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端午節見聞,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

2020-12-05 讀寫人家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的端午節,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甘肅天水三岔鎮新岔村端午節見聞,家家門窗前插艾蒿掛柳枝

門窗前掛的艾蒿

端午插艾插柳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2018年6月18日,適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的農戶清晨起床後,到田野裡水溝旁割來了艾蒿折來了柳枝,家家戶戶門窗前都插了艾蒿掛滿了柳枝,用此傳統的方式過了一個非常有文化,也體現了民俗特色的端午佳節,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文化傳承。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何要掛菖蒲、艾蒿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很多人家在大門上都要掛些菖蒲、艾蒿。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殺富濟貧。官府派兵鎮壓或造謠惑眾。黃巢見路旁長滿艾蒿、菖蒲,就順手拔了兩棵給她,說:「對,有艾(諧音「愛」)不殺!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菖蒲、艾蒿,有了這個記號,就不會被傷害。」這位婦女便回到城裡,當天晚上,就轉告窮人家都掛上菖蒲、艾草。第二天恰好是五月端陽,起義軍攻進鄧州城,殺了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開倉分糧,百姓歡呼。掛菖蒲、艾草從此便成了習俗。也有人說這事發生在明末,說「有艾不殺」的是張獻忠。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也說端午節掛艾蒿
    戴新閣/文艾蒿也叫艾草,端午節來臨,人們總喜歡在門前掛艾蒿,因為掛艾蒿有許多典故,艾蒿可以避禍,能給人帶來平安。黃巢聽了很感動,決定不殺婦人一家,就告訴婦人,讓她在第二天(端午節),早晨在家裡屋簷下掛上艾草。他接著通知手下,第二天屠城的時候,見到屋簷下掛艾草的人家避門而過,不得驚擾。
  • 端午佳節,教你掛艾蒿與菖蒲的時間和方法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期待的又一個小長假要開始了,端午佳節舉家團圓包粽子、掛艾草、菖蒲、看划龍舟比賽,緬懷屈原。又是一個難得的團聚時刻。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流行著在端午節在自家的門上掛上艾草和菖蒲,而這一風俗習慣也只有來一輩人知道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與方法了,年輕人大多都是比較隨意,沒有老一輩的嚴謹。那麼一般在什麼時候掛艾草菖蒲和是怎麼掛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對於民間插艾的說法,五月第一天就可以插艾蒿和菖蒲了。
  •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
  • 端午節到了,很多人家門口都會掛艾草,老農說掛艾草也有講究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的節日,這個節日有很多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沐蘭湯、佩香囊、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蒿等等。這幾天,小編家附近的菜市場,就常有老農在賣紮好的,一束一束的艾蒿,方便大家買回家後,掛在門口。
  • 長相思過端陽 蒲草艾蒿送吉祥 無數龍舟競渡狂
    長相思.過端陽門兩旁,戶兩旁,蒲草艾蒿送吉祥。粽香飄滿堂。男比強,女比強,無數龍舟競渡狂。威風好兒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法定節日一一端午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據說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五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把五月初五亦稱「端陽節」。有的還把端午節稱之為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相傳吳越之地,春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君忠報國,在這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便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 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還有幾天才到端午節,敘永縣兩河鎮天生橋村的李成蓮已在後院田壩裡採摘起艾草,準備送給兄弟家掛上。不一會功夫,一根一米多高的艾草就被她連根拔起,一股濃鬱的藥草香瞬間在風中散開。
  • 掛艾草、戴荷包、拴花繩、吃甜醅...蘭州端午習俗真不少,一起放...
    然而在蘭州,端午節雖沒有賽龍舟、洗龍水,卻有其獨特的紀念方式。作為一個蘭州人,你知道老蘭州的端午節習俗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帶你探個究竟!端午節掛艾草唐朝末年,戰亂連連,冤魂無數,人心惶惶,到處都是逃難的人。一天黃巢見到一位大嫂手攜著,背上背著一個小孩子,心懷好奇,便問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攜的又是何人?」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 讀點|艾蒿菖蒲雄黃酒,如今這些還是端午節必備嗎?
    文|劉紹義家鄉人把端午節稱作五月當午,原以為這是一句土語,讀了不少地方志,才知道不少地方如杭州灣北岸奉賢、南匯等區域也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不論「五月當午」與「當五汛」有沒有關係,家鄉人對端午節的重視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江南一帶。插艾蒿也好,掛菖蒲也罷,就是飲雄黃酒的習俗,同樣一點也不少見。母親不喝酒,雄黃酒就免了,但菖蒲要掛,艾蒿要插。我家大門、堂屋門上,端午節這幾天,菖蒲、艾蒿是少不了的。到了城裡,才知道艾蒿、菖蒲還需要買。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甚至能救命
    這些綠植便是艾草菖蒲,物業公司的李經理介紹,因為懸掛艾草菖蒲是中國人端午節的習俗,所以小區物業統一採購了一批,發放給業主;如果業主不在家裡,他們也會把它送到業主家門口,並綁在業主的大門上。  「主要是營造一種過節的氣氛。」李經理告訴記者。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就要來了,滿城都在吆喝,送艾草就是送愛心!端午節為什麼要送艾草呢?原來送艾草,掛艾草是有講究的。所謂大自然,一物降一物,家門口上,掛上艾草,不僅會散發出奇特的香味,而且還可以讓蚊避而遠之。今天,科學研究已經發現,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以會產生奇特芳香。這種香味可以驅趕蚊子、蒼蠅,蚊蟲最喜歡人蓄的汗臭味道,所以見了這種香味就怕,飛得遠遠的。不僅是蚊子,夏天,還有許多小蟲蟻都害怕這種味道。
  • 每日甘肅網8月23日甘肅熱點新聞回顧
    逐夢小康共奮進——宕昌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胭脂三川新畫卷——康樂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甘肅發布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倡議書】【微海報 | 我承諾拒絕餐飲浪費】【甘肅開通高考諮詢舉報電話】【甘肅熱點新聞回顧】隴原奮進繪新卷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公布 金昌市敦煌市入選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彩丹霞映新村| 安居樂業奔小康高臺縣「講好西路軍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座談會側記22日20時起 甘肅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每日甘肅網大型原創專題相約九色甘南
  • 學者談南京端午習俗:掛「艾虎」 曬太陽燒大蒜
    天亮插艾驅邪,掛「蒲劍」斬妖  端午節天一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兩棵艾草和兩棵草蒲。艾草能避各種邪氣,「蒲劍」是「斬妖劍」。傳說唐代的魏徵夢中斬蛟龍,用的就是草蒲劍。從此以後,各種瘟神惡鬼妖魔邪怪,見了草蒲就害怕。另外,家家要在堂屋當門的屋頂上(一般在第二路桁條)懸掛一張鍾馗畫像,用以攆鬼闢邪。
  • 端午節,艾草該掛什麼地方,掛上去有什麼講究
    在迎接端午節的時刻,在陰曆五月初一早上開始,一直到五月初五早上,這四天都是掛艾草的日子,我是在五月初一那天早上買的艾草,那天我到市場上溜達,看到很多人拿到艾草,我就問今天是什麼日子,賣艾草的人說,今天是陰曆五月初一,今天正式掛艾草的日子開始,我就花五毛錢買一小把艾草,買回來後把艾草插在我家門上邊
  • 甘肅天水發生2.4級地震,震源深度11公裡
    甘肅天水發生2.4級地震,震源深度11公裡 據甘肅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12月27日20時24分,在甘肅天水市(北緯34.6度,東經105.54度)發生2.4級地震,震源深度11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