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端午節掛艾蒿

2020-12-05 專注青島故事

戴新閣/文

艾蒿也叫艾草,端午節來臨,人們總喜歡在門前掛艾蒿,因為掛艾蒿有許多典故,艾蒿可以避禍,能給人帶來平安。

傳說

相傳黃巢造反的時候,帶兵打仗,經常屠城,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看見一位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婦人身上背著一個大的,小的卻跟著走路,黃巢覺得很奇怪,讓手下把婦人叫到馬前問:「為何背著大孩而讓小孩子走路?婦人答道:大孩是丈夫前妻所生,小孩子是她親生的,自己孩子苦點就苦點了,不能讓沒媽的孩子受屈」。黃巢聽了很感動,決定不殺婦人一家,就告訴婦人,讓她在第二天(端午節),早晨在家裡屋簷下掛上艾草。

他接著通知手下,第二天屠城的時候,見到屋簷下掛艾草的人家避門而過,不得驚擾。

棕樹葉

第二天,一進城,士兵們發現城內所有人家竟然都掛著艾草。黃巢知道是那位婦人把掛艾草的消息告訴了城裡的人。為了信守承諾,黃巢的軍隊沒殺這個城裡的人。後來,端午節掛艾蒿,作為一種平安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其實,艾蒿自身也有很高的醫藥價值,如:艾蒿具有理氣行血,逐寒調經,祛風除溼,消腫止血等功能;能治感冒,皮膚瘙癢,癰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夏季被蚊蟲叮咬、奇癢難耐時,可摘一兩片野艾葉,搓揉後敷於被叮咬處,癢痛頓消。如果手腳等因不慎而導致外傷出血,也可摘一兩片艾葉,揉軟後敷於傷口處,可達到止血的效果。

以前,青島人也大都有掛艾蒿的習慣,記得小時候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到匯泉山上去拔艾蒿,有時還順便從樹上摘一些粽子葉帶回來包粽子。那時艾蒿真多,觸手可得。

現在艾蒿越來越少了,就拿我鄰近的浮山來說,前幾年還挺多,今年卻難尋到高一點的艾蒿了,我一位鄰居上山去竟然沒有找到。究其原因,原來是採艾蒿的人,把艾蒿連根拔除了,艾蒿沒了根,也就沒有了生命,所以越來越少。

艾蒿

其實,艾蒿的生命力是很強的,只要有根須就能繁殖長大,甚至長的比人還高,人們也許不知道這個道理,為了自己方便在採艾蒿時連根拔出來,結果艾蒿越來越少,如果長期下去,山上的艾蒿也許就絕跡了。採艾蒿把根留住,人們才能永遠受益,但願採艾蒿的人也能珍惜。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何要掛菖蒲、艾蒿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很多人家在大門上都要掛些菖蒲、艾蒿。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殺富濟貧。官府派兵鎮壓或造謠惑眾。黃巢見路旁長滿艾蒿、菖蒲,就順手拔了兩棵給她,說:「對,有艾(諧音「愛」)不殺!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菖蒲、艾蒿,有了這個記號,就不會被傷害。」這位婦女便回到城裡,當天晚上,就轉告窮人家都掛上菖蒲、艾草。第二天恰好是五月端陽,起義軍攻進鄧州城,殺了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開倉分糧,百姓歡呼。掛菖蒲、艾草從此便成了習俗。也有人說這事發生在明末,說「有艾不殺」的是張獻忠。
  • 你採的「艾蒿」可能有毒……真假難辨?專家有招!
    但您是否知道,哈爾濱主城區艾蒿極少,您採的像艾蒿的草可能是有毒的豚草。民間有句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採摘艾蒿作為重要習俗之一,因為艾蒿具有驅蚊殺菌的功效,傳說中還可以避邪。不過不少人並不知道他們採摘的艾蒿其實是山寨的,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與一種有毒的植物—豚草相混淆。
  • 端午佳節,教你掛艾蒿與菖蒲的時間和方法
    對於民間插艾的說法,五月第一天就可以插艾蒿和菖蒲了。這裡面說的艾,就是農村野外到處都有的艾草,屬於蒿子,又叫艾蒿,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香氣。據說艾蒿香氣能闢邪驅毒蟲,還可以讓一些「不乾淨」的東西不能進家門,保家人平安。
  • 你身邊的中草藥:神奇的艾葉,媽媽開始給孩子做艾蒿饃饃了
    新鮮的早春艾葉,農貿市場也可以買到哦食用艾葉,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傳統的,最常見的莫過於艾蒿饃饃,做法不同,叫法不同,華東地區叫青團、艾葉青團等等。在網絡上也有很多介紹各地艾葉食用做法的資料,大多在早春的時候摘下鮮嫩的艾葉,回家搗碎,一般與糯米粉糅合,餡料則非常豐富,鮮肉、臘肉等等都可以,然後做成糰子蒸熟了吃。
  •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
  •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端午節見聞,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的端午節,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體現了文化傳承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 長相思過端陽 蒲草艾蒿送吉祥 無數龍舟競渡狂
    長相思.過端陽門兩旁,戶兩旁,蒲草艾蒿送吉祥。粽香飄滿堂。男比強,女比強,無數龍舟競渡狂。威風好兒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法定節日一一端午節。六十年代中後期,我記得過端節前一天,母親就叫我去割蒲草和艾蒿。她說,蒲草象劍,艾蒿似槍,端午節這天將蒲草、艾蒿放在大門、後門和窗戶的兩邊,可以避邪。端午節,各家各戶還要包粽子,吃鹹鴨蛋和皮蛋,這樣顯得家中過節豐盛,吉祥如意!端午節這天,我的家鄉下新更是熱鬧非凡。當時鎮村都要組織龍舟競賽。
  • 艾蒿?艾草?
    平時人們常說的艾蒿、艾草,又是怎樣的關係?而人們常說的「艾蒿」則是將這類植物統稱起來,有時又專門代指艾草。同樣在鎮江路上,于濤帶著半島記者找到了一棵野艾蒿,兩者放在一起對比,區別非常明顯。「野艾蒿的味道更強烈。黃花蒿的味道是一種香氣,我在家裡栽種的是黃花蒿,屋裡空氣很好聞。」于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