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
端午到,
粽兒香,
龍船鬧,
又是一年端午節,
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到底吃什麼呢?
當然是粽子啦!
在雲南,
粽子的吃法可是五花八門,
可甜可鹹那絕對要數雲南粽,
來來來,
了解一下!
丘北五彩粽
壯族同胞非常喜愛糯食,每逢過節都會把糯米經過植物「渲染」成各種顏色來製作成美食,而這份彩色的記憶在端午也升級成了現在的「五彩棕」。
廣南黑粽
廣南黑粽是把酥子秸稈和炒香的草果磨成粉末,然後與放了少許油鹽炒香的糯米互相搓揉,讓米變亮變黑。再用天然野生的箬葉來包,包粽子時可根據各家口感和愛好放用草果粉醃製的五花肉和已經泡好的綠豆。
新平水果粽
在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磨刀村,各色荔枝、芒果已掛滿枝頭。這個季節,水果不僅是盛夏的美味,更是製作粽子不可多得的原料。
火腿粽
保山施甸地頭山坡多粽葉叢,逢雨水便肆意舒展、綠意盎然。這個節令,粽葉老嫩相宜,自帶撲鼻的清香。新鮮的粽葉加上施甸特有的火腿,這樣的美味又有誰能抵擋得住?
元江:粽子花樣多
玉溪元江,少數民族眾多,這裡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粽子。
比如,傣族小姐姐包的香草粽子。軟糯的糯米,包進傣家人自己種植的香料——沙朗、香草,再放上油炸肉、草果。用種在芒果樹下的粽粑葉,經她們巧手一包,清香軟糯的傣族香草粽子保你吃了滿!口!留!香!
元江有名的僑鄉甘莊,居住著從越南、印尼等國家歸來的華僑,自然當地的特色美食也被他們一併帶來。
每個越南大粽子需要用到20片左右的粽葉,一片疊一片層層鋪好,放入糯米、三線肉和綠豆,再經過老人的巧手,越南大粽子就包好了。
斑斕粽
在紅河州開遠市,有一種粽子叫斑斕粽,這種粽子的做法很講究。首先要將斑斕葉子和香糯米一起浸泡,然後把斑斕葉切成小段,打碎成汁過濾後和糯米攪拌均勻,最後放入斑斕葉內包紮起來,由於粽子裡和著的斑斕的汁液,粽子散發出陣陣青草的香氣。
在雲南,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吃什麼呢?
端午吃百草根「百病除 正氣足」
「過端午,吃藥根,換腸肚,一年四季不生病」。
在雲南普洱等地,端午節有吃百草根的習俗。當地人有「一百種根,一百種藥」的說法,在端午節這天用藥根製作藥膳食用,據說可以驅逐一年的濁氣,同時補益正氣,增強免疫力抵抗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疾病。
端午不吃蒜 「鬼從門前鑽」
雲南古語有云:「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民間傳說可以避邪驅瘟。
端午吃芽豆 最正宗的雲南味
在雲南,芽豆可以說是煮大蒜的「咖啡伴侶」,兩種食材要結伴出現才能體現最正宗的雲南端午味。芽豆,顧名思義,就是發芽的蠶豆。端午前夕,把老蠶豆泡在水裡,然後捂出芽,端午節當天和大蒜一起煮熟,淡淡的豆香和濃鬱的蒜香交融,保證你吃起豆來根本停不下來。煮熟的芽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的功效,在端午這個溼熱最重的季節裡食用最佳。
端午吃鹹鴨蛋 驅寒除病好處多
端午節還有一道美食不能錯過,那就是鹹鴨蛋。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洩痢等病症。但是吃貨們總是不容易滿足的,漸漸的煮雞蛋、皮蛋、茶葉蛋等各類「蛋食」都被搬上了端午節的餐桌。吃不慣鹹蛋就都去吃皮蛋了,炎炎夏日,來一份地道清涼的松花蛋,宛如一股清流嵌入心底。
除了吃各種端午美食,
端午還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習俗
划龍舟
划龍舟,又稱扒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活動,歷史悠久。
飲雄黃酒
古語云: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一般飲用的雄黃酒不是純飲,是在白酒或黃酒中加入微量雄黃後飲用。
掛艾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畫額
端午時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寫「王」字,一可借雄黃驅毒,二可借猛虎鎮邪。
長命縷
長命縷是端午節的一種配飾,用五色絲線結成手繩,可懸於門首、掛於床帳,或戴於孩子脖頸、繫於手臂上,可以避災除病、延年益壽。
沐蘭湯
沐蘭湯,是漢族節日端午節的一種衛生習俗。首先一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人們排好隊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裡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額頭、脖頸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
戴香囊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戴香包頗有講究,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戴香包是為了防病健身,一般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其實,
節日不管怎麼過,
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祝大家端午安康,闔家幸福!
轉自:雲視新聞七彩雲
編輯:丹 妮
責任編輯:宋力錦
監製:沐利芸
頻道總監:朵翔
總編審:李曉風
總編輯:李茜
出品人/總監製:和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