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
端午節我們都在自家門前懸掛艾草的習俗,民間傳說中這種草是神仙的寶劍,傳說在遠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讓神仙知道了,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去找水怪決鬥,在經過了幾天幾夜之後終於勝利了,水怪答應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孫,他就不去侵犯,並一致協商好只要在牆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屬於神仙,沒有掛上艾草的,那就歸水怪所有。
於是到端午的時候,水怪乘著浪頭來了,當浪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簷下,水怪發現有人住的屋簷下都掛著一束束像寶劍一樣的艾草和菖蒲,最後只要一些沒人住的空房子,最後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原來自那天決鬥後,神仙就用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艾草和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退水怪,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這就是端午節懸掛艾草的習俗。
今天的端午節專屬文章就寫到這裡了,明天繼續分享「端午節之五彩線」。祝大家節日快樂,生活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