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麼意思?習俗背後,是對先人的尊重

2021-01-08 歷史子衿

文一縷秋天的風

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麼意思?習俗背後,是對先人的尊重

對比少年時的時光,如今的我們已經遠離了家鄉,遠離了父母,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吃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此時我們,是否回憶起家鄉的陽光,家鄉的小河,是否回憶起兒時候的時候,父母長在我們的耳邊嘮叨。

常常給我們講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如今家鄉的一切都已經變化了模樣,從前的一切不在,就連當初在我們耳邊說著俗語的長輩們,如今,也只是活在了記憶裡,如今記憶裡,只有長輩們在兒時嘮叨的俗語,如今還深深的烙印在腦海,那時候,長輩們牽著我們的手,走在夕陽的餘輝下,總是喜歡說起各種俗語以及有關的故事。

而我們也都是津津樂道地聽著。快樂的笑著,俗語向來簡單,而且許多的故事也是十分的有趣,而我們小時候的樂趣之一,就是聽著長輩們講俗語故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小編兒時記憶裡那熟悉的俗語,也不知道大家沒有沒聽說過。下面,大家就跟著小便的自己回到從前吧!

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第一句俗語就是: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句俗語很簡單,就是要我們冬天的時候不要坐在石頭上,夏天的時候不要坐在木頭上,雖然知道俗語說的是什麼。但是大家肯定迫切的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吧,畢竟,總得明白事情的原由吧。

不急,讓小編為大家說一下吧,因為在冬天的時候,石頭非常的冰涼,如果我冬天的時候,長時間坐在石頭上的話,溼氣是很容易進入我們的身體裡面,這樣的話,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非常容易生病,而且,到了看來的時候,更是容易患病,所以,俗語雖然簡單,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不簡單。

而在夏天的時候,雖然天氣乾燥,但是,木頭仍然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即使是在夏天,我們也不要長時間的坐在木頭上。俗語說的這些道理,都是祖祖輩輩們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得來的,而祖先們留下來,也算是對我們的一種告誡。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要牢記祖先們留下來的俗語,同時,為了我們身邊家人朋友們的健康,也記得提醒一下他們。

而這第二句俗語,小編要為大家說的是: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大家都知道,在農村的各個地區都有著自己不同的風俗,而對於死人的埋葬方面,農村人也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講究,他們認為,只有遵從這些風俗習慣。

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先人們的保佑,我們在生活中才能夠一帆風順。這句俗語是說,在農曆逢「七」的日子,我們不能夠埋葬自己的父親,而在農曆逢「八」的日子,我們不能夠埋葬自己的母親。

雖然對於這句俗語,並沒有許多的要求和講究,但是,畢竟流傳了那麼多年,人們早就已經習慣了,所以,歷史是在今天,有的農村人們,依舊根據這樣的俗語而進行著行事,也許,這樣做,不僅是對這種風俗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先輩們的尊重。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兩句俗語,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聽說過呢?如今,我們的長輩們很多都已經死去,而對於這些曾經的俗語,已經很難在我們的耳朵裡聽到了,即使實在農村,也只有老一輩的人們還說些俗語。

稍微大一些的人們,已經很少記得那些農村的俗語了,而我們,也只能在自己才能夠追尋兒時那熟悉的俗語。

相關焦點

  •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說的是什麼,背後有什麼寓意?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說的是什麼,背後有什麼寓意?文/松松談歷史隨著現代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和人類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很多現代人都已經不相信所謂的俗語了。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選擇到城市裡來打工,做生意等養活自己和家人,所以留在農村的人也越來越少。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有根據嗎?
    而在這些農村文化中也有很多文化,一些老祖宗給我們的道理,通過俗語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農村俗語: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  ,是何意?有根據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是說父母去世之後,下葬他們的時間。  那麼這句話中的七和八,又指的是什麼日子呢?
  •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但這個葬禮也不是隨便就辦的,也有一些禁忌和講究,老一輩的人還說過,「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有何說法呢?我們來看一下。 字面意思就是在說,農曆當中帶「七」的日子不能去下葬去世的父親,分別有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說是這有「犯七」的意思。因為在古代的喪葬習俗中,「七」這個數字是不容冒犯的。
  •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真的有道理嗎?
    既然是大眾文化,那麼這麼俗語中有蘊含真正智慧的,也有含有封建迷信的,也有為了一己私利結果卻被廣為流傳了的話,也有一些片面的俗語,像「寧可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這句俗語可能在古代被人們所遵循,重視,但是當在當代社會,人們大多是自由戀愛,男女之間彼此相愛,性格相投,所以基本上沒有人會因為年齡的關係成為兩個家庭結合的難題。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話說的是什麼
    由於常年的在外打工,對於自己家鄉的一些事情也會逐漸的消失,那些過去家鄉說的俗語,很多人都已經忘掉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農村的幾個俗語,你能夠理解都說的什麼嗎?農民自給自足1.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句話看字面意思不難以理解,但是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啥含義?為何要這樣說?現代生活的緊湊,讓人們除了抓緊時間去掙夠生活的本錢之外,再也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就更不要說那些從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之談,就更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認認真真地感受,一句短小的話裡,是用多少人多少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 古語講「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看似毫無道理,但卻人人遵守
    在中國的古代,雖然說農民在社會中的地位比較低,但是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比較有意義的俗語,在農民間傳播。很多古話甚至一直流傳至今,這些古話都反映出了古人的大智慧。第一句話「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在農曆日期含七的日子,不能將父親下葬,例如初七、十七、二十七這幾天,而母親同理,就是八、十八、二十八這三天。
  • 風水師孫立忠釋解喪葬民俗「七不出.八不葬」
    在東北以及很多地區流傳著「七不出,八不埋」(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民俗說法。就是指農曆逢七或八。這個民俗到底是據何而來呢?真正知道的寥寥無幾,今我獨家為您釋解!「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根據「諧音」的寓意而定的,就和我們過年做菜必須有魚一樣,寓意著年年有餘。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小小俗語看出農村文化在農村,人們對於俗語很是「痴迷」,俗語也成為了農村必不可少的部分。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
  • 俗語: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啥意思?地空和「天空」有何講究
    古時候,蓋房子和挖墳下葬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有著特別多的講究,人們根據這些講究演變成了能夠口口相傳的俗語,也就是說俗語來源於生活,俗語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講的是什麼?天空啥意思?有哪些講究?
  • 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細想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想出來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探尋,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草木不茂不葬墳所謂的「草木」是指青草和樹木;而「不茂」是指不茂盛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地方才會出現青草和樹木不茂盛的情況呢?
  • 董永《賣身葬父》,被世代傳頌,今《賣身救父》咋不靈光了呢?
    01、古有董永《賣身葬父》被世代傳頌我們熟知的《天仙配》,原是對極其孝敬的董永的獎勵。董永家裡很貧窮,父親死後沒有錢入葬,就變賣自身借錢安葬父親。去財主家做工抵債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仙女化身),主動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夫婦一同到了財主家。主人要求織出三百匹細絹才可以抵債。他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任務。
  • 老人們常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地空」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人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蓋房子,從選址到動工日期都會找人看一看,如果說房子是給活人住的,那麼給去世的人蓋房子就叫「打墓」,當然都是要選日子的,有句農村俗語叫「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古人講「男怕咳,女怕拉;生妻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類不斷的探索讓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在探索的過程中,廣大的勞動人民也總結出了很多社會經驗,這種社會經驗用最直白的話說出來,就成了現在農村地區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老輩說俗語,今天我也要和大家說句俗語——「男怕咳,女怕拉;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最開始我也不明白,直到後來聽完老輩講,我才知道其中的意思。
  • 為求好風水寧背不孝罵名:宋人如何「尋龍點穴」久喪不葬
    雖然夫妻合葬墓以目前考古發掘來說相當常見,但有「過仙橋」設計的並不多。中國的喪葬風俗,到宋代時有了許多轉變,其中一個特色就是久喪不葬。漢唐兩代,久喪不葬的例子極少,最晚都會於一年內將過世的親屬下葬。 到宋代時,因為經濟條件、好風水難覓與歸葬故鄉路途遙遠,讓久喪不葬開始變得普遍。
  • 古人葬法瞎講究,有個蜻蜓點水穴,你聽過嗎
    古代的中國,有重喪葬習俗,不管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視之為人生頭等大事,所以歷朝代的陵寢大都奢華無比,這也是由於古人視死如生的觀念造成的。因為先人有好的歸宿,後人自然會跟著有福氣,所以但凡有些地位的人家,都會請風水先生選一處風水寶地,位置選好之後,最重要的當屬葬法了,這個也是很有講究的,擇天地之位,人之運數,定下五行歸位的葬法,例如古代的龍淹葬、菊花映月葬等等,當然最有名的還是英叔電影中的蜻蜓點水葬。蜻蜓點水穴,寓意蜻蜓點水,兩頭兼顧,希望後人事事如意,一帆風順。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數字外別有深意
    文/老吳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有人認為農村的俗語也淺顯,根本不需要深入去研究,基本上一聽就知道在講什麼?但農民的智慧真的可以讓你這麼小瞧的嗎?老吳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十個中有八個不懂得內在的含義,不信你來試試。這俗語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送終、入殮、堂祭,閒話信陽傳統葬俗
    哭喪棒的材質比較講究,如果是父喪用竹,母喪則用桐,取父節在外、母節在內之意,哭喪棒上用白紙條纏繞。孝子要身系草繩或纏黑紗,穿草鞋或白面布鞋,有的地方赤腳不穿鞋。光山新縣等地,男性死了,孝鞋口左邊披臉子,女性死了則為右邊,父母雙亡則為雙邊。接著給死者沐浴,前身七次,後身八次,有的前後各擦三次,接著穿上壽衣後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