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掛艾」,但端午艾草有「兩不掛」,啥講究?

2020-12-05 一介村夫

轉眼之間,時間已經來到了6月底,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由於有個閏四月,感覺比往年來得晚了一些。不過俗話說「好飯不怕晚」,從明天端午節當天起,為期3天的端午小長假就要開始了。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中秋一樣,都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佳節,人們都會進行很多紀念活動,像是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除了這些,過端午節還有一種獨特的方式,那就是懸掛艾草,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掛艾」,即為此意。

這幾天,筆者每天下午回家的路上,就能看到好幾個在路邊擺攤賣艾草的。一看到賣艾草的多了起來,不用看日曆,就知道端午節要到了,因為平時很少有人買艾草,只有需要用艾灸的人才會買,而端午節不同,很多人都習慣在端午節期間懸掛艾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掛艾草跟粽子、龍舟一起,成為端午節的一個民俗。為什麼端午節要掛艾草呢?原來,古人認為,端午節一到,夏季炎熱天氣就到了,天氣炎熱,自然界的各種飛蟲走獸開始興盛,包括一些有毒的小動物,比如毒蛇、蟾蜍、蠍子、蜈蚣等也會活躍起來,正所謂「端午到,五毒出」。而艾草因為有獨特的濃鬱香氣,被認為可以祛毒,讓各種毒物不敢靠近,因此人們紛紛在端午節懸掛艾草。

那麼,端午懸掛艾草,都有什麼講究呢?該如何正確掛艾草呢?一般來說,挖來的艾草,要用紅繩綁著,不需要太多,綁個幾株就可以了,但要注意要倒掛,即艾草頭朝西掛著。

有人說,端午艾草有「兩不掛」,是有說法的。其一是,當天被太陽照射過的艾草不掛。端午時值仲夏,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艾草也是如此。因此,人們相信,艾草要在端午節當天採摘最好。但要注意的是,端午採摘艾草,一定要在日出之前就弄好,否則等到日出之後,太陽光照射到艾草上,藥效就沒有那麼濃烈了。因此,農村有條件的人,都是在端午節當天,一大早就去上山採摘艾草。

「兩不掛」另外一種「不掛」是矮小、植株不完整的艾草不掛,在人們看來,這種艾草可以說是「殘次品」,功效比起植株完整、長勢喜人的艾草差得遠,因此這種也不掛。

其實,除了「兩不掛」之外,筆者建議農村家裡有孕婦或者嬰兒的,最好也不要掛。因為艾草氣味濃烈,不知道會不會對孕婦和嬰兒有什麼不利影響,因此最好不要掛。

至於說艾草要掛多久,最少端午節得掛一天,至於以後,如果覺得礙事就可以摘下來,否則一直掛到幹透也可以。幹透了的艾草,可千萬別當垃圾扔了,用途還是不少的,可以用來泡熱水洗腳對身體十分有益,也可以點燃幹了的艾葉來薰香,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也能用來做艾灸。

在很多地方,端午節的艾草,除了用來掛在門口之外,人們還用它來做成香囊掛在身上。不管是門口掛艾,還是做成香囊,端午節的艾草,都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因此才能流傳至今。

你們那裡,現在過端午節還掛艾草嗎?你喜歡艾草的獨特氣味嗎?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艾草本身有一股刺激性氣味,而且艾草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消毒作用。特別是在目前炎熱夏季,同時三伏天氣又即將來臨,空氣環境中比較溼熱。因此端午節人們還有一個掛艾草的習俗,除了它本身可以殺菌消毒以外,人們認為掛艾草可以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之所以要掛艾草和菖蒲,是為了驅病、防蚊、闢邪。掛艾葉菖蒲是中國民間節日習俗,在端午節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
  • 「清明插楊柳,端午掛艾草」,古人留下來的民俗智慧,都有受用
    比如在這一個需要掛艾草,還需要包粽子,甚至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曬龍舟的。而下面我們要聊到的就是關於端午掛艾草的習俗,看看在這個簡單的民俗事件背後,有沒有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俗話說得好「清明插楊柳,端午掛艾草」,不管你家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裡,掛艾草這一個事情是必須要做的,而且有些家庭都是非常的重視。掛艾草流傳下來就成了一種在端午節這一天必須要做的事情,簡單的講可以說是一個固定性質的工作了。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艾草在農村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野草,但是它的用途不小,其中一點就是有驅蚊蟲、淨化空氣的作用。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很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在過去無論是官方,還是在民間都很受重視。而在端午節也會有很多習俗,其中之一就是划龍船、包粽子。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習俗,那就是端午節門前插艾草。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農諺,每年到了端午節,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會把艾草和菖蒲捆綁在一起,然後懸掛在大門兩邊。那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習俗。①端午節為什麼有掛艾草的習俗?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甚至能救命
    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今天,杭州某社區的物業向小區的業主送上一捆捆新鮮的艾草菖蒲。  端午掛艾草菖蒲似乎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老習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說這能驅蚊、驅邪。可其實,很少有人說得出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真正功效。浙江在線記者也多方採訪專家,來揭開艾草菖蒲的故事。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有何講究
    其實,如果住在農村的話,人們習慣在端午節的當天早上,乘著太陽還未出來,露水還未乾的時候去割艾草,然後帶來回家插在門口和窗戶上,當然在城裡住,沒有條件親自去割艾,就只能上街購買了。艾草,又名艾蒿、家艾、艾,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會散發出一股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有驅蟲防蠅、淨化空氣的效果。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講究,農人大爺:說兩不掛,你知道嗎?
    端午插艾草,有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寓意,艾草防病又防蟲,為人們的健康安全做保障。插艾草看似簡單,但是也有許多講究。講究一:見過太陽的艾草不能掛其實這一點,我還是深有感受的。小時候,總是很在意每個節日,端午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插艾草和綁五色繩。
  • 端午節為何要掛菖蒲、艾蒿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很多人家在大門上都要掛些菖蒲、艾蒿。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殺富濟貧。官府派兵鎮壓或造謠惑眾。黃巢見路旁長滿艾蒿、菖蒲,就順手拔了兩棵給她,說:「對,有艾(諧音「愛」)不殺!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菖蒲、艾蒿,有了這個記號,就不會被傷害。」這位婦女便回到城裡,當天晚上,就轉告窮人家都掛上菖蒲、艾草。第二天恰好是五月端陽,起義軍攻進鄧州城,殺了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開倉分糧,百姓歡呼。掛菖蒲、艾草從此便成了習俗。也有人說這事發生在明末,說「有艾不殺」的是張獻忠。
  • 農村風俗:前不插柳,後不栽桑?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來,尤其是年紀偏大的人卻不其為然,在他們眼裡屋前和屋後的樹,是不能隨便能種的,非常有講究。在小編的家鄉一直都有著,「前不插柳,後不栽桑」的風俗。這寓意是什麼?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看看你家屋前屋後有沒有種這些樹?「前不插柳」,「柳」即為柳樹。柳樹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也許並不陌生。最早是自然生長在河邊,尤其是農村的小河邊小溪邊特別多。枝葉碧綠繁茂,是夏天裡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 農村俗語:艾草掛早不掛晚,啥意思?有啥講究?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懸掛艾草的習俗,關於什麼時候掛艾草那可是有講究的,老人們經常說「艾草掛早不掛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掛艾草的時間呢?說到端午節的艾草,它有著一種特殊的香味,有闢邪驅蟲的的作用,但是農村掛艾草的講究很多,比如說掛艾草的時間,在我們這裡艾草一般是會在端午節當天出太陽之前掛好,勤快的人們一般會在端午節當天起個大早,去山上割一些還帶有露水的艾草,這個時候的艾草是香味最濃的時候,將新鮮的艾草割回家以後,用紅繩子將幾株艾草下面系好,然後分別掛在門前和窗戶上,即便是過幾天以後,還可以隱隱約約問到艾草的香味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
  • 端午節艾草的用途是什麼 這是有一定寓意的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菖蒲到現在大家還能見到,以前小的時候每逢端午前一天必去田地裡割艾草掛在大門口,那麼,它的用途大家要了解清楚。   掛艾草菖蒲的用途:   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端午節就要到了,今天逢5正是我們趕集的日子,發現不少外地打工的人也返回來了。畢竟在端午節的時候有插艾草的習俗,後來閒著無事就和大爺交談起來了。其中就聊到了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老大爺就說到了插艾草的講究是很多的。老大爺告訴我說,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我也是一臉懵逼。大爺見我一臉的疑惑樣子,就知道我肯定沒聽過這在說法,於是就給我耐心講解了。
  • 艾草有4個養生功效,老中醫笑說:有一種作用,許多人未必知道
    有句諺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到了清明人們會插柳枝柳條在屋簷下或門上,寓意防止鬼怪近身或入侵家宅。同樣,在端午插艾葉掛艾枝,人們相信可以防病瘧防災、殺菌除腐。起初青青在媽媽口中知道了這些習俗,卻似懂非懂,但她只知道自己最饞的還是用艾做的食物。
  • 不知道的快來看看吧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那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草嗎?艾葉草都有哪些用途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端午插艾習俗。 端午節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溼,細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種疾病。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葉的習俗。因為艾葉具有芳香氣味,可驅逐蚊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衛生,起到闢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2、去腳氣、除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