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旁邊的空地上種植的魚腥草、車前草、紫蘇等中草藥生機勃勃,教室的窗臺上擺放的四葉蓮、艾葉等中草藥盆景綠意盎然,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懸掛著的由學生們創作的中草藥美術作品栩栩如生……近日,筆者在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心小學看到這頗為新奇的一幕。
據了解,湘潭縣中路鋪鎮中心小學現有學生約1000名。2014年,該校把「認識身邊的中草藥」作為學校一項特色辦學項目,通過編寫中草藥課程教案、組織中草藥知識講座、開展以中草藥為主題的各類實踐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認識身邊的中草藥,進而對我國這一悠久的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校長姜自強認為,中草藥知識是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的藥物學知識,是祖國醫藥學的寶貴財富,也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傳承下去。
「三月三,當地有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師就會告訴學生薺菜其實也是一味中草藥,有很不錯的要用價值,然後帶領學生到野外仔細觀察薺菜,然後每人畫一幅薺菜的美術作品,然後將優秀作品集中展示,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據學校的唐茜老師介紹說,中路鋪鎮中心小學將學生學習中草藥知識與科學、美術等課程相融合,並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我們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是要讓孩子們知道,知識不一定只從書本上獲得,或老師的講授,通過自己去觀察、探究,也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 姜校長這樣說道。
在學校,筆者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們聊天的話題大多與中草藥有關,筆者隨機問了幾個學生,他們幾乎都能輕鬆說出幾種中草藥的名稱以及相關的藥性。
據悉,2012年,湘潭縣教育局出臺了《湘潭縣基礎教育特色學校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13—2017年),提出各中小學校要走個性化、特色化內涵發展之路。之後,打造「一校一品一特色」便在該縣的中小學中蓬勃開展起來。(戴湘宏 歐志鵬 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