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期待的又一個小長假要開始了,端午佳節舉家團圓包粽子、掛艾草、菖蒲、看划龍舟比賽,緬懷屈原。又是一個難得的團聚時刻。
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流行著在端午節在自家的門上掛上艾草和菖蒲,而這一風俗習慣也只有來一輩人知道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與方法了,年輕人大多都是比較隨意,沒有老一輩的嚴謹。那麼一般在什麼時候掛艾草菖蒲和是怎麼掛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對於民間插艾的說法,五月第一天就可以插艾蒿和菖蒲了。這裡面說的艾,就是農村野外到處都有的艾草,屬於蒿子,又叫艾蒿,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香氣。據說艾蒿香氣能闢邪驅毒蟲,還可以讓一些「不乾淨」的東西不能進家門,保家人平安。
當然,插艾蒿要和菖蒲一起掛著,如果說艾蒿是「文」的話,那麼菖蒲就是「武」,艾蒿和菖蒲掛在門兩邊就是「文武門神」把守大門,百毒不侵,百無禁忌,家宅平安,風調雨順。
艾蒿到底要插在哪裡?
一般來說,只要房屋有對外通風的地方都要插艾蒿和菖蒲。比如各種門,還有窗戶,都是掛兩邊,或者掛在中間吊著,也有的農民用交叉放著,總之,通風地方有艾蒿就在農民心中起到去除病痛,保家平安的念想。而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一般都選擇在當天的早上。
其實,端午插艾真正的作用是用艾蒿的特殊香氣來驅趕五毒蟲的。端午期間,氣溫升高,各種野外的毒蟲開始活動頻繁了,比如毒蛇、蜈蚣等等,這些有毒爬行蟲類跑到居民家裡冷不丁的可能會被咬,但是艾蒿的特殊香氣能驅趕這些毒蟲,如果房屋大門窗戶等都掛著艾蒿,艾蒿的香氣四處飄逸,毒蟲就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