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小夥伴肯定知道雄黃酒,劇中讓白娘子顯出了蛇的原形。古人在端午節這天會往身上擦一點雄黃酒,一方面是慶賀節日,另一方面也有解毒驅蛇的作用。雄黃本身有毒但也可以解蛇毒,夏季蚊蟲蛇鼠很多,為了不被蛇傷到,古人就在身上抹一點雄黃酒,蛇聞到雄黃的氣味就自動逃跑了。
端午這天的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香囊中有硃砂、雄黃、香藥等各式各樣的中藥材,外面用絲布包裹,起到闢邪驅瘟、防病健身的作用。根據不同體質的小孩會搭配製作香囊,比如藿香具有開胃健脾作用,白芷具有預防感冒抗病毒的作用等。
因為端午炎熱潮溼容易得皮膚病,古人還有用蘭草湯沐浴的習慣,一般就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比如在廣東,會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少,全家都洗,這種習俗在很多地方還都有保留。
端午節不光有吃粽子的食俗,古人對生存環境和自我健康的防疫保健意識也值得我們學習。這個端午節你準備怎麼過?歡迎留言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