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端午為何稱「天中」?五瑞克五毒,究竟是哪五毒五瑞?

2020-12-04 我不是霞客

端午節落在盛夏中,天氣燠熱,是一年中最潮溼燠熱的時候。端午節午時古人稱「天中」,所以端午節又稱「天中節」。

端午傳情

清代厲荃的《事物異名錄·歲時部·五月》記載:「(黃曆)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節。」天中的溽暑、溼熱驅動毒蟲,此時正值五毒齊出的開端。所以隨著端午節的到來,中華古人也啟動了防疫保健的夏令衛生行動。

什麼是「五毒」、「五瑞」?

「五毒」一般指的是蜈蚣、蛇、蠍、蟾蜍、蜘蛛,這些帶有毒性的毒蟲。現代人常用化學藥品去殺五毒,中華古人則有睿智,比現代人更先進,使用純天然「五瑞」植物以克制「五毒」,不會帶給人和環境遺毒的副作用或後遺症。

五毒

端午五瑞有個專有名稱:「天中五瑞」,指的是以下這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蒜頭和龍船花。「五瑞」具有驅除溽暑毒害的功能,其中有的具有強力健身功效,有的則具有毒性,可以毒製毒。

五瑞——菖蒲菖蒲是「天中五瑞」的代表。菖蒲也是文人心目中的「花草四雅」之一。它的葉形如挺直不屈的劍刃,有菖蒲劍之稱。

《本草綱目》說:「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感百陰之氣為菖蒲」。可以見得菖蒲的根性強壯。《本草綱目》說,一般用來驅蟲的是「水菖蒲」(溪蓀),生溪澗水澤中,蒲葉瘦,中心無脊,根高二三尺。

菖蒲

端午節當天,可以把菖蒲、艾草和其它「天中五瑞」植物懸掛門柱、簷下以驅邪闢毒。也有加上榕葉一起懸掛。

另外,可用菖蒲切碎泛酒水中用來洗浴淨身,稱為「浴蘭湯」。端午「浴蘭湯」起源甚早,早在漢代甚至屈原時代就有。《荊楚歲時記》記載,「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按《大戴禮》(按:《大戴禮記.夏小正》)曰: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楚辭》曰:浴蘭湯兮沐芳華,華採衣兮若英。今謂之浴蘭節。」現在韓國年年端午都舉行「浴蘭湯」保健的傳統儀式。

五瑞——艾草

艾草

艾草又稱艾蒿。《本草綱目》說,艾草是純陽植物,性至熱。純陽的艾草殺菌、保健功能很強。曬乾後的艾草泡水薰蒸可以消毒止癢,熟艾絨放入香囊掛身上也可以驅蟲保健。

《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這天一大早採得像人形的艾草,懸掛門戶上可以禳除毒氣(「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盛行於南北朝的風俗,一直保留到今天,受到後代珍惜。

五瑞——大蒜

大蒜

大蒜中含有很高的硫化氫和大蒜素,是抗菌大員之一。古代就利用蒜汁消毒傷口、對抗黴菌、細菌、驅趕寄生蟲。《本草綱目》記載蒜可治療便毒、諸瘡毒和治蠱毒。碰到蛇蠍、蜈蚣螫咬起瘡,可用小蒜搗汁服用、餘渣敷瘡。

五瑞——石榴石榴又稱安石榴,是在漢代時從西域傳入的水果,五、六月開花。它的維生素含量極為豐富,且具有解酒、祛毒的功效。石榴樹的根莖皮含有石榴皮鹼,對於人體內的寄生蟲具有驅蟲、殺蟲功效。

石榴

五瑞——龍船花龍船花是俗稱,在中國南方福建、浙江一帶,在划龍船的時節,也就是端午節時仙丹花開了,所以俗稱它為「龍船花」,又稱五月花、山丹花、女貞草 、狀元花……等等。白龍船花是紅龍船花的變種。將其花冠陰乾磨成細粉,調米酒可作為外傷的外敷藥,塗於傷口患處,可止疼消腫。

菖蒲、艾草和蒜頭另有「端午三友」的稱號。人們以菖蒲作寶劍、艾草作鞭子、蒜頭作錘子的化身,作為退蛇、驅蟲、抗病菌的「三種武器」象徵。五瑞克制五毒,啟動端午時節的衛生保健防疫警覺。

龍船花

「榴花角黍鬭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戴復古《揚州端午呈趙帥》)此詩中,瑞草飄飄招展,正展現端午節的夏令衛生節景。

文案編輯:霞客、容乃加文案審核:霞客工作室

相關焦點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世間「五毒」,指的是哪五毒?
    「五毒」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曰:「凡療傷,以五毒攻之。」這裡的「五毒」並不是指動物,而是五種礦產藥材,即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其中,石膽主金創和邪毒;丹砂養精神,安魂益氣明目,主風溼與各種腫毒;雄黃主鼠瘻惡瘡;礬石主解毒殺蟲,燥溼止癢;慈石主治風溼麻痺。雖稱「五毒」,並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譬如丹砂、慈石並無太大毒性。
  • 端午五毒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翻翻清宮裡的端午節目單五毒戲是哪五部
    翻翻清宮裡的端午節目單五毒戲是哪五部端午習俗插艾蒲  哪五毒?青蛇、蜈蚣、蠍、壁虎、蟾蜍。端午之際,正是以上五種動物橫行出沒之時。  除了崑曲,京劇也有不少端午的應景戲,有的戲還是從清宮裡流出來的。  端午前夕,我們就來翻翻宮裡的端午節目單,瞅瞅皇帝嬪妃們都是咋過的?
  • 端午節吃五黃是什麼 五毒是哪五毒養生與內涵習俗介紹
    4、【黃魚】:大黃魚通體金黃,口唇朱紅,被人們賦予富貴祥和的文化色彩。閩東民間素有以大黃魚作為上等禮品饋贈至親的風俗,端午節尤為盛行。端午送大黃魚,蘊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來黃花魚,嫁出黃花女;男方家,娶得黃花女,家門滿堂春。新婚夫婦給嶽父嶽母送大黃魚,意喻長輩延年益壽,夫妻百年好合。
  • 農村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是五毒而蜘蛛不是?
    眼看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在農村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而每到端午的時候,農村人們總會將其和「無毒」聯繫到一起,還有著「端午至,五毒出」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咱們來看看!
  • 端午故宮裡張天師斬的五毒,和《笑傲江湖》裡五毒教有什麼不同?
    文化小測試端午節斬五毒,請問五毒是哪五毒?五毒我們說的五毒是哪五毒呢?民間所說中的「五毒」是指蛇、蠍、蟾蜍、蜈蚣、壁虎。雖然壁虎無毒,但古人可不是這麼認為的。這五種毒物的花紋常繪製懸掛或者佩戴身上,以此避邪驅毒。(為什麼掛了毒物就可以避邪驅毒了呢?
  •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屬於五毒而蜘蛛卻不是?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指的是哪些動物?為何壁虎是五毒之一?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傳統的端午節了,在各地端午節期間的習俗雖然不太一樣,但基本也就是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草和喝雄黃酒這些。在很多地方現在依然保留在端午節當天在門口懸掛艾草的習俗,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民諺。因為在端午節以後天氣已經開始炎熱了,這個期間蚊蟲也多起來了,而艾草含有一種揮發性的芳香油,其所產生的奇特芳香不僅可以淨化空氣,而且還有驅蚊蠅防蟲蟻的效果,所以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了。其實在端午節以後,出來活動的動物不只有蚊蟲蒼蠅,還有「五毒」。
  • 農村老人說:「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五毒不包含蜘蛛呢?
    農村老人說:「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五毒不包含蜘蛛呢?端午節將至,大家都在準備享受自己的小長假,北方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就是五彩繩,因為端午節之前戴五彩繩是北方人的習俗。筆者其實是一個地道的南方人,小時候端午那一天,母親會上山採艾蒿,然後家中的老人會將雄黃酒塗在我們的耳朵洞裡、嘴裡甚至還有鼻孔裡。年紀小也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只是每次都被酒氣醺得很難受,因此端午節這一習俗也成了小孩子最害怕的一項。後來因為好奇便詢問家中的長輩,他們都會說這樣以後就不要招蟲子了。
  • 五毒是哪五種毒物?蜘蛛為什麼不是五毒之一?
    五毒是中國民間盛傳的五種毒物,我們在一些電視劇當中也都有看到過,不過電視劇上面的五毒一般指的是蠍子、蜈蚣、蛇、蟾蜍、蜘蛛,但實際上蜘蛛並不能作為五毒之一,真正的五毒之一應該是壁虎,五毒的選定是有說法的,你知道五毒之首是哪種毒物嗎?五毒是哪五種毒物?
  • 品嘗「五毒菜」,學習「五毒」知識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先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1、在您大腦的知識圖譜中,首先想到的「五毒」是什麼?2、「五毒菜」您品嘗過嗎?3、民間流產的動物中的「五毒」裡有蜘蛛嗎?4、「五毒水果」是針對哪一類人來說的?5、佛教「五毒」您了解嗎?6、礦物界「五毒」都是什麼?7、對於男女來說,「人生五毒」各指什麼?8、中醫理論中,「人體五毒」知道是什麼嗎?9、裝修領域的「新老五毒」有什麼說道呢?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古代人的避惡月指南:避五毒 制艾虎 穿定製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端午節,是中國節日中各種文化活動最為豐富的節日之一。除了划龍舟、吃粽子,還有掛菖蒲、沐艾草、做香囊等習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端午節「避五毒」的風俗。所謂五毒是指:蜈蚣、蛇、蟾蜍、蠍子、壁虎。這五種生物在每年夏曆端午日午時,進入高繁衍期,且活動頻繁。
  • 五毒具體指哪些?受益匪淺
    我國的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乃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的眾多節日之中,最被大家重視的有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等,而今天恰好就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因為實在農曆五月初五這日,五月又是「五毒月」,因此民間將端午節常常叫做「五毒月」,古代的先祖們為何有這個說法呢?端午節期間正值初夏,溫熱多雨,細菌繁殖很快,蟲害又什麼猖獗,人們只要稍不注意,便很容易招來各種疾病,正如民謠所唱的那樣:「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 雲南「五毒」端午出沒 最毒一口要你命
    其實——真有「五毒」!!而且,每年端午前後,五毒會進入活躍期!尤其是在雲南,更是常有五毒出沒~那麼,五毒究竟是指哪些「老毒物」?五毒,是指蛇、蠍子、蜈蚣、蟾蜍和壁虎,也有說法把壁虎替換成蜘蛛。↓↓↓『最毒「五毒」當屬劇毒蛇』在五毒中,最毒的當屬劇毒蛇,毒性大毒液量也多!!
  • 清宮端午掛「五毒」網上直播告訴你為啥
    瀋陽故宮博物館副研究員張國斌直播講解清宮端午習俗。瀋陽故宮供圖網上直播為網友講解清宮端午習俗禮制、博物館現場向小朋友科普端午習俗,帶孩子們包粽子等活動。在這個端午節假期,瀋陽各文博場所帶人們走近端午節。
  • 為什麼說壁虎是五毒之一?它究竟有多毒?
    在很多故事和傳說中,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被合稱為「五毒」。在以前的端午時節,北方部分地區有一種習俗,把這五種動物的形象剪成圖紙,貼在門、窗上,為了防止病蟲害對人們的傷害。大人們還會在小孩子的衣服上縫製出五種毒物的圖案,防止蛇蟲咬傷孩童,意味著五毒不侵,也蘊含了驅兇納吉的美好願望。
  • 河洛群俠傳五毒在哪找 五毒位置介紹
    河洛群俠傳遊戲中要怎麼樣去找五毒呢,要走練毒路線的需要去找五毒,不過不少玩家都還不知道要怎麼樣去找五毒。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找五毒心得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五毒月九毒日即將來臨,五毒月究竟毒在哪?養生禁忌不可不知!
    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排毒養陽的時候,抓住機會排毒驅邪、排寒溼,養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毒五月有道理嗎?民間自古就有農曆五月百病泛濫,故有「毒月」之說。所以,端午的時候,古人喝雄黃酒,說是祛除五毒,其中蜈蚣、蠍子等,都是毒蟲,這就是這種習俗的來源。我們今天,不必喝雄黃酒祛除五種毒蟲了,我們只需注意食品衛生即可,不吃冷飲、不流大汗、節制房事。二、毒五月「毒」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