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天掛藥草的傳統由來已久,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基本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掛上幾株用來驅邪祛病的草藥,其中艾草和菖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兩味藥材,如南北朝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今天重點說說艾草「闢邪」的作用。
艾草又叫冰臺、香艾、艾蒿、陳艾﹑艾絨等。是菊科、蒿屬植物,有濃烈香氣,葉子和莖有灰白色短絨毛。全身是藥,有溫經、祛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五月是艾草一生中最旺盛的時期,艾油含量也是最多的時候,所以功效當然也是最好的時候。艾草的莖、葉都含有可揮發性的芳香精油,根據現代科學的考究其特殊的香氣有提神、驅蚊、殺菌的作用,而其殺菌的作用估計就是古人認為其能「闢邪」的重點由來。
艾草驅邪的傳說大概是這樣的:據說氏族社會,火種必須由一個負責的人來保管,而保管火種用的就是易燃的艾絨,所以保管火種的人要經常上山,採集大量的艾葉曬乾製成用來保存火種的艾絨。
後來部落不斷受到疾病和瘟疫的侵襲,每次部落都會死很多的人,那時候的人不懂科學,認定為這是鬼怪邪氣來侵。後來次數多了,人們發現每次瘟疫發生時負責掌管火種的這家人一點事都沒有,甚至在這家附近的鄰居都可以沒事,通過後來觀察和研究,他們發現是這家人牆上掛了很多艾草原因,因為要保管火種,這家人每年在艾草生長最茂盛時都要上山採摘大量艾草,掛到自家牆壁上晾乾,為製作保存火種用的艾絨做準備。難道是這些妖魔鬼怪邪氣怕艾葉嗎?經過他們多次反覆的實踐,終於確認懸掛艾葉是可以免受鬼怪邪氣侵害的,後來慢慢就有了「艾葉闢邪」的習俗,如唐朝詩人殷堯藩在《七律 端午》中寫道:「菖蒲驅惡迎喜慶,艾葉闢邪保平安。」宋代詩人曾豐在《端午家集二首》中寫道:「戲纏朱彩索,爭帶赤靈符。踏草仍懸艾,包菰更結蘆。」。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