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候插艾葉什麼意思 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

2020-12-05 成功保險網

端午節

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

插艾草是流傳了很久的傳統習俗,在民間流傳的範圍也很廣,將艾草掛在門前能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能帶來好運。那麼,本期的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

「五月初五插艾子」是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風俗。那麼,端午節門頭插艾的來歷如何呢?這就眾說不一了。民間有一種說法是「燕王掃北」時留下的風俗習慣。

河北民間有這樣的一種傳說,就是燕王來到河北之前,民間風傳他殺人不眨眼,所到之地雞犬不留。有的人信以為真。這一年燕王來到保定府管轄的雄縣境內,看到一個農家婦女身上背著包袱,懷抱一個五六歲的大男孩,手拉一個二三歲的小男孩。他感到奇怪。

於是燕王就上前問農婦為什麼要這樣,那位大嫂回答說:「這大的是我鄰居的孩子,他爹被抓去修城牆累死了,媽在家病死了,丟下這個可憐的獨苗,這小的是我的親生,萬一出了事,我要捨去小的保大的。」

燕王一聽,對位農家大嫂的高貴品德十分敬仰。於是和氣地說:「你愛鄰居的孩子,我愛天下的百姓,只要有愛心,怎會遇到殺人呀?」說話間,見路旁長滿了艾苗,便伸手拔了兩棵。遞到大嫂手裡,並囑咐:窮人門上都插上艾子,有這個記號,窮苦百姓就不會遭傷害。

這個婦人照燕王的話做了,一夜之間,千家萬戶的門旁都插上了艾子。第二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燕王在這一帶打了大勝仗。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便每年端午節插艾,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這個故事雖然是傳說,但在民間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由於艾是一種多年草本植物,揉之有香氣,莖、葉含有芳香油,可用作調香原料,也可用來殺蟲和防治植物病害。每年端午節,時已入夏,蚊蠅等,害蟲滋生猖撅,門旁插上艾子,有避瘟驅蟲之效。應該說,這是一種值得繼承的良好衛生習慣。

相關焦點

  •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端午節就要到了,今天逢5正是我們趕集的日子,發現不少外地打工的人也返回來了。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這裡包粽子的還是挺多的,所以粽葉也比較好賣,一會功夫就賣光了。後來旁邊來了一個老大爺,他賣的是一把把的艾草。畢竟在端午節的時候有插艾草的習俗,後來閒著無事就和大爺交談起來了。其中就聊到了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老大爺就說到了插艾草的講究是很多的。老大爺告訴我說,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我也是一臉懵逼。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
  • 端午節家中插艾葉
    端午節與插艾葉五月初五天剛亮,人們起早到郊外割艾、回來後,在門框上、牆角下,房上隔不遠插一棵,一直插滿。插艾也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他見路旁長滿了艾蒿,靈機一動,便拔出了兩株對大嫂說,有艾不殺,你快回城,暗地傳說,讓窮人門上都掛上艾嵩,有這個記號,保管一個不殺。當天晚上窮人家門都掛上了艾嵩,第二天,時逢端午節,黃巢義軍進城,殺了貪官汙吏,開倉分糧,百姓高興。從此,每逢端午節插艾便流傳至今。其實艾嵩醫學上以艾葉入藥,能驅蟲防病,還可防止夏季蛟蟲的襲擊。這恐怕是插艾習俗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吧。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
    而在端午節也會有很多習俗,其中之一就是划龍船、包粽子。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習俗,那就是端午節門前插艾草。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農諺,每年到了端午節,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會把艾草和菖蒲捆綁在一起,然後懸掛在大門兩邊。那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習俗。①端午節為什麼有掛艾草的習俗?
  • 端午節艾草的用途是什麼 這是有一定寓意的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菖蒲到現在大家還能見到,以前小的時候每逢端午前一天必去田地裡割艾草掛在大門口,那麼,它的用途大家要了解清楚。   掛艾草菖蒲的用途:   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有何講究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在街上散步,就看到街上有人在擺攤賣艾草,一小把約五六棵賣5元錢,一些人正圍在那裡購買。端午節的當天早上,我上街買菜,看到街邊賣艾草的人更多了,賣的艾草也比較新鮮,看樣子是早上才割得,不時地有人在那裡購買。
  • 又聞端午粽子香 艾草青青話吉祥
    說起端午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祭屈原……特別是吃粽子、掛艾草更是人人皆知,但真正能說出端午怎麼來的,估計還真的很難說清。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土人情、節日風俗也各有不同,以至於各地賦予我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也不同。
  • 端午節為什麼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艾葉?不知道的快來看看吧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插艾葉,這種野草是農村十分常見的植物,因為五月份的艾草是長得最旺盛的時期,效果也是最好的。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那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草嗎?艾葉草都有哪些用途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端午插艾習俗。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端午節門上插艾葉包粽子薅草煮雞蛋
    端午節農曆五月單五,淄川當地風俗很隆重!家家門上插艾葉、棘針、柳條,戶戶門口粽飄香,天萌萌亮薅百草煮雞蛋,給孩童脖子上掛艾葉荷包的情景隨處可見。另外早晨起來家人和鄰居還要拿杏仁水或雄黃酒滴到孩童耳朵處,防止蚊蟲叮咬爬進耳朵眼。
  •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時間:2018-05-14 23:1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很受歡迎的一個傳統節日,會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掛艾葉菖蒲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習俗。
  • 農村俗語:艾草掛早不掛晚,啥意思?有啥講究?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懸掛艾草的習俗,關於什麼時候掛艾草那可是有講究的,老人們經常說「艾草掛早不掛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掛艾草的時間呢?說到端午節的艾草,它有著一種特殊的香味,有闢邪驅蟲的的作用,但是農村掛艾草的講究很多,比如說掛艾草的時間,在我們這裡艾草一般是會在端午節當天出太陽之前掛好,勤快的人們一般會在端午節當天起個大早,去山上割一些還帶有露水的艾草,這個時候的艾草是香味最濃的時候,將新鮮的艾草割回家以後,用紅繩子將幾株艾草下面系好,然後分別掛在門前和窗戶上,即便是過幾天以後,還可以隱隱約約問到艾草的香味
  • 為什麼端午節門旁掛艾草?關於它的傳說你又知道多少?
    端午節快要到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我想大家都知道,無非就是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前掛艾草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端午節門前掛艾草的那些傳說。
  • 插艾葉、包粽子、吃鹽蛋 荊州人是這樣過端午的!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蔡國然 沈秋)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菜市場裡格外熱鬧,粽子、艾葉、皮蛋、鹽蛋大受歡迎,端午節的氣氛溫馨而美好。端午佳節,民間還有門頭插艾葉的習俗,以「闢惡除邪」。在市場的自產自銷區,農戶把艾草提前捆成一束束出售,不到十點鐘就已經搶購一空。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市場的火爆也從側面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 農村端午節要插艾草,艾草應該掛在哪?掛艾草有何講究?
    端午節家門上要插艾草,這是一直以來的習俗,不過具體掛在哪裡,這個不同的房子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住農房一般是掛在大街門上,住樓房真沒地方放,大多數就是直接放在門口了。其實掛放艾草沒有什麼太嚴格的講究,不過採摘卻是有講究的,記得小時候,都是天不亮4點多的時候,就跑到山上去摘艾草,因為一定要趕在天亮之前還掛著露水的時候,就把艾草採回家,這時候的艾草,各種效果都是最好的。老人說如果有眼睛不好,不太明亮的,就應該找掛著露水的艾草,拿回家之後抹抹眼,會更利於眼睛明亮。
  • 端午節門前掛艾葉菖蒲,是什麼道理?中醫這樣說
    就說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葉、菖蒲的習俗吧,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相傳西晉蘇州太守鄧攸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後來西晉出現八王叛亂,戰禍不斷,蘇州失守,百姓四散逃離。由於衙役早已解散,鄧攸只得自己肩挑幼子和失去雙親的侄子,開始了逃難的徵程。逃到泗水河邊時,遇到亂兵追趕。情急之下,鄧攸將兒子丟棄路邊,帶著侄子繼續往南逃。
  • 端午節也是「古代衛生節」 你家懸掛艾草和菖蒲了嗎?
    在南京的很多老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   這幾天荔枝新聞網友在街頭看到已經有艾草和菖蒲賣了。據攤主介紹,艾草以前可是到處都有的,菖蒲只有水邊才有,現在已經很少了。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