月初一,越南全國各族人民歡度春節,與中國一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法定全民節日,也是民間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在越南,農曆正月初一還是被稱為「元旦節」(Tet Nguyen Dan),簡稱「節」,從越文翻譯成中文就是春節。越南過年通常放假四天: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再加上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換休。
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主體民族是穆斯林。華人華裔約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馬來西亞政府將農曆正月初一和初二定為法定假日。一般從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過年。
印度尼西亞:印尼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穆斯林佔總人口的大多數,華人華裔比例比馬來西亞少。印尼政府於2002年正式將農曆新年規定為官方節日,放假一天。2000年2月18日,印尼第四任總統瓦希德正式廢除實施30多年的禁止華人公開歡度新年和元宵節的禁令。而把中國新年定為全國性假日,全國放假一天。2002年2月17日,印尼第五任總統梅加瓦蒂在雅加達華人慶祝馬年新年大會上正式宣布了這個決定。
新加坡:華人華裔佔新加坡總人口的80%以上。他們保持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和慶祝方式,基本上類同中國南方。新加坡法定春節放假兩天。加上周末兩天換休,共4天假期。
菲律賓:菲律賓信仰基督教的人佔大多數,華人只佔菲律賓全國人口的12%左右。菲律賓在2004年將春節定為全國公共節日,但是不放假。華人學校在除夕日(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放假兩天假。
泰國:泰國是佛教國家。佛曆新年是全國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一般在4月14~16日左右。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三,除政府部門和銀行會照常上班營業外放假三天。
緬甸:緬甸是佛教國家。佛曆新年是這個國家最盛大的節日。但農曆正月初一是緬甸法定的公休假日。
柬埔寨和寮國:這兩個國家也是佛教國家,所以過佛曆新年。農曆正月初一不是全國法定假日,但柬埔寨和寮國華人老闆會在過年期間給員工放假。
汶萊:雖然汶萊是穆斯林國家,華人華裔是少數族裔,但汶萊將農曆正月初一定為國家法定假日。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凌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