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艾草 包粽子 戴五色線……「這些端午習俗讓節日更有意義」

2020-12-05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6月24日,在鄭州街頭隨處可見賣艾草、賣香包,以及包粽子的場景,這些祖祖輩輩傳下的習俗你是否也參與了呢?

一大早,家住宏鑫花園的陳慧便騎著自行車來到新密,在曲梁鎮一片荒地上,折了4棵艾草和一大包蘆葦葉,回到鄭州後又在菜市場買了一袋蜜棗和一包江米。陳慧介紹,下午會把這些食材洗洗蒸蒸,然後再將艾草掛在門口,這樣可以驅瘴避邪,等冬天幹了,再取回來泡泡腳,對身體也好。

「這些習慣都是從小跟父母學的,雖然也有買粽子的想法,但想想還是自己包更有節日的氣氛,也更有意義。」陳慧說。

除了這些常規的過法,對陳慧來講端午節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借節日之名和家人聚會。明天她將會帶著粽子去看看父母,「中午炒幾個菜,大家一起吃粽子,再喝點小酒,這才是最開心的」。

在興華南街,95後的徐馨彤為自己和妹妹各買了兩條五色線,小徐說自己之前在北京工作,每年過節的時候都會為自己買一條戴上,今年回到鄭州,她要把這個習俗和妹妹一起分享。「畢竟過的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戴一個的話更有意義。」

背著五色線和香包在街頭售賣的孔師傅露出了含蓄的笑,5月14日從駐馬店上蔡來到鄭州,租住在南關街的他,每天背著香包五色線穿梭於金水、二七、管城三區,雖很辛苦但掙的也相當可觀,「上午一個鞋城賣鞋的老闆,一次買了300多個香包,說搭配著鞋賣,買鞋送香包。還有一個人買了30多個香包要送人。」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2000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南北方的端午節有很多差異,因此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端午節習俗。

1.南鹹北甜

北方喜甜,粽子餡料有紅棗、蜜棗、豆沙、果脯……

南方愛鹹,粽子餡料有鹹蛋黃、香菇、肥豬肉……

2.南船北馬

南方:賽龍舟是龍圖騰的產物,後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而成為娛民的活動。

北方:馳馬射柳和打馬球為主,現在已很少見到了,很多地方改為舉行端午詩文徵稿或紙鳶大賽等活動。

3.南菖蒲北銅錢

在南方,主要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其目的就是為了闢邪,而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以闢邪的習俗。

相關焦點

  • 包粽子、掛艾草……這些端午習俗不可少!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蔡國然)「五月五,慶端午」,端午臨近,大家是如何包粽子、買粽子、插艾草,來紀念這一傳統節日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隨記者的鏡頭,去市場和農戶家中看看。一大早,江陵縣白馬寺鎮金渡村村民郭么兒就上街購買糯米和粽葉。
  • 一圖讀懂 | 吃粽子、掛艾草、戴香包……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一圖讀懂 | 吃粽子、掛艾草、戴香包……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值班總編:張軍濤覆審:譚立勇原標題:《一圖讀懂 | 吃粽子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端午節傳統民俗有吃粽子、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等風俗,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以及海外華人生活地區廣泛流傳,下面我們來看看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一、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如今賽龍舟已成為了中國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
  • 又聞端午粽子香 艾草青青話吉祥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種體現形式。說起端午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祭屈原……特別是吃粽子、掛艾草更是人人皆知,但真正能說出端午怎麼來的,估計還真的很難說清。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土人情、節日風俗也各有不同,以至於各地賦予我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也不同。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都提前早早準備包粽子,用糯米、豆、板慄、豬肉等等一起製成美味又可口的粽子,以此紀念端午節的到來。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
  • 掛艾草、戴荷包、拴花繩、吃甜醅...蘭州端午習俗真不少,一起放...
    然而在蘭州,端午節雖沒有賽龍舟、洗龍水,卻有其獨特的紀念方式。作為一個蘭州人,你知道老蘭州的端午節習俗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帶你探個究竟!端午節掛艾草唐朝末年,戰亂連連,冤魂無數,人心惶惶,到處都是逃難的人。一天黃巢見到一位大嫂手攜著,背上背著一個小孩子,心懷好奇,便問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攜的又是何人?」
  • 端午安康丨可甜可鹹,雲南粽子的一百種吃法送給您!
    新鮮的粽葉加上施甸特有的火腿,這樣的美味又有誰能抵擋得住?元江:粽子花樣多玉溪元江,少數民族眾多,這裡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粽子。比如,傣族小姐姐包的香草粽子。在雲南,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吃什麼呢?端午吃百草根「百病除 正氣足」「過端午,吃藥根,換腸肚,一年四季不生病」。在雲南普洱等地,端午節有吃百草根的習俗。
  • 端午節到了,很多人家門口都會掛艾草,老農說掛艾草也有講究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的節日,這個節日有很多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沐蘭湯、佩香囊、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蒿等等。這幾天,小編家附近的菜市場,就常有老農在賣紮好的,一束一束的艾蒿,方便大家買回家後,掛在門口。
  • 學者談南京端午習俗:掛「艾虎」 曬太陽燒大蒜
    上午掛「艾虎」,正午曬太陽燒大蒜  南大歷史系教授徐藝乙友情提醒,老南京端午從早到晚都有活動,不可搞錯  端午節光吃粽子就可以了嗎?錯,老南京一定要再吃粽子鍋裡煮出來的雞蛋,據說這個吃法叫「壓頂」,可以整個夏天都不生瘡;老規矩講究給嬰兒戴上「老虎肚兜」,可不受各種禽獸和毒蟲的傷害;正午時,還要「曬端午」……昨天,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藝乙饒有興致地給記者細數了老南京端午民俗,有趣的是,端午習俗貫穿老南京日常生活的一整天,分時段進行,不可搞錯。
  • 雙語盤點端午節習俗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就算不能出遊,吃粽子、戴香包之類的傳統活動也少不了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的各項傳統習俗。It is usually in June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通常在陽曆的六月份。端午節吃什麼?「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節即將到來,大家準備好放假了嗎?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 端午節:你最愛的粽子口味,用英文怎麼說?
    端午節,易世君敲著鼓,燻著艾草跑來啦!世界萬物皆可粽,你又是哪個門派,速速報上名來:動手豐衣足食OR坐享其成?啥,你說你都是吃超市買的?還要挑各種各樣的口味兒?哇呀呀呀呀~~~~傳統甜粽和鹹粽居然治不了喜歡喝肥宅快樂水的你了?絕對不可能!想要吃上你渴望的粽子,先過易世君這關,說出你喜歡的粽子口味出通關密語,易世君才放你過去~【第一關】粽子怎麼說?口答!
  • 2020端午節放假時間安排表 端午節習俗和美食
    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菖、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端午節到了,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門前、廳堂、窗前掛艾草亦是該節日裡一項傳統的民間習俗。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端午節馬上到了,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很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在過去無論是官方,還是在民間都很受重視。而在端午節也會有很多習俗,其中之一就是划龍船、包粽子。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習俗,那就是端午節門前插艾草。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農諺,每年到了端午節,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會把艾草和菖蒲捆綁在一起,然後懸掛在大門兩邊。那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習俗。①端午節為什麼有掛艾草的習俗?
  • 昭通端午節:猜字謎包粽子發香囊賽龍舟掛艾草…
    昭通端午節:猜字謎包粽子發香囊賽龍舟掛艾草… 2020-06-26 0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