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端午節為啥門上要掛艾草?」孩子的見識,藏在父母回答裡

2020-12-05 諾媽家有男寶娃

早上出門,對門的鄰居在門面掛了艾草,還有長條的菖蒲。

兒子眼睛一亮,甚是奇怪,問:「媽媽,這門上掛的是什麼草?為什麼要在門上掛草呢?」

哦,又一年端午到,又到了掛艾草和菖蒲的時節了。

濃濃粽香葉,悠悠端午情。

別看如今節日過得越來越簡潔,可在古代,古人們可並不單單只是吃粽子那麼簡單。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孩子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們的端午都是怎麼過的吧。

01包粽子

說起端午,第一個想到的莫過於是粽子了,肉粽、蛋黃粽、蜜棗粽……甜鹹各有所愛。

雖說早在半月前,早已從超市採購並品嘗了粽子,可怎麼吃,都感覺離童年媽媽和奶奶親手包的鹼水粽差了一些味道。時光隔開的不僅有空間距離,還有滿滿的動手儀式感。

古人最講究儀式感,包粽子、吃粽子,還得拿粽子用來祭祀水神,粽子文化早從春秋時期就已流行開來。古時粽子又叫 「角黍」,是用菰葉將黍米包裹成角狀,投入水中祭祀水神用的祭品。後來,愛國詩人屈原投江殉國後,「角黍」則逐漸成為祭祀屈原的代表物之一。

唐代最富庶,所以粽子用米最為講究,粽子已成為白瑩如玉、形狀多樣美食。宋代花樣不斷翻新,創新了很多內陷,「蜜餞粽」就源於宋代創新。再到明、清時期,粽子則成了寓意吉祥的佳品,讀書人吃棗粽,諧音為「早中」,吃包成細長如毛筆的粽子,諧音為「必中」。

粽子受古人歡迎,名著《紅樓夢》中有一回寫到晴雯不小心跌落了寶玉的扇子,倆人大鬧脾氣,黛玉進門打趣:「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

你看,粽子別提有多受歡迎了?

02賽龍舟

這個習俗還是與屈原的傳說有關。據說楚國人聽聞屈原投江,爭先恐後划船追趕去拯救,但浩浩清波、汪汪碧水,哪裡還有屈原的影子呢?於是呢,賽龍舟成為一件大眾娛樂活動,到了宋代,端午節賽龍舟更成為流行。

然而,大規模的聚賽活動,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就像我們現在集會容易出現踩踏事件一樣,古時候也存在這個隱患。到了元朝,元世祖下令禁賽。後來到了明朝,有一段時間復甦過,可因為傷財勞命,又發生賽龍舟帶來的人命官司,明朝政府也給禁止。不過,民間「賽龍舟」的熱情絲毫不減。

03端午射柳

端午射柳是宮廷娛樂項目,原來是金元舊俗,為天旱祈雨之禮。

《菽園雜記》有載,朝廷每逢端午節, 官員們有賞賜可拿,有射柳等節目可供娛樂。

與宮廷中的射柳相比,邊鎮的射柳活動更多地繼承了金元時的演武精神,實戰性強,娛樂的氛圍則要淡一些。

歷經幾個朝代的發展演變,端午射柳成為了影響深遠的習俗,在古代成為端午節的一項大型活動。

04鬥百草

如果說射柳是宮廷遊戲,那麼鬥百草就是民間遊戲了,也在端午節進行。

鬥百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文鬥」,另一種是「武鬥」。

「武鬥」就是選擇一種草莖或花徑,用手捏草莖,雙方互套,然後再拉,看誰的草先斷誰就算輸了。作為80後,小時候的我們還玩過這個遊戲。

還有就是「文鬥」了,雙方像對詩一樣互對花草名,看誰收集的花草越多,誰勝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體可以看一幕《紅樓夢》。

有一回寫道: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個人,都滿園中頑了一回,大家採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又說:「我有月月紅。」這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個又說:「我有《琵琶記》裡的枇杷果。」荳官便說:「我有姐妹花。」眾人沒了,香菱便說:「我有夫妻蕙。」

雅俗共賞,鬥草是一件歡樂事。

05闢邪毒

兒子問我:「為什麼門上要掛艾草和菖蒲呢?」這個儀式流傳於古人為了闢邪毒

端午正值五月初五的仲夏,天氣溼熱,毒蟲侵襲,瘟瘴之氣始作,人體很容易生病。古代時候,科學和醫學都不發達,人生病了,古人常會用妖魔鬼怪來拿命作為說法。

因為菖蒲的葉子,像一把鋒利的寶劍,古人認為可以喝退鬼怪,而艾草從古以來就被用來灸疾治病,所以被認為有驅除瘟疫疾病的功能。

06掛香囊

掛香囊其實也是同理,只是精巧了一些。香囊內有艾草、菖蒲等香草,還有硃砂、雄黃等物,再包以絲布,配上五色絲線而製作成。

在古代,常有製作香囊、佩戴香囊的習俗,年輕男女之間也會互贈香囊表達心意。

在富貴人家,香囊內會裝上名貴材料,是禮尚往來的佳品。

《紅樓夢》中就有一回,賈芸為了向鳳姐討一個差事,便向倪二借了銀兩,購置了昂貴的冰片、麝香等香料送到鳳姐手裡。

這個時候,臨近端午,鳳姐正尋思著要採購這些藥材,見賈芸來饋贈,當然正中下懷,於是爽爽快快就把大觀園種花種草的工程交給了賈芸。

你看,投其所好,也是一門功夫。

07系五彩繩

古人在端午節還會在手臂、腳腕上繫上用五種顏色編織成的五彩繩,又叫作「合歡索」,有祈求戰爭和瘟疫不要發生的意思。

給孩子系五彩繩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青、白、黑、黃、紅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也代表著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蘊涵著五方神力。主要用來祈福納吉、闢邪驅災。五彩繩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作——長命縷。

這個習俗,有些地方還保存著。記得兒子剛出生那年的端午時節,我的媽媽就曾拿過來一團五彩繩,說是專門請人做的,讓我放在孩子床頭避避邪。

08喝雄黃酒

還記得《新白娘子傳》裡面的一幕嗎?蒙在鼓裡的許仙被設計,執意要白素貞把放了雄黃的酒給喝下去。白素貞左右為難,但最後為了不讓愛人失望,把酒一飲而下。結果當然是,她痛苦地現出了原形。

雄黃酒,其實是由菖蒲和雄黃等物泡製而成的。雖然古人知道雄黃有毒,但他們認為喝了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就是用了一招「以毒攻毒」之法。

古人的端午,滿滿儀式感。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雖說科技日新月異,然而留在我們記憶中最深刻的,往往就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印記。讓孩子了解有意思的端午文明,也是給孩子的生活多一味幸福的想像。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為啥端午節家裡門前要掛艾草與菖蒲?一說你就明白了,古人真講究
    五月五端午節又要到了,記得小時候家長都會提前一天在門前掛上艾草和菖蒲,可這究竟有什麼講究呢?我們來一起看看~為啥端午節家裡門前要掛艾草與菖蒲?一說你就明白了,古人真講究。"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其實從古詩句中就可以清楚了解到,端午五月五,正是天氣越來越熱的時候,在古代因為條件有限,人們很容易受溼氣侵蝕影響而感染疾病。
  • 端午節掛艾草切勿3長2短,掛艾草要掛在什麼地方?答案來了
    端午節掛艾草切勿3長2短,老人說不吉利,掛艾草的老習俗,你懂嗎端午佳節,眼瞅著已經過去一半,但是你會發現很多地方老的傳統老的習俗卻都沒有了。早些年在農村,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規矩特別多,小孩子一哭,二鬧的就要挨打因此懂的規矩也多。
  • 端午節是懸掛艾草的日子,為啥農村老人說艾草有兩不掛,為啥
    端午節也是艾草的節日,這時候排上用場最大,使用最多的,莫過於是家家戶戶門口懸掛的艾草,關於門口懸掛艾草的民間傳說可謂是多多,大都是關於以下瘟神、以及五毒、邪氣等等具有很好的驅除作用,艾草味道清香,具有多的作用,一直是作為一種傳統的藥物被廣泛使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艾草,那麼為啥有的農村老人愛說:艾草有兩不掛呢,這有是啥意思呢?
  • 端午節到了,很多人家門口都會掛艾草,老農說掛艾草也有講究
    1、大清早就去採摘,帶著露水的最好在農村,大家都是端午節當天,起個大早,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就去採摘帶有露水的艾草來掛在門口。有的特別講究的,還要在雞鳴之前就採摘回來掛上。小編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起床之後,媽媽已經在包粽子了,而門口早已掛上了爸爸一大早就摘回來的艾草,奶奶說這樣的艾草才有靈性。這雖然有些迷信的說法,但農村人就特別信這些。現在很多人已經沒有這個條件親自去摘艾草了,住在鎮裡、城裡的農村人,都是一大早在市場買了拿回來掛好。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很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在過去無論是官方,還是在民間都很受重視。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習俗,那就是端午節門前插艾草。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農諺,每年到了端午節,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會把艾草和菖蒲捆綁在一起,然後懸掛在大門兩邊。那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習俗。①端午節為什麼有掛艾草的習俗?
  • 端午節,艾草該掛什麼地方,掛上去有什麼講究
    在迎接端午節的時刻,在陰曆五月初一早上開始,一直到五月初五早上,這四天都是掛艾草的日子,我是在五月初一那天早上買的艾草,那天我到市場上溜達,看到很多人拿到艾草,我就問今天是什麼日子,賣艾草的人說,今天是陰曆五月初一,今天正式掛艾草的日子開始,我就花五毛錢買一小把艾草,買回來後把艾草插在我家門上邊
  • 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還有幾天才到端午節,敘永縣兩河鎮天生橋村的李成蓮已在後院田壩裡採摘起艾草,準備送給兄弟家掛上。不一會功夫,一根一米多高的艾草就被她連根拔起,一股濃鬱的藥草香瞬間在風中散開。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就要來了,滿城都在吆喝,送艾草就是送愛心!端午節為什麼要送艾草呢?原來送艾草,掛艾草是有講究的。艾草可以幹什麼呢?聰明的先賢們經過探索,發現艾草對驅蚊有著神奇的功效。所謂大自然,一物降一物,家門口上,掛上艾草,不僅會散發出奇特的香味,而且還可以讓蚊避而遠之。今天,科學研究已經發現,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以會產生奇特芳香。
  • 端午節為何要掛菖蒲、艾蒿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很多人家在大門上都要掛些菖蒲、艾蒿。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在唐朝僖宗年間,黃巢起義,殺富濟貧。官府派兵鎮壓或造謠惑眾。黃巢見一個婦女帶了兩個孩子,拉著小的,抱著大的,感到奇怪,上前詢問,方知大孩的父母雙亡,小的是親身兒。黃巢感動地說:「大嫂,不要怕,黃巢專和官家作對。你愛鄰居的孩子,黃巢愛天下的百姓。只有愛,不會殺呀!」黃巢見路旁長滿艾蒿、菖蒲,就順手拔了兩棵給她,說:「對,有艾(諧音「愛」)不殺!大嫂,你快回城去,暗暗傳話,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菖蒲、艾蒿,有了這個記號,就不會被傷害。」
  • 農村端午節要插艾草,艾草應該掛在哪?掛艾草有何講究?
    端午節家門上要插艾草,這是一直以來的習俗,不過具體掛在哪裡,這個不同的房子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住農房一般是掛在大街門上,住樓房真沒地方放,大多數就是直接放在門口了。今日端午節,打眼一看,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了艾草,端午節掛艾草可以驅害闢邪,而且我們當地的習俗是把艾草和折來的桃枝一起掛在門上,住在農村的一般家門口都會有一個橫梁,放艾草的時候就把它一起放在橫梁上就可以了,或者掛在門環上。再說住樓房的,住樓房簡單了,門口都是平滑的防盜門,沒有門環也沒有門框,那怎麼辦,只能直接捆起一把放在門角了。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有何講究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在街上散步,就看到街上有人在擺攤賣艾草,一小把約五六棵賣5元錢,一些人正圍在那裡購買。端午節的當天早上,我上街買菜,看到街邊賣艾草的人更多了,賣的艾草也比較新鮮,看樣子是早上才割得,不時地有人在那裡購買。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都提前早早準備包粽子,用糯米、豆、板慄、豬肉等等一起製成美味又可口的粽子,以此紀念端午節的到來。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講究,農人大爺:說兩不掛,你知道嗎?
    端午節馬上就要來臨,大家都在為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忙碌,其中艾草是端午節必備的!端午插艾草,有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寓意,艾草防病又防蟲,為人們的健康安全做保障。插艾草看似簡單,但是也有許多講究。講究一:見過太陽的艾草不能掛其實這一點,我還是深有感受的。小時候,總是很在意每個節日,端午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插艾草和綁五色繩。
  • 昭通端午節:猜字謎包粽子發香囊賽龍舟掛艾草…
    昭通端午節:猜字謎包粽子發香囊賽龍舟掛艾草… 2020-06-26 0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口懸掛艾草和菖蒲?有何作用?原來是這樣的
    傳統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說到端午節大家肯定首先會想到吃粽子,划龍舟,飲雄黃酒等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農村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
  • 艾草:先民眼中的「三好少年」,懸掛於門上的「闢邪寶劍」
    通常在端午節這天,我們要做這4件事,分別是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灑雄黃酒。而本文單講掛艾草這件事。原來村裡早就傳開了,村裡有人得罪神仙,明日要降下懲罰,所以村裡人早就四處逃跑,她也一樣,帶著兩個孩子逃跑。不過小孩子是自己親生的,大孩子則是我大嫂家的,我一定得保護我大嫂家的孩子,只能委屈自己的小孩了。老神仙聽後非常感動,沒想到農村婦人如此講情義。於是他在路上取下一株艾草交於婦人,告訴婦人別跑了,回到村裡,只要將艾草掛於門上就會沒事。
  • 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