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端午節陽氣旺盛,是一年裡草木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而民間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如掛菖蒲艾草、洗草藥水等等,因而端午節又叫浴蘭節。
(菖蒲,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艾蒿,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懸掛菖蒲是因為古人認為其有驅邪的作用,而艾草祛病除蟲,由此延續到今天依然有人將菖蒲艾草懸掛於門上,保佑家人一年安康。
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接觸菖蒲的機會極少,對於它的各種藥用價值也知之甚少,又或者說,中藥裡的菖蒲藥性,並沒有真正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效用因而被棄之不用。相反,艾草就不同了,它幾乎作用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艾草,因為命名的重複性,許多植物也有「艾」名。如和它長相相似的同科植物豚草,泥胡菜,唇形科的益母草等。而人們常說的艾葉,指的是艾蒿的葉子。艾,是菊科蒿屬植物,幾乎全草入藥,功效廣泛,溫經,祛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還可燻煙消毒殺蟲,幼苗和嫩葉可入菜。曬乾後磨粉可做天然染料。
在民間,艾基本上是成片野生於曠野,但因現今需求量大,早已成為栽培對象量產。
我尤其記得小的時候家裡餵雞,每到春夏之交,它們便生病發瘟,死傷無數,年老的奶奶便養成了一個習慣,給剛買來的雞苗喝艾葉水。一直喝到長大,結果就是它們健康,活蹦亂跳,而對比鄰居家的雞,總是會有生病甚至傳染的跡象。我也因此驕傲了許久。
而每年的端午節,家人都會燒一鍋菖蒲艾葉煮的水,拿來洗澡,甚至拿來當茶喝。那清爽的艾香,是孩提時最難忘的家的關懷。
長大了,想尋艾葉來煮水,可能連艾長什麼樣子都不記得,只能是靠記憶裡的香去識別。但菊科蒿屬的植物大多長相相似味道也相似難以分辨。只能憑藉老師傅的眼力去找尋。
看著圖片,嗯~我記住了,實際卻是——what???嗯???
我們還是不要為難自己了。萬能的淘寶給你最想要的東西。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的。多省事。
和端午相關的花還有蜀葵。之前寫過一篇蜀葵(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887460185126679525%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有網友評論這花也叫端陽花,船兒花。這花盛開在端午,在端午節賞蜀葵也是一大樂事,而它的長相還真像端午龍舟的樣子,所以又叫船兒花。
許多植物因為生長習性和經濟價值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大家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愛護自然,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來保護和興旺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