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金庸小說的小夥伴,還記得《笑傲江湖》《碧血劍》和《鹿鼎記》裡的「五毒教」嗎?
其實——
真有「五毒」!!而且,每年端午前後,五毒會進入活躍期!
尤其是在雲南,更是常有五毒出沒~
那麼,五毒究竟是指哪些「老毒物」?
五毒,是指蛇、蠍子、蜈蚣、蟾蜍和壁虎,也有說法把壁虎替換成蜘蛛。
進入夏日之後,復甦後的萬物進入活躍期,一些地方時有被「五毒」叮咬的事故發生。
雲南,被稱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集聚地和物種基因庫,五毒的種類自然也不會少。
那麼,雲南「五毒」都有哪些種類?誰最毒?意外邂逅時咋辦?被咬了又該咋整???
↓↓↓
『最毒「五毒」當屬劇毒蛇』
在五毒中,最毒的當屬劇毒蛇,毒性大毒液量也多!!
《雲南省蛇類資源經營利用情況》文章寫道:「根據《中國雲南野生動物》(季維智主編,1999版)記載,雲南省的蛇有100種,分屬於6個科。」
隨著新物種的不斷發現和野外調查的開展,現在蛇的種類肯定超過這個數字。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課題組研究員張雲介紹,全世界已發現的蛇有4000多種,但有毒的大概只有四五百種。雲南80%的蛇是無毒的,劇毒蛇有眼鏡蛇、眼鏡王蛇、銀環蛇、金環蛇、五步蛇(尖吻蝮)、竹葉青、烙鐵頭蛇、蝮蛇等。
五毒中,其他幾種就不好排名次了。蜈蚣、蠍子、蟾蜍、有毒蜘蛛,有的毒性強,有的毒性不怎麼厲害。
「雲南的蜘蛛有1240多種,99%以上的種類都有毒。」大理大學教授楊自忠說,在蜘蛛中,間斑寇蛛(俗稱黑寡婦)、家福棒刺蛛、顏氏大疣蛛等幾種毒性都比較強。
『「五毒」中毒的還真不少』
●2014年據BBC報導,英國一女子被毒性最強的「假黑寡婦蜘蛛」咬了一口後,被告知如不截去一根手指,她只能活幾個小時。
●2016年4月揚州趙先生帶5歲兒子樂樂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說兒子最近總喊耳朵疼。醫生用檢耳鏡探入發現,樂樂耳朵裡有個毛乎乎的紅東西。用工具取出異物發現竟是只活的紅色蜘蛛,且有劇毒。
●2016年6月6日北京市房山區王先生女兒被蠍子蜇傷腳,疼痛難忍。輾轉幾家醫院都說沒血清看不了,最後找到304醫院才得以治療。
●2016年6月13日昭通鹽津一位兩歲大孩子被頭部為三角形的一條蛇咬傷,雖保住了命,但因腿部嚴重感染,面臨截肢。
●2016年7月21日重慶2男子抓了幾隻青蛙和兩隻蟾蜍,煮「酸菜青蛙蟾蜍湯」,吃完1個多小時後上吐下瀉,其中1人搶救無效死亡。
●2016年9月17日凌晨揚州女子突然感覺耳朵劇痛,裡有異物,但怎麼也掏不到。家人將她送到醫院治療竟發現她耳道內鑽進一隻蜈蚣。最終取出蜈蚣。
●2017年4月20日深夜24歲小葉正在熟睡中,突然感覺頭頂一陣疼痛,伸手一摸,竟摸到一隻蜈蚣。十幾分鐘後,被蜈蚣咬傷的部位腫痛並出現痙攣,到醫院治療後才緩解。
●2017年4月26日23時29分在雲南與四川交界處一鄉鎮上,長約3米的一灰黑色大蛇攻擊小孩,蛇身有正常男子手臂那麼粗。最後,大蛇被村民制服。
…………
…………
『端午避五毒習俗方法沒科學依據』
關於「五毒」,中國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這一天,民間有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並在室內噴灑藥酒,以避五毒的習俗。
然而,張雲說:「這些在科學上沒有被證明是正確的。」
『偶遇五毒咋辦?儘量避開別招惹』
看了上面這些活生生的「前車之鑑」,那麼如果我們戶外邂逅這幾種毒物咋辦?
蠍子、蜈蚣、蟾蜍和蜘蛛,毒性少,危險性不高,不要招惹就好。因為就算毒性小,被咬或者叮一下也會很疼。
遇到蛇的話,最好遠離它。雖然蛇很少主動攻擊人,但如果它覺得受到威脅,也會發起攻擊。記住:千萬不要想著抓蛇的七寸,這個七寸不是每個人都捏得準!
『被咬之後咋整?儘快救治莫心慌』
如果不幸被蛇咬,儘量記住是被什麼蛇咬的,然後用手儘量把毒液擠出來。
有急救包就進行清創;沒有的話,在傷口上方結紮一下,減緩血液循環,然後去醫院。
注意:每隔10多分鐘,就把捆綁地方松一下,防止組織壞死。
「被咬時不要慌,一慌心臟就跳得快,血流得快,毒素蔓延得也快!」
到醫院後,醫生問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被什麼蛇咬的?如記得蛇的樣子,醫院有抗血清就好治療;如沒有抗血清,就只能「對症下藥」,有啥症狀就給啥藥。
如沒得到及時救治,被最毒的蛇咬後,會在1~4小時內產生中毒症狀,並可能導致死亡。
昆明某醫院醫生說,他們收治的被蛇咬傷市民中,以奎科蛇居多。
至於蜘蛛、蠍子、蜈蚣,雖然毒性不強,但如被咬或被蜇,也應及時到醫院救治,以免延誤時間導致中毒加深。
市區裡,蠍子含有劇毒的可能性一般不大。但萬一被蜇,建議緊急處理傷口,把蠍子留在傷口上的「鉤」拔出來,然後反覆清洗皮膚。
蟾蜍的話,如手上沒傷口,可以玩玩,但切記不要吃它。世間美味那麼多,又何必非要去吃蟾蜍呢!
『並非「五毒」 馬蜂危害卻很大』
在雲南還有一種動物,雖不在「五毒」之內,但卻經常蜇人,有時還會致人死亡,它就是馬蜂。
俗語有「捅了馬蜂窩」,就是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可見如真捅了馬蜂窩會是多麼大麻煩。
馬蜂,胡蜂類中結巢掛樹上或者屋簷下的種類,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大。
據刊登在《世界臨床藥物》上的《胡蜂蜇傷的機理與一般表現》文章寫道:「世界上有5000多種胡蜂,被蜇傷後局部傷口可出現疼痛、紅腫、丘疹及紅斑,或黑釘頭似的壞死性病灶,可伴有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全身多系統的損害,嚴重中毒者可死亡。」
被胡蜂蜇傷後除疼痛、腫痛外,還會出現過敏反應、溶血、腎臟損傷等表現。
張雲說,國外有些地方會開展馬蜂過敏檢測,如對馬蜂毒素過敏,外出從事相關工作時就要特別注意!
你曾見過「五毒」沒,被它們傷過沒?
你還見過雲南哪些毒蟲?
不妨通過評論區或者CW爆料來吐槽下~~
春城晚報記者 楊質高 文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馬曉鋒 攝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編 森特笑虎 制表
責任編輯 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