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何要掛菖蒲、艾蒿

2020-12-05 讀寫探秘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很多人家在大門上都要掛些菖蒲、艾蒿。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殺富濟貧。官府派兵鎮壓或造謠惑眾。這年,黃巢起義軍打到了河南,兵臨鄧州城下,受欺騙的百姓出城逃難。黃巢見一個婦女帶了兩個孩子,拉著小的,抱著大的,感到奇怪,上前詢問,方知大孩的父母雙亡,小的是親身兒。黃巢感動地說:「大嫂,不要怕,黃巢專和官家作對。你愛鄰居的孩子,黃巢愛天下的百姓。只有愛,不會殺呀!」黃巢見路旁長滿艾蒿、菖蒲,就順手拔了兩棵給她,說:「對,有艾(諧音「愛」)不殺!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菖蒲、艾蒿,有了這個記號,就不會被傷害。」這位婦女便回到城裡,當天晚上,就轉告窮人家都掛上菖蒲、艾草。第二天恰好是五月端陽,起義軍攻進鄧州城,殺了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開倉分糧,百姓歡呼。掛菖蒲、艾草從此便成了習俗。也有人說這事發生在明末,說「有艾不殺」的是張獻忠。

其實,端陽節老百姓在大門上掛菖蒲、艾蒿的習俗,早在先秦時就有了。屈原《楚辭》中就有「浴蘭湯兮沐芳華」的詩句,這說明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在民間流行了。而且古諺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

民間把掛菖蒲、艾蒿作為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可能是五月正當初夏,雨多潮溼,細菌繁殖快,藉助菖蒲、艾蒿的藥味,可驅趕蚊蟲,淨化空氣的緣故。《荊楚歲時記》中就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的記載。故有人考證,在屈原以前,五月五日是個惡性的節日,或者叫巫節。菖蒲、艾蒿都是多年生的草本藥用植物,菖蒲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竅、殺菌的功用;艾蒿入藥,性溫、味苦,祛寒溫,止下痢,幹的艾蒿繩點燃可驅蚊蠅,艾絨是針灸不可缺少的藥材。由此,端午節人們在大門上掛菖蒲、艾蒿相沿成習,也就很自然的了。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端午佳節,教你掛艾蒿與菖蒲的時間和方法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期待的又一個小長假要開始了,端午佳節舉家團圓包粽子、掛艾草、菖蒲、看划龍舟比賽,緬懷屈原。又是一個難得的團聚時刻。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流行著在端午節在自家的門上掛上艾草和菖蒲,而這一風俗習慣也只有來一輩人知道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與方法了,年輕人大多都是比較隨意,沒有老一輩的嚴謹。那麼一般在什麼時候掛艾草菖蒲和是怎麼掛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對於民間插艾的說法,五月第一天就可以插艾蒿和菖蒲了。
  •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端午節見聞,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的端午節,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體現了文化傳承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 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還有幾天才到端午節,敘永縣兩河鎮天生橋村的李成蓮已在後院田壩裡採摘起艾草,準備送給兄弟家掛上。不一會功夫,一根一米多高的艾草就被她連根拔起,一股濃鬱的藥草香瞬間在風中散開。
  • 為啥端午節家裡門前要掛艾草與菖蒲?一說你就明白了,古人真講究
    五月五端午節又要到了,記得小時候家長都會提前一天在門前掛上艾草和菖蒲,可這究竟有什麼講究呢?我們來一起看看~為啥端午節家裡門前要掛艾草與菖蒲?一說你就明白了,古人真講究。"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其實從古詩句中就可以清楚了解到,端午五月五,正是天氣越來越熱的時候,在古代因為條件有限,人們很容易受溼氣侵蝕影響而感染疾病。
  •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時間:2018-05-14 23:1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很受歡迎的一個傳統節日,會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掛艾葉菖蒲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習俗。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甚至能救命
    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今天,杭州某社區的物業向小區的業主送上一捆捆新鮮的艾草菖蒲。  端午掛艾草菖蒲似乎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老習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說這能驅蚊、驅邪。可其實,很少有人說得出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真正功效。浙江在線記者也多方採訪專家,來揭開艾草菖蒲的故事。
  • 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
  • 讀點|艾蒿菖蒲雄黃酒,如今這些還是端午節必備嗎?
    文|劉紹義家鄉人把端午節稱作五月當午,原以為這是一句土語,讀了不少地方志,才知道不少地方如杭州灣北岸奉賢、南匯等區域也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不論「五月當午」與「當五汛」有沒有關係,家鄉人對端午節的重視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江南一帶。插艾蒿也好,掛菖蒲也罷,就是飲雄黃酒的習俗,同樣一點也不少見。母親不喝酒,雄黃酒就免了,但菖蒲要掛,艾蒿要插。我家大門、堂屋門上,端午節這幾天,菖蒲、艾蒿是少不了的。到了城裡,才知道艾蒿、菖蒲還需要買。
  • 懸艾葉菖蒲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
  • 也說端午節掛艾蒿
    戴新閣/文艾蒿也叫艾草,端午節來臨,人們總喜歡在門前掛艾蒿,因為掛艾蒿有許多典故,艾蒿可以避禍,能給人帶來平安。傳說相傳黃巢造反的時候,帶兵打仗,經常屠城,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看見一位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婦人身上背著一個大的,小的卻跟著走路,黃巢覺得很奇怪,讓手下把婦人叫到馬前問:「為何背著大孩而讓小孩子走路
  • 端午節到了,很多人家門口都會掛艾草,老農說掛艾草也有講究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的節日,這個節日有很多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沐蘭湯、佩香囊、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蒿等等。這幾天,小編家附近的菜市場,就常有老農在賣紮好的,一束一束的艾蒿,方便大家買回家後,掛在門口。
  •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口懸掛艾草和菖蒲?有何作用?原來是這樣的
    傳統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說到端午節大家肯定首先會想到吃粽子,划龍舟,飲雄黃酒等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農村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
  • 端午節快到了,巧辨菖蒲與鳶尾,買到真正的菖蒲
    端午節又稱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在端午節那天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而來。掛菖蒲,艾蒿這已是南北城鄉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很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在過去無論是官方,還是在民間都很受重視。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習俗,那就是端午節門前插艾草。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農諺,每年到了端午節,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會把艾草和菖蒲捆綁在一起,然後懸掛在大門兩邊。那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習俗。①端午節為什麼有掛艾草的習俗?
  • 端午節,掛艾草「闢邪」是真的嗎
    端午節這天掛藥草的傳統由來已久,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基本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掛上幾株用來驅邪祛病的草藥,其中艾草和菖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兩味藥材,如南北朝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都提前早早準備包粽子,用糯米、豆、板慄、豬肉等等一起製成美味又可口的粽子,以此紀念端午節的到來。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有何講究
    端午節的當天早上,我上街買菜,看到街邊賣艾草的人更多了,賣的艾草也比較新鮮,看樣子是早上才割得,不時地有人在那裡購買。其實,如果住在農村的話,人們習慣在端午節的當天早上,乘著太陽還未出來,露水還未乾的時候去割艾草,然後帶來回家插在門口和窗戶上,當然在城裡住,沒有條件親自去割艾,就只能上街購買了。
  • 掛艾草、戴荷包、拴花繩、吃甜醅...蘭州端午習俗真不少,一起放...
    然而在蘭州,端午節雖沒有賽龍舟、洗龍水,卻有其獨特的紀念方式。作為一個蘭州人,你知道老蘭州的端午節習俗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帶你探個究竟!端午節掛艾草唐朝末年,戰亂連連,冤魂無數,人心惶惶,到處都是逃難的人。一天黃巢見到一位大嫂手攜著,背上背著一個小孩子,心懷好奇,便問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攜的又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