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教你掛艾蒿與菖蒲的時間和方法

2020-12-05 小易生活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期待的又一個小長假要開始了,端午佳節舉家團圓包粽子、掛艾草、菖蒲、看划龍舟比賽,緬懷屈原。又是一個難得的團聚時刻。

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流行著在端午節在自家的門上掛上艾草和菖蒲,而這一風俗習慣也只有來一輩人知道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與方法了,年輕人大多都是比較隨意,沒有老一輩的嚴謹。那麼一般在什麼時候掛艾草菖蒲和是怎麼掛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對於民間插艾的說法,五月第一天就可以插艾蒿和菖蒲了。這裡面說的艾,就是農村野外到處都有的艾草,屬於蒿子,又叫艾蒿,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香氣。據說艾蒿香氣能闢邪驅毒蟲,還可以讓一些「不乾淨」的東西不能進家門,保家人平安。

當然,插艾蒿要和菖蒲一起掛著,如果說艾蒿是「文」的話,那麼菖蒲就是「武」,艾蒿和菖蒲掛在門兩邊就是「文武門神」把守大門,百毒不侵,百無禁忌,家宅平安,風調雨順。

艾蒿到底要插在哪裡?

一般來說,只要房屋有對外通風的地方都要插艾蒿和菖蒲。比如各種門,還有窗戶,都是掛兩邊,或者掛在中間吊著,也有的農民用交叉放著,總之,通風地方有艾蒿就在農民心中起到去除病痛,保家平安的念想。而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一般都選擇在當天的早上。

其實,端午插艾真正的作用是用艾蒿的特殊香氣來驅趕五毒蟲的。端午期間,氣溫升高,各種野外的毒蟲開始活動頻繁了,比如毒蛇、蜈蚣等等,這些有毒爬行蟲類跑到居民家裡冷不丁的可能會被咬,但是艾蒿的特殊香氣能驅趕這些毒蟲,如果房屋大門窗戶等都掛著艾蒿,艾蒿的香氣四處飄逸,毒蟲就不敢靠近。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何要掛菖蒲、艾蒿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很多人家在大門上都要掛些菖蒲、艾蒿。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殺富濟貧。官府派兵鎮壓或造謠惑眾。黃巢感動地說:「大嫂,不要怕,黃巢專和官家作對。你愛鄰居的孩子,黃巢愛天下的百姓。只有愛,不會殺呀!」黃巢見路旁長滿艾蒿、菖蒲,就順手拔了兩棵給她,說:「對,有艾(諧音「愛」)不殺!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菖蒲、艾蒿,有了這個記號,就不會被傷害。」這位婦女便回到城裡,當天晚上,就轉告窮人家都掛上菖蒲、艾草。
  •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端午節見聞,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的端午節,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體現了文化傳承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節即將到來,大家準備好放假了嗎?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甚至能救命
    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今天,杭州某社區的物業向小區的業主送上一捆捆新鮮的艾草菖蒲。  端午掛艾草菖蒲似乎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老習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說這能驅蚊、驅邪。可其實,很少有人說得出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真正功效。浙江在線記者也多方採訪專家,來揭開艾草菖蒲的故事。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端午節快到了,巧辨菖蒲與鳶尾,買到真正的菖蒲
    端午節又稱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在端午節那天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而來。掛菖蒲,艾蒿這已是南北城鄉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
  • 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
  •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 端午節門前掛艾葉菖蒲,是什麼道理?中醫這樣說
    就說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葉、菖蒲的習俗吧,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相傳西晉蘇州太守鄧攸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後來西晉出現八王叛亂,戰禍不斷,蘇州失守,百姓四散逃離。由於衙役早已解散,鄧攸只得自己肩挑幼子和失去雙親的侄子,開始了逃難的徵程。逃到泗水河邊時,遇到亂兵追趕。情急之下,鄧攸將兒子丟棄路邊,帶著侄子繼續往南逃。
  • 2020端午節放假時間安排表 端午節習俗和美食
    2020端午節放假時間安排表 端午節習俗和美食 2020-06-15 16:09:22 來源:中國政府網  |  作者:綜合 | 字號:A+ | A-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0年
  • 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
    端午,古亦稱「端五」、「重五」。關於牆陽節的由來,民有多種說法: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居原說」;有端午是龍的節日的「祭說」;有五月初五時當中夏的「夏至說」;還有端午起源於恐日的「惡日說「儘管說法不一,但我國從南到北的習俗活動都是大同小異的。「蒲艾簪門」習俗雖在北方,但南方亦有此習俗: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將菖蒲、艾掛在大門兩側,用以避邪消災。
  • 盤點那些和端午風俗相關的植物
    據說端午節陽氣旺盛,是一年裡草木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而民間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如掛菖蒲艾草、洗草藥水等等,因而端午節又叫浴蘭節。(菖蒲,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艾蒿,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懸掛菖蒲是因為古人認為其有驅邪的作用,而艾草祛病除蟲,由此延續到今天依然有人將菖蒲艾草懸掛於門上,保佑家人一年安康。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接觸菖蒲的機會極少,對於它的各種藥用價值也知之甚少,又或者說,中藥裡的菖蒲藥性,並沒有真正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效用因而被棄之不用。
  • 端午節也是「古代衛生節」 你家懸掛艾草和菖蒲了嗎?
    在南京的很多老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   這幾天荔枝新聞網友在街頭看到已經有艾草和菖蒲賣了。據攤主介紹,艾草以前可是到處都有的,菖蒲只有水邊才有,現在已經很少了。
  • 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還有幾天才到端午節,敘永縣兩河鎮天生橋村的李成蓮已在後院田壩裡採摘起艾草,準備送給兄弟家掛上。不一會功夫,一根一米多高的艾草就被她連根拔起,一股濃鬱的藥草香瞬間在風中散開。
  •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
  • 為啥端午節家裡門前要掛艾草與菖蒲?一說你就明白了,古人真講究
    五月五端午節又要到了,記得小時候家長都會提前一天在門前掛上艾草和菖蒲,可這究竟有什麼講究呢?我們來一起看看~為啥端午節家裡門前要掛艾草與菖蒲?一說你就明白了,古人真講究。"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其實從古詩句中就可以清楚了解到,端午五月五,正是天氣越來越熱的時候,在古代因為條件有限,人們很容易受溼氣侵蝕影響而感染疾病。
  • 端午節艾草的用途是什麼 這是有一定寓意的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菖蒲到現在大家還能見到,以前小的時候每逢端午前一天必去田地裡割艾草掛在大門口,那麼,它的用途大家要了解清楚。   掛艾草菖蒲的用途:   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掛艾草、戴荷包、拴花繩、吃甜醅...蘭州端午習俗真不少,一起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人們常把吃粽子、划龍舟和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然而在蘭州,端午節雖沒有賽龍舟、洗龍水,卻有其獨特的紀念方式。作為一個蘭州人,你知道老蘭州的端午節習俗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帶你探個究竟!端午節掛艾草唐朝末年,戰亂連連,冤魂無數,人心惶惶,到處都是逃難的人。
  • 【學點科學】端午到,蜀葵花開一丈紅
    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插艾草、吃粽子、戴香包……這些風俗都少不了植物精靈。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些秦嶺地區和端午有關的花花草草。「眼前無奈蜀葵何,淺紫深紅數百窠。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處只緣多。」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關於五色線,各個地方的風俗大同小異,有的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四、蛤蟆項鍊除了五色線手環,端午節裡小朋友們還會得到另一個特殊的禮物蛤蟆項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