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凌晨4點採了許多草藥,拿到市場上賣她買了一小包雄黃,耳朵上別著的艾葉不停晃悠
菜場門口,滿載綠色草藥的三輪車吸引了許多市民。
張婆婆耳後別著一串新鮮艾葉
整理草藥,使其賣相更好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 斬 千邪。6月18日是端午節,上午,成都市白蓮池社區臨時疏堵結合點的菜場門口人頭攢動。「大的1塊錢一根,小的兩根一塊錢。」陳先生家住附近,他在一處攤點前選了數支艾草菖蒲,總共花了30元錢,算是一次性購買草藥的「大戶」。他說,因為平時很少見到,於是多買了點,給孩子囤著,曬乾了好煮水洗澡。就在菜市門口,類似的滿載著綠色草藥的三輪車還有幾個,不需要叫賣,人群便向小攤上匯集。
菜場入口處,一處攤位生意火爆。綠油油的草藥在三輪車上堆放得高高的,不僅有艾葉、菖蒲,還有青蒿、紅蘿蔔葉等許多種類。人們在攤前挑挑撿撿,一邊選上自己滿意的草藥,一邊催促攤主林婆婆趕緊用繩子打結捆綁。「不得行,這個不少了,這麼多要五塊錢哈。」林婆婆皺著眉頭,對主顧說道。
林婆婆已年過7旬,是這處攤點的老闆。這些草藥,都是她和兒子今天忙碌了一上午的成果。凌晨4點過,她叫上兩個兒子,去自己的田地裡現挖了許多草藥。「今天的草藥最好,要現挖現賣的才好。」對於端午的草藥市場,林婆婆很是看重。兒子董先生說:「我媽每年都要來賣,攔都攔不住。」
從凌晨一直忙碌到大天亮,8點多鐘,董先生兩兄弟和母親林婆婆終於將採摘回來的新鮮草藥整理完畢,裝了滿滿兩個電動三輪車,從家裡一路騎到白蓮池社區菜市,大約花費了半個小時。
「今天來晚了,我們旁邊這些攤子好早就來了。」董先生說,雖然來得晚,但生意還不錯,到上午11點半左右,已經賣光了一車的艾葉菖蒲,一家人的端午節在買賣聲中度過。
「老闆,幫我數一下,好多錢?」黃婆婆一頭銀髮,很是精神。她選了幾支陳艾、幾根菖蒲,遞給攤主林婆婆幫忙捆綁打結。林婆婆抽出紅色的尼龍繩,往艾葉枝枝上繞了兩圈,左手握住一捆草藥,右手伸進隨身的口袋裡掏剪刀。
摸來摸去,剪刀卻不見了。「哎呀,我來。」黃婆婆從自己左手挎著的橘色布袋子裡,變戲法一般掏出一把鐮刀,順勢將尼龍袋割斷。看著黃婆婆摸出的小刀,旁邊的買主都笑了。「我今天專門帶了這個,是準備去地裡再摘一些草藥的。」黃婆婆說,端午節當天的草藥是最好的,她覺得菜市賣的艾葉菖蒲可能是昨天挖來的,便先來菜市逛了一圈,等會還要去附近的田地裡摘一些草藥。
黃婆婆說,每年端午,她都要買一些草藥回家。「都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嘛,老一輩的告訴我們,我們又告訴下一輩人。」將草藥拿回家後,她要用它們煮水,給小孫孫洗澡。據說,用這些草藥煮的水洗澡,具有清熱止癢之效。
耳別艾葉過端陽 雄黃李子一個不能少
購買艾草菖蒲的人群中,還有一位婆婆特別惹眼。在她的右耳耳後,掛著一串新鮮的艾葉。婆婆姓張,已經70多歲,她挎著一個紅色布袋子,在攤位上精心挑選著草藥。來到林婆婆的攤位前,她已經購買了一次陳艾。買完後,就摘了一小串,掛在耳後了。
「端陽必須要帶這些得嘛,這是一種傳統,掛了蟲蟲不得來巴腦袋。」張婆婆說,剛剛又買了7塊錢的艾葉和菖蒲,買回家煮水給小孩洗澡,還可以用來做艾包給娃娃帶在身上。
買完艾草菖蒲,張婆婆又往菜市裡面走去。「端陽端陽,來買雄黃。」叫賣聲引起了張婆婆的注意,花了2塊錢,張婆婆買了一包小紙包裹的雄黃。「拿回家灑在窗臺邊上,把小蟲子趕走。」
將雄黃塞進口袋,張婆婆又往前走去,她在尋找賣李子的攤位。「端陽要吃李子,李子代表多子多孫喲。」張婆婆嘴裡念叨著,手提著一捆艾葉菖蒲,朝菜市裡走去。隨著她的步伐,耳朵上別著的艾葉不停晃悠。(封面新聞記者戴竺芯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