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中草藥:神奇的艾葉,媽媽開始給孩子做艾蒿饃饃了

2020-12-05 鋤聯科技

艾葉真的是極為普通、又有些神奇的東西了,是咱們中國人特別喜歡的草藥,早春的嫩葉可以食用,夏季花未開時採摘下葉子、除去雜質曬乾則入藥使用。艾葉,質柔軟、氣清香、味苦,在選擇的時候沒有經驗的小夥伴還是要多諮詢一下身邊的老年人,他們是最有經驗的,不要把醜艾之類的摘回來了。新鮮的早春艾葉,農貿市場也可以買到哦

食用艾葉,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傳統的,最常見的莫過於艾蒿饃饃,做法不同,叫法不同,華東地區叫青團、艾葉青團等等。在網絡上也有很多介紹各地艾葉食用做法的資料,大多在早春的時候摘下鮮嫩的艾葉,回家搗碎,一般與糯米粉糅合,餡料則非常豐富,鮮肉、臘肉等等都可以,然後做成糰子蒸熟了吃。

小時候生活中成都郊區農村,在清明前後最喜歡吃的莫過於媽媽親手做的艾蒿饃饃了(即便在成都,選擇艾葉方面也有不同,有些地方,比如龍泉驛地區則選擇一種叫棉花草來製作艾蒿饃饃)。小時候,七八十年代,缺衣少食,能吃上艾蒿饃饃是很幸福的事情;吃饃饃也有講究,艾蒿饃饃還得留著在清明的時候祭拜仙逝親人的。這裡就摘選百度上面介紹成都郊區自己小時候吃的艾蒿饃饃的做法給大家。

—————

1、摘新鮮艾蒿(當然直接從農貿市場買老奶奶採摘的更方便,大概不到10元一斤),清洗乾淨,不需要晾乾。剁碎煮熟後撈出,把水擠幹,煮菜的水備用。把菜切碎放入麵粉裡然後加入剛剛煮艾蒿的水揉勻即可使用。

2、鍋內倒入油,大火燒燙,放入花椒適量,烘出麻味之後撈出,這時油裡就有花椒的香麻味,但吃的時候又不會嚼到花椒。

3、關火,等油涼點點後,倒入碎肉,用鍋鏟不停的翻,把碎肉翻散。再次開火,中等大小。碎肉散仔發白後,加入冬菜,然後加醬油,鹽調味即可。餡料也做好了。

4、紅糖花生餡兒,花生是炒熟的。艾蒿與糯米粉攪拌均勻,比例隨意,喜歡艾蒿味兒重一點的可以多加一點,水要少許少許添加,揉面。

5、把肉餡像包湯圓一樣包好,然後下面用菜葉,本來是用玉米葉的,包好,全部包好後放入鍋中蒸熟即可。

6、成面後醒15分鐘,包餡兒,不要放太多,糖太多煎的時候會破,鍋內加菜籽油燒開,放饃饃煎,兩面煎脆即可。

相關焦點

  • 也說端午節掛艾蒿
    傳說相傳黃巢造反的時候,帶兵打仗,經常屠城,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看見一位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婦人身上背著一個大的婦人答道:大孩是丈夫前妻所生,小孩子是她親生的,自己孩子苦點就苦點了,不能讓沒媽的孩子受屈」。黃巢聽了很感動,決定不殺婦人一家,就告訴婦人,讓她在第二天(端午節),早晨在家裡屋簷下掛上艾草。他接著通知手下,第二天屠城的時候,見到屋簷下掛艾草的人家避門而過,不得驚擾。
  • 湘潭:小學開展「認識身邊的中草藥」主題實踐活動
    教室旁邊的空地上種植的魚腥草、車前草、紫蘇等中草藥生機勃勃,教室的窗臺上擺放的四葉蓮、艾葉等中草藥盆景綠意盎然,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懸掛著的由學生們創作的中草藥美術作品栩栩如生……近日,筆者在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心小學看到這頗為新奇的一幕。   據了解,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心小學現有學生約1000名。
  • 端午節家中插艾葉
    端午節與插艾葉五月初五天剛亮,人們起早到郊外割艾、回來後,在門框上、牆角下,房上隔不遠插一棵,一直插滿。插艾也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在逃跑路上有一婦女背著孩子,正好被黃巢看見,問她慌慌張張去哪裡?」大嫂說:「黃巢要來了,我們出城逃命。」黃巢聽後,便對大嫂說:「你放心吧!黃巢是不殺好人的,他也是窮人,才造反的,不要聽縣官的鬼話,」那婦人不信說「聽說黃巢二條眉毛連在一起,長了三個鼻窟隆,是個青面獠牙的妖怪。」黃巢哈哈大笑,說:「你看我長几個鼻窟隆?」
  • 你採的「艾蒿」可能有毒……真假難辨?專家有招!
    但您是否知道,哈爾濱主城區艾蒿極少,您採的像艾蒿的草可能是有毒的豚草。民間有句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採摘艾蒿作為重要習俗之一,因為艾蒿具有驅蚊殺菌的功效,傳說中還可以避邪。不過不少人並不知道他們採摘的艾蒿其實是山寨的,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與一種有毒的植物—豚草相混淆。
  • 艾葉煮水洗頭,收穫哪些好處?一個月後,身體會對你「感激不盡」
    艾葉,又被稱為艾蒿、艾草,生長環境很隨意, 荒野、草地、路邊隨處可見,南北方也都有,因此可以說遍布祖國大江南北,雖很常見,但卻不尋常!因為艾葉對我們保健養生來說太重要了!自古有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可見艾葉用處之大,就像每個家庭的貼身醫生,可以調理身體,在不知不覺中收穫好處!
  • 讓中醫藥文化走出國門 梅全喜主編艾葉百科系列叢書正式出版
    近日,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藥學部學科帶頭人梅全喜教授主編的《艾葉百科系列叢書》(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本套叢書包括《艾葉實用百方》(英文版)、《蘄艾灸治百病》(英文版)和《艾蒿食療百味》(英文版)共三冊,從不同的側面介紹了艾葉的藥用、灸用和食用情況。三本書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詮釋了艾葉與健康的密切聯繫。
  • 用艾葉煮水來洗頭,具有4大功效,很多人卻當垃圾扔了
    核心提示:艾草、菖蒲、大蒜頭,三種武器中的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艾蒿,有香氣,可入藥,內服可做止血劑,還可用於艾炙。它的生長地幾乎遍及全國,自古就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到端午節,它還有一個特殊用途:熬水洗頭洗澡。民間稱之為「浴蘭湯」......
  • 你身邊的中草藥:薺菜,不止是用來做餃子呢
    薺菜,應該大家都不陌生的野菜,大江南北都有生長,荒郊野外、田埂水渠邊隨處可見,南方地區春節前就可以看到人們採摘薺菜、一直可以採摘到第二年的夏初,北方地區一般春季開始採摘;由於薺菜非常好吃,很多地方也開始種植了。
  • 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治療感冒發燒的中草藥
    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能治感冒發燒的草草藥母親健在時,我們每個孩子一旦有個頭疼腦熱的,她會馬上出城去鄉裡或者去公園採集她知道的中草藥回來給我們治病。隨著我們孩子的長大,我們每個孩子也從她那裡認識了這些草藥,當母親不在身邊的時候,我們但凡傷風感冒了,我們也會去採集那些熟悉的中草藥來給自己治病,根本用不著去醫院。
  • 艾葉有哪些功效?看看中藥專家怎麼說
    中藥艾葉是艾草的葉子,艾草又名五月艾、冰臺、艾蒿、醫草、灸草艾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揮髮油、黃酮類、鞣質類和多糖等艾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揮髮油、黃酮類、鞣質類和多糖等。
  • 戰「疫」學起來 | 胖媽媽與你分享——帶孩子動手做實驗
    戰「疫」學起來 | 胖媽媽與你分享——帶孩子動手做實驗 2020-02-09 1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吃過饃饃揉揉魚魚卷卷呱呱……嗎?
    尋尋無奇的饃饃,也能吃出儀式感,比臉還大,動輒三五斤的莊浪大饃饃,是紅白喜事上少不了的王道配角,而從定西吃到武威的糕糕饃饃,既是日常美味,也能在中秋節代替月餅,在春節大放光彩。魚魚,不是肉做的,而是面做的。小麥麵細膩、玉米面粗糲、蕎面厚重,「面面」俱到,下開水鍋,煮成糊漿,用漏勺滴入涼開水,就能滴成指甲大小,如同小魚兒的粉團。加一勺清爽酸香的漿水,撒一把韭菜花兒,就是被天水人稱為鍋鯫(zōu)的漿水魚魚,若是調上滷湯與油潑辣子,又一轉身變成了關中地區的面魚。
  • 你吃過饃饃揉揉魚魚卷卷呱呱…嗎?
    尋尋無奇的饃饃,也能吃出儀式感,比臉還大,動輒三五斤的莊浪大饃饃,是紅白喜事上少不了的王道配角,而從定西吃到武威的糕糕饃饃,既是日常美味,也能在中秋節代替月餅,在春節大放光彩。魚魚,不是肉做的,而是面做的。小麥麵細膩、玉米面粗糲、蕎面厚重,「面面」俱到,下開水鍋,煮成糊漿,用漏勺滴入涼開水,就能滴成指甲大小,如同小魚兒的粉團。加一勺清爽酸香的漿水,撒一把韭菜花兒,就是被天水人稱為鍋鯫(zōu)的漿水魚魚,若是調上滷湯與油潑辣子,又一轉身變成了關中地區的面魚。
  • 端午節為何要掛菖蒲、艾蒿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很多人家在大門上都要掛些菖蒲、艾蒿。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殺富濟貧。官府派兵鎮壓或造謠惑眾。黃巢見一個婦女帶了兩個孩子,拉著小的,抱著大的,感到奇怪,上前詢問,方知大孩的父母雙亡,小的是親身兒。黃巢感動地說:「大嫂,不要怕,黃巢專和官家作對。你愛鄰居的孩子,黃巢愛天下的百姓。只有愛,不會殺呀!」黃巢見路旁長滿艾蒿、菖蒲,就順手拔了兩棵給她,說:「對,有艾(諧音「愛」)不殺!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菖蒲、艾蒿,有了這個記號,就不會被傷害。」
  • 曬曬自己用艾葉做過的美食,誘惑到你嗎
    艾葉春天裡的美食主題之一,各種用艾葉做的美食種類繁多,我嘗試做了以下三種,口感很好大受歡迎,要不你也嘗試一下。艾葉美食之一:花生芝麻艾米粿艾葉採摘回家,趁著新鮮清洗乾淨,放鍋中焯水三分鐘左右。艾葉美食之二:艾葉酥炸江米條這次做的江米條我是取的艾葉汁。調出來的米糰顏色有點淡。一半的艾葉汁加熱之後加糖加入糯米粉攪拌均勻。再加入另一半沒加熱的艾葉汁和糯米粉。兩種混合之後揉成比較硬的糯米糰。揉好之後靜置十來分鐘。然後把它擀成5毫米厚的長面片。
  • 冬天要多吃粗糧,比麵包還軟的玉米面饃饃,搭配肉鬆孩子更喜愛
    玉米面就是由玉米加工而來的,玉米面也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素、鈣、鐵和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高血壓,對降血糖和血脂也有很好的作用,非常時候肥胖人群和中老年人群;在以前,玉米面是一種主食,會做成玉米面窩窩頭、玉米面餅子等等,玉米面的飽腹感強,但是口感非常粗糙,吃下去有點拉嗓子,現在的朋友可能都不會喜歡這種粗糙的口感,所以現在有個新名詞叫做「粗糧細作」,粗糧細作就是在做的時候加點白面
  • 艾葉除了散寒除溼,它對身體還有這3個好處,試過的人深有體會!
    說到艾葉,相信大家對它並不陌生,它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民間我們也經常把它叫做是艾蒿。它尤其是在農村最為常見,另外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還有這插艾葉的習俗。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艾葉是能夠食用的,在我國有一些地區的朋友,會直接把艾葉碾磨成汁液,隨後製作成艾葉粑粑,味道還是十分不錯的。艾葉對我們的身體能夠起到散寒除溼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有下面這3個鮮為人知的妙用,別錯過了!■艾葉除了散寒除溼,它對身體還有這3個好處,試過的人深有體會!
  • 你的孩子有第24條染色體嗎?財商培養從身邊開始
    第1頁:三種完全不同的選擇會對孩子財商甚至性格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第2頁:容易被忽視的身邊理財場景人類固有的23對染色體基因,讓孩子擁有和父母相似的五官和性情,但是可能很多人並未注意到,父母對金錢的概念和處理方式正通過生活細節和思維習慣變成孩子的第24條染色體基因,決定著孩子未來是否會理財。  在搖搖車裡就能開始  優生學上,孩子的行為習慣在0至3歲已經形成,也已經完成了對事物的基礎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