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有許多的民俗,比如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端午時午讀便開始孽生,於是就衍生了避五毒的習俗,那麼你們知道這五毒是哪五毒嗎,其實就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五種動物,而蜈蚣便是我們所說的五毒之首,它的毒性非常強,但縱然如此,在大自然中蜈蚣還是有天敵,蜈蚣雖毒卻毒不死大公雞,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大公雞有什麼絕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蜈蚣又稱百足蟲、百腳蟲等,大的約15釐米長,他們的軀體上長了許多條腿,是一種有毒腺的陸生節肢動物,而蜈蚣排毒就是依靠毒腺,當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就會分泌出大量毒液,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蜈蚣毒,如果人不小心被其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癜或傷口局部會發生紅腫、疼痛、胃寒發熱、噁心、昏迷等症狀,如果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可見蜈蚣毒的可怕。
人們對於蜈蚣大多都是敬而遠之,不過萬物從出生以來就有著彼此相生相剋的說法,一物降一物似乎也是大自然的一種規律,蜈蚣身為五毒之首,自然也有它的天敵,那就是大公雞,大公雞作為一位段位非常高的王者,每次看見蜈蚣都是直接一口吃掉,絲毫不懼怕它的毒液,吃起蜈蚣來就像是吃辣條,那麼為什麼毒性如此之強的蜈蚣卻毒不死大公雞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主要秘密在於公雞的爪子,也就是說公雞的身體構造註定了它不怕蜈蚣毒液,公雞的爪子有著厚厚的角質層,皮膚非常厚實,如果蜈蚣想要咬傷大公雞,那就必須得將這一層角質層咬破,但奈何蜈蚣的毒鉤穿透力根本不足以穿透攻擊爪子這層角質層,就是這種得天獨厚的身體構造使得蜈蚣對公雞無從下口。
第二、毒液在公雞的胃裡被酶分解,蜈蚣毒液與蛇毒類似,主要由蛋白質組成,最主要的兩種就是溶血蛋白質和組胺樣物質,也就是這些毒素只有進入到公雞的血液中才能起到作用,不進入血液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而大公雞吃蜈蚣基本都是先搞死然後再吃,或者直接將蜈蚣一口吞下,這時蜈蚣就會在雞的素囊中儲存,過一段時間就進入到胃裡了。
此時大公雞的胃中酶會將蜈蚣的毒素分解消化掉,那麼它對於大公雞而言就是普通的食物而已,整個過程中蜈蚣的毒液都沒有進入到大公雞的血液當中。
第三、公雞的肝臟能力非常強,假如大公雞在吞噬蜈蚣時,一些脆弱的被蜈蚣所咬傷,毒液滲透到大公雞的體內,公雞的肝臟具有強大的排毒功能,蜈蚣的這些毒素會被肝臟排出體外,所以無論室內室外,蜈蚣的毒素都無法滲透到大公雞的血液當中,這樣一來蜈蚣對於大公雞而言就相當於是一條體型大點的蟲子,完全就是平日的美食,吃起蜈蚣來就想吃辣條,由此可見大公雞的段位之高,縱使蜈蚣有百般武藝也完全使不出來,那麼如果人不慎被蜈蚣咬傷了怎麼辦呢?
其實遇到蜈蚣,如果你不主動招惹他,它是不會主動攻擊你的,如果不慎被咬傷也不要太緊張,蜈蚣的毒素並不算很強,並沒有網絡上所說的致命的情況,即使有也是極少數情況,被咬傷後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傷口局部冷敷即可,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如果嚴重的話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