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五毒」端午出沒 最毒一口要你命

2020-12-05 騰訊城市

迷戀金庸小說的小夥伴,還記得《笑傲江湖》《碧血劍》和《鹿鼎記》裡的「五毒教」嗎?

其實——

真有「五毒」!!而且,每年端午前後,五毒會進入活躍期!

尤其是在雲南,更是常有五毒出沒~

那麼,五毒究竟是指哪些「老毒物」?

五毒,是指蛇、蠍子、蜈蚣、蟾蜍和壁虎,也有說法把壁虎替換成蜘蛛。

進入夏日之後,復甦後的萬物進入活躍期,一些地方時有被「五毒」叮咬的事故發生。

雲南,被稱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集聚地和物種基因庫,五毒的種類自然也不會少。

那麼,雲南「五毒」都有哪些種類?誰最毒?意外邂逅時咋辦?被咬了又該咋整???

↓↓↓

『最毒「五毒」當屬劇毒蛇』

在五毒中,最毒的當屬劇毒蛇,毒性大毒液量也多!!

《雲南省蛇類資源經營利用情況》文章寫道:「根據《中國雲南野生動物》(季維智主編,1999版)記載,雲南省的蛇有100種,分屬於6個科。」

隨著新物種的不斷發現和野外調查的開展,現在蛇的種類肯定超過這個數字。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課題組研究員張雲介紹,全世界已發現的蛇有4000多種,但有毒的大概只有四五百種。雲南80%的蛇是無毒的,劇毒蛇有眼鏡蛇、眼鏡王蛇、銀環蛇、金環蛇、五步蛇(尖吻蝮)、竹葉青、烙鐵頭蛇、蝮蛇等。

五毒中,其他幾種就不好排名次了。蜈蚣、蠍子、蟾蜍、有毒蜘蛛,有的毒性強,有的毒性不怎麼厲害。

雲南的蜘蛛有1240多種,99%以上的種類都有毒。」大理大學教授楊自忠說,在蜘蛛中,間斑寇蛛(俗稱黑寡婦)、家福棒刺蛛、顏氏大疣蛛等幾種毒性都比較強。

『「五毒」中毒的還真不少』

●2014年據BBC報導,英國一女子被毒性最強的「假黑寡婦蜘蛛」咬了一口後,被告知如不截去一根手指,她只能活幾個小時。

●2016年4月揚州趙先生帶5歲兒子樂樂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說兒子最近總喊耳朵疼。醫生用檢耳鏡探入發現,樂樂耳朵裡有個毛乎乎的紅東西。用工具取出異物發現竟是只活的紅色蜘蛛,且有劇毒。

●2016年6月6日北京市房山區王先生女兒被蠍子蜇傷腳,疼痛難忍。輾轉幾家醫院都說沒血清看不了,最後找到304醫院才得以治療。

●2016年6月13日昭通鹽津一位兩歲大孩子被頭部為三角形的一條蛇咬傷,雖保住了命,但因腿部嚴重感染,面臨截肢。

●2016年7月21日重慶2男子抓了幾隻青蛙和兩隻蟾蜍,煮「酸菜青蛙蟾蜍湯」,吃完1個多小時後上吐下瀉,其中1人搶救無效死亡。

●2016年9月17日凌晨揚州女子突然感覺耳朵劇痛,裡有異物,但怎麼也掏不到。家人將她送到醫院治療竟發現她耳道內鑽進一隻蜈蚣。最終取出蜈蚣。

●2017年4月20日深夜24歲小葉正在熟睡中,突然感覺頭頂一陣疼痛,伸手一摸,竟摸到一隻蜈蚣。十幾分鐘後,被蜈蚣咬傷的部位腫痛並出現痙攣,到醫院治療後才緩解。

●2017年4月26日23時29分在雲南與四川交界處一鄉鎮上,長約3米的一灰黑色大蛇攻擊小孩,蛇身有正常男子手臂那麼粗。最後,大蛇被村民制服。

…………

…………

『端午避五毒習俗方法沒科學依據』

關於「五毒」,中國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這一天,民間有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並在室內噴灑藥酒,以避五毒的習俗。

然而,張雲說:「這些在科學上沒有被證明是正確的。」

『偶遇五毒咋辦?儘量避開別招惹』

看了上面這些活生生的「前車之鑑」,那麼如果我們戶外邂逅這幾種毒物咋辦?

蠍子、蜈蚣、蟾蜍和蜘蛛,毒性少,危險性不高,不要招惹就好。因為就算毒性小,被咬或者叮一下也會很疼。

遇到蛇的話,最好遠離它。雖然蛇很少主動攻擊人,但如果它覺得受到威脅,也會發起攻擊。記住:千萬不要想著抓蛇的七寸,這個七寸不是每個人都捏得準!

『被咬之後咋整?儘快救治莫心慌』

如果不幸被蛇咬,儘量記住是被什麼蛇咬的,然後用手儘量把毒液擠出來。

有急救包就進行清創;沒有的話,在傷口上方結紮一下,減緩血液循環,然後去醫院。

注意:每隔10多分鐘,就把捆綁地方松一下,防止組織壞死。

「被咬時不要慌,一慌心臟就跳得快,血流得快,毒素蔓延得也快!」

到醫院後,醫生問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被什麼蛇咬的?如記得蛇的樣子,醫院有抗血清就好治療;如沒有抗血清,就只能「對症下藥」,有啥症狀就給啥藥。

如沒得到及時救治,被最毒的蛇咬後,會在1~4小時內產生中毒症狀,並可能導致死亡。

昆明某醫院醫生說,他們收治的被蛇咬傷市民中,以奎科蛇居多。

至於蜘蛛、蠍子、蜈蚣,雖然毒性不強,但如被咬或被蜇,也應及時到醫院救治,以免延誤時間導致中毒加深。

市區裡,蠍子含有劇毒的可能性一般不大。但萬一被蜇,建議緊急處理傷口,把蠍子留在傷口上的「鉤」拔出來,然後反覆清洗皮膚。

蟾蜍的話,如手上沒傷口,可以玩玩,但切記不要吃它。世間美味那麼多,又何必非要去吃蟾蜍呢!

『並非「五毒」 馬蜂危害卻很大』

在雲南還有一種動物,雖不在「五毒」之內,但卻經常蜇人,有時還會致人死亡,它就是馬蜂。

俗語有「捅了馬蜂窩」,就是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可見如真捅了馬蜂窩會是多麼大麻煩。

馬蜂,胡蜂類中結巢掛樹上或者屋簷下的種類,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大。

據刊登在《世界臨床藥物》上的《胡蜂蜇傷的機理與一般表現》文章寫道:「世界上有5000多種胡蜂,被蜇傷後局部傷口可出現疼痛、紅腫、丘疹及紅斑,或黑釘頭似的壞死性病灶,可伴有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全身多系統的損害,嚴重中毒者可死亡。」

被胡蜂蜇傷後除疼痛、腫痛外,還會出現過敏反應、溶血、腎臟損傷等表現。

張雲說,國外有些地方會開展馬蜂過敏檢測,如對馬蜂毒素過敏,外出從事相關工作時就要特別注意!

你曾見過「五毒」沒,被它們傷過沒?

你還見過雲南哪些毒蟲?

不妨通過評論區或者CW爆料來吐槽下~~

春城晚報記者 楊質高 文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馬曉鋒 攝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編 森特笑虎 制表

責任編輯 徐申

相關焦點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通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五月份是天地交換之日,天地氣場不正,從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到二五、二六、二七,這九日是「最毒」日。那麼,五月初五作為五月毒日的第一天,被稱為「五毒之首」並不為過。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通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五月份是天地交換之日,天地氣場不正,從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到二五、二六、二七,這九日是「最毒」日。那麼,五月初五作為五月毒日的第一天,被稱為「五毒之首」並不為過。
  • 翻翻清宮裡的端午節目單五毒戲是哪五部
    翻翻清宮裡的端午節目單五毒戲是哪五部端午習俗插艾蒲其實種類很多,如果是崑曲,最著名的當然是「五毒戲」。  哪五毒?青蛇、蜈蚣、蠍、壁虎、蟾蜍。端午之際,正是以上五種動物橫行出沒之時。  除了崑曲,京劇也有不少端午的應景戲,有的戲還是從清宮裡流出來的。  端午前夕,我們就來翻翻宮裡的端午節目單,瞅瞅皇帝嬪妃們都是咋過的?
  • 端午五毒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中華文化:端午為何稱「天中」?五瑞克五毒,究竟是哪五毒五瑞?
    端午節落在盛夏中,天氣燠熱,是一年中最潮溼燠熱的時候。端午節午時古人稱「天中」,所以端午節又稱「天中節」。什麼是「五毒」、「五瑞」?「五毒」一般指的是蜈蚣、蛇、蠍、蟾蜍、蜘蛛,這些帶有毒性的毒蟲。現代人常用化學藥品去殺五毒,中華古人則有睿智,比現代人更先進,使用純天然「五瑞」植物以克制「五毒」,不會帶給人和環境遺毒的副作用或後遺症。
  • 世間「五毒」,指的是哪五毒?
    人界的「五毒」是需要道德和法律來剷除,你若「五毒俱全」,違法亂紀,胡作非為,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也就死有餘辜了。   民間傳說動物界的「五毒」,即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百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民謠說
  • 農村老人說:「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五毒不包含蜘蛛呢?
    筆者其實是一個地道的南方人,小時候端午那一天,母親會上山採艾蒿,然後家中的老人會將雄黃酒塗在我們的耳朵洞裡、嘴裡甚至還有鼻孔裡。年紀小也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只是每次都被酒氣醺得很難受,因此端午節這一習俗也成了小孩子最害怕的一項。後來因為好奇便詢問家中的長輩,他們都會說這樣以後就不要招蟲子了。
  • 端午故宮裡張天師斬的五毒,和《笑傲江湖》裡五毒教有什麼不同?
    文化小測試端午節斬五毒,請問五毒是哪五毒?,用作端午節使用的應景物品。盤中間畫的是「張天師斬五毒圖」,周圍繪製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圖案,寓意「袪毒闢邪」。大家有答案麼,歡迎在文末留言區說出你的想法)這件「端午五毒袋」同樣也是故宮博物院藏品,上面也繡著五毒的圖案,內裝草藥,端午時佩帶起來以祛除毒氣。那端午和五毒又有什麼聯繫?
  •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屬於五毒而蜘蛛卻不是?
    在很多地方現在依然保留在端午節當天在門口懸掛艾草的習俗,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民諺。因為在端午節以後天氣已經開始炎熱了,這個期間蚊蟲也多起來了,而艾草含有一種揮發性的芳香油,其所產生的奇特芳香不僅可以淨化空氣,而且還有驅蚊蠅防蟲蟻的效果,所以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了。其實在端午節以後,出來活動的動物不只有蚊蟲蒼蠅,還有「五毒」。
  • 端午節:古代流傳下來的五毒月九毒日之首,男女禁忌要注意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五毒月,九毒日來臨!男女禁忌不可不知。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和端午之間有著特別的聯繫,每年的五月初五,俗稱「五毒日」,民間俗稱五月為「惡月」「毒月」這個「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 ,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
  • 端午節吃五黃是什麼 五毒是哪五毒養生與內涵習俗介紹
    端午送大黃魚,蘊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來黃花魚,嫁出黃花女;男方家,娶得黃花女,家門滿堂春。新婚夫婦給嶽父嶽母送大黃魚,意喻長輩延年益壽,夫妻百年好合。  端午節前後是大黃魚的主要汛期,清明至穀雨則是小黃魚的主要汛期,此時的黃魚身體肥美,鱗色金黃,發育達到頂點,最具食用價值。
  • 品嘗「五毒菜」,學習「五毒」知識
    10、「五毒裝備」、「五毒駕駛員」,您聽說過嗎?這麼多問題,您能回答出幾個呢?感興趣的話,咱們一起好好說道說道,排排毒。民以食為天,「五毒菜」,一種被遺忘的端午節食俗。江蘇中部以韭菜、金針菜、木耳、銀魚、蝦米等同炒,人們相信,吃了這個菜,就能夠百毒不侵,避免五種毒蟲的傷害。
  • 端午安康丨可甜可鹹,雲南粽子的一百種吃法送給您!
    在雲南,粽子的吃法可是五花八門,可甜可鹹那絕對要數雲南粽,來來來,了解一下!首先要將斑斕葉子和香糯米一起浸泡,然後把斑斕葉切成小段,打碎成汁過濾後和糯米攪拌均勻,最後放入斑斕葉內包紮起來,由於粽子裡和著的斑斕的汁液,粽子散發出陣陣青草的香氣。在雲南,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吃什麼呢?
  • 為什麼五毒之一的蜈蚣,毒不死大公雞,看完你就知道答案了
    為什麼五毒之一的蜈蚣,毒不死大公雞,看完你就知道答案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動物們為了保護自己,很多都帶有一定的毒性,蜈蚣作為五毒之一其中的一種,最大的特點就是,腿特別多,並且有毒,被它咬過的人,無一例外都要進醫院立即處理
  • 號稱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大公雞?這段位真不差
    在我國民間有許多的民俗,比如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端午時午讀便開始孽生,於是就衍生了避五毒的習俗,那麼你們知道這五毒是哪五毒嗎,其實就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五種動物,而蜈蚣便是我們所說的五毒之首,它的毒性非常強,但縱然如此,在大自然中蜈蚣還是有天敵,蜈蚣雖毒卻毒不死大公雞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2015-06-17 15:18:14「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農村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是五毒而蜘蛛不是?
    眼看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在農村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而每到端午的時候,農村人們總會將其和「無毒」聯繫到一起,還有著「端午至,五毒出」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咱們來看看!
  • 清宮端午掛「五毒」網上直播告訴你為啥
    瀋陽故宮博物館副研究員張國斌直播講解清宮端午習俗。瀋陽故宮供圖網上直播為網友講解清宮端午習俗禮制、博物館現場向小朋友科普端午習俗,帶孩子們包粽子等活動。在這個端午節假期,瀋陽各文博場所帶人們走近端午節。
  • 《鬥羅大陸》動漫中的五毒武魂,拼毒其實比不過蜘蛛武魂
    當我們談起毒物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的應該是五毒。五毒最早來源於北方的民間傳說,每到端午佳節都要避五毒。五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稍有不慎就可能使人中毒。五毒依據毒性由高到低依次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但古人對五毒的排序,並非基於事實,而是基於毒性以及是否能夠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