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風俗:前不插柳,後不栽桑?是什麼意思?

2021-01-15 小涵的農村生活

以前的農民根本就不喜歡在門前和屋後種樹,尤其是夏天的時候,特別容易招蟲子。現在隨著經濟和居住環境的改變,人們也開始慢慢地學會享受多彩的生活。在屋前和屋後種一些樹,已經成為很多農村人的一種喜好。

相信在我們很多人眼裡來說,種樹純粹就是個人一種喜好,想種什麼樹就種什麼樹,自己喜歡就行,看著舒服就可以了。在農村來,尤其是年紀偏大的人卻不其為然,在他們眼裡屋前和屋後的樹,是不能隨便能種的,非常有講究。在小編的家鄉一直都有著,「前不插柳,後不栽桑」的風俗。這寓意是什麼?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看看你家屋前屋後有沒有種這些樹?

「前不插柳」,「柳」即為柳樹。柳樹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也許並不陌生。最早是自然生長在河邊,尤其是農村的小河邊小溪邊特別多。枝葉碧綠繁茂,是夏天裡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因為柳樹不僅美麗,而且生命力強,成活率也比較高,後來被人們移栽到公園和城市的路邊,到目前為止,不光是農村,城市裡幾乎也隨處可見。

那麼柳樹為什麼不能栽種在門前呢?這件事要從清明說起。因為清明的時候農村有一種風俗,會在祖先的墳頭插上清明吊子以示祭奠,寄託哀思。而柳樹的柳枝垂下來,有點和清明吊子相似。尤其是柳枝開花的時候,更像清明吊子。如果把門前種了柳樹,那就意味著在門前插上了清明吊子,要是被外人看到了,心裡會默默發笑:「這家人怎麼住在墳頭裡」?所以說別說是老一輩的農民了,大家會選擇在門前種上柳樹嗎?

至於「後不栽桑」,「桑」即為桑樹。桑樹在夏天的時候枝葉也是碧綠繁茂,特別是桑樹的果子很好吃,香甜汁多;而且果子有青色,變成紅色最後變成紫色,每一個過程呈現給人的感覺都特別的豔麗,看著特別舒服。兒時夏天的時候,最喜歡到桑樹林裡面去玩了,不僅涼快,而且還能吃到天然美味。

既然如此,那麼桑樹為什麼不能栽種在屋後呢?這也要從農村的另一種風俗說起:在農村,去世的人,人們一般會選擇葬在靠屋後偏遠的地方。因為桑樹的桑和「喪」同音,會讓人聯想到喪葬、哭喪。如果在屋後種上桑樹,一看到桑樹就會讓人感覺是,有人在墳頭上哭喪。要是家裡屋後有窗戶的話,難免白天和晚上都能看到桑樹。這還得了,一天到晚都能看到你家屋後有人在墳頭上哭喪。這麼恐怖的想像現場,大家說農民會在屋後種桑樹嗎?

說實在的,當時的農村什麼都落後,可這想像力還真是超前,不得不讓人敬佩。但是,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某一種事,某一種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寓意萬千。如果按照這種思維邏輯想像下去,家裡屋前屋後能種的樹,可能種類就不多了,也許沒有了。所以說種什麼花、種什麼樹,完全是屬於個人的興趣愛好,根本就沒有必要拘束於沒有科學依據的風俗性說法。

然而據小編發現,「前不插柳,後不栽桑」,各地老百姓的說法是層出不窮,還有比這更可怕的寓意。不知大家所在的地區是怎麼個說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研究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研究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門前不栽「耷拉樹」所謂的「耷拉樹」,是部分地區民間的一種說法,其實,是指「彎腰樹」的意思。
  •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端午節就要到了,今天逢5正是我們趕集的日子,發現不少外地打工的人也返回來了。因為就要到端午節了,這也是過節前最後一次趕集了,所以集市上的人也比較多,賣東西的和買東西的都一大堆。今天去趕集,主要是想幫媽媽賣一些粽葉,這也是大清早她冒著露水去採摘的。由於量有點多,加上媽媽年紀也大了,所以就幫她把粽葉挑到集市上去了。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這裡包粽子的還是挺多的,所以粽葉也比較好賣,一會功夫就賣光了。後來旁邊來了一個老大爺,他賣的是一把把的艾草。
  • 農村老輩人說的「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老話什麼意思
    導讀:農村的老話「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說到農村的老話,有一部分人就會比較反感,認為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以前那些老掉牙的東西早過時了。有些人之所以反感農村的老話,那是因為確實有部分的農村老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 農村門前種樹,有的樹旺宅有的樹大忌,必須要知道
    在農村有許多俗語都有它特定的含義,小編認為有的俗語是有意義的,比如一些象徵著農時的諺語,這是許多代農民用自己的智慧所總結的東西。而有的俗語卻只是依據風水所起的,比如這句門前不栽桑門後不插柳。小編認為如今這句話沒有多大的現實含義,不過我們還是來分析一下這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寧可餓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中流傳著很多簡明精練、膾炙人口的俗語,反映了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有的關於農耕勞作、有的關於生活瑣事、有的關於風俗習慣、有的關於人生哲理……總之,農村俗語是祖先們根據生活經驗積累而來,對子孫後代們的生活大有裨益,不過有些俗語需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並不是所有的農村俗語都值得學習與傳承
  • 霜降是什麼意思 霜降節氣進補吃什麼傳統食物風俗習慣
    霜降是什麼意思:二十四節氣之一,預示天氣漸冷、開始降霜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裡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
  •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
    前些天回到農村,聽到幾個叔叔輩們說著一句話,「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 我對這句話非常感興趣,也有些不理解,就問一個叔叔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要怎麼理解呢?這個叔叔就告訴我這句話該怎麼理解。一、有錢不燒敞口鍋。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
  • 俗語:三十晚上不關燈,是什麼意思呢?看完或許就懂了
    文/茶葉樹上的蜜蜂【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俗語:三十晚上不關燈,是什麼意思呢?看完或許就懂了春節的腳步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又稱除夕夜。所謂的除夕夜就是破就碎,除夕夜的晚上已經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國在除夕夜和春節這兩天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又被大家成為年俗。
  • 農村老話:「娶妻不娶仰臉婆,嫁人不嫁低頭漢」,是什麼意思?
    不得不說農村俗語對一些事情總結的還是很到位的,對生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娶妻不娶揚臉婆,嫁人不嫁低頭漢」的意思並不是指頭部的姿勢,而是有其它深層次的含義。那麼這個揚臉、低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 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麼意思?習俗背後,是對先人的尊重
    文一縷秋天的風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麼意思?這句俗語很簡單,就是要我們冬天的時候不要坐在石頭上,夏天的時候不要坐在木頭上,雖然知道俗語說的是什麼。但是大家肯定迫切的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吧,畢竟,總得明白事情的原由吧。不急,讓小編為大家說一下吧,因為在冬天的時候,石頭非常的冰涼,如果我冬天的時候,長時間坐在石頭上的話,溼氣是很容易進入我們的身體裡面,這樣的話,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 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話多數是來自於前人,通過對於自身的經驗總結獲得的一些啟發,對於平時的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朋友對於這些俗語保持著親切感,因此這些俗語在農村十分流行。但是其中也會因為一些話沒有什麼道理,讓信賴他的人得不到什麼幫助,我們在遇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甄別。
  • 農村俗語:艾草掛早不掛晚,啥意思?有啥講究?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懸掛艾草的習俗,關於什麼時候掛艾草那可是有講究的,老人們經常說「艾草掛早不掛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掛艾草的時間呢?說到端午節的艾草,它有著一種特殊的香味,有闢邪驅蟲的的作用,但是農村掛艾草的講究很多,比如說掛艾草的時間,在我們這裡艾草一般是會在端午節當天出太陽之前掛好,勤快的人們一般會在端午節當天起個大早,去山上割一些還帶有露水的艾草,這個時候的艾草是香味最濃的時候,將新鮮的艾草割回家以後,用紅繩子將幾株艾草下面系好,然後分別掛在門前和窗戶上,即便是過幾天以後,還可以隱隱約約問到艾草的香味
  • 農村老話「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知道嗎?
    農村老話「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知道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5000多年的文化傳奇。流傳下來很多富有哲理的名言,俗話,老話。在農村有一句老話「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1.不喝卯時酒卯時是早上的五點到七點,這個時間段正是人們起床的時間,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說明早上的時間是多麼的寶貴的。
  • 農村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話「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是什麼意思?
    就單單從這句話來說,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麼個場景,請設想一下,如果家門口正前方就是墳地,每天早晨打開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個個墳包,而自己家屋後面又是積水潭,什麼亂七八糟的動物都來喝水,你麼是什麼樣一個場景?雖然我們是不相信封建迷信那一說,但是若是讓你整天住在這樣的環境下,那估計你也受不了吧。
  • 秋分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秋分是什麼意思?一般公眾很難理解太陽在北、南、交叉區運動的時間、速度和方向的天文理論。現在,讓我們簡單聊聊。秋分氣候的概念是指秋分前和秋夏之後仍然會有高溫的天氣,氣溫高,蟬鳴,溼度大,雷雨大,晝夜溫差小。天文秋分的概念是秋象的正式出現,從開始的低溫,蟬不叫了,天氣乾燥,雨水少了,漸漸沒有了雷聲。晝夜溫度別拉大,白天還能穿著單衣,到了晚上就要穿棉衣了。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俗話「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說的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地區以前有很多寺廟,這些寺廟往往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山裡或者是荒郊野外,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說「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 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