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說的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每日農業資訊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地區以前有很多寺廟,這些寺廟往往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山裡或者是荒郊野外,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說「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 這些話。這些話在農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按照我國的習俗,一般人們的住宅都是離教堂、寺廟、墳場

在我國普遍有這樣的觀念:住宅最好遠離之類的地方,這些地方一般都是比較遠的,大家覺得如果住在這樣的地方很不吉利,對家庭的發展也不好。從科學的角度考慮的話,就是說這些地方的磁場或者說是氣場會影響這些地方的生態環境。

「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居住在寺廟前面的話這個家庭就會變得貧窮,如果住在寺廟後面的話就會變富,假如住在寺廟的左側和右側,那麼這個家庭就會對家裡的女主人不利,家庭會出現孤兒或者說鰥夫。這句話聽起來滿滿的封建迷信,但是能夠從千百年一直流傳到現在,說明還是很有道理的,所謂存在及合理嘛。

如果說在寺廟的附近居住,寺廟裡面經常會有一些活動,並且還經常會早晚撞鐘,這些都會影響附近的人的作息時間,時間長了就會對人體產生幹擾,會出現各種身體問題。

有人做了統計之後發現,如果經常住在寺廟周圍的話,這個家庭就會逐漸被孤立,家庭成員也會出現精神分裂和抑鬱症等疾病,時間久了,非常壓抑,最後會走極端,性格會變得更加暴躁或者是兇殘,那些比較老實的人呢反而會經常被欺負。

我們國家宗教自由,因此在全國有很多的寺廟,大家不信可以看看自己的家鄉,是不是住宅都離寺廟很遠?歡迎大家隨時交流。

關注我,三農財富資訊搶先得!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廟上的門,接血的盆,姑娘的嘴唇,火燒雲」什麼意思?
    對於農村老話「廟上的門,接血的盆,姑娘的嘴唇,火燒雲」,其實就是農村「四大紅」的一種說法,都是指的生活中常見的紅色事物而已!下面就簡單聊一下,僅供參考:這句農村老話的理解要知道,廟上的門往往是紅色的,接血的盆也會因為有血而是紅色的,而對於姑娘的嘴往往都愛塗紅也是紅色的,最後說到的「火燒雲」更是紅色的!因此被稱為農村「四大紅」之一!
  • 伍子胥傳說和「帶信廟」的由來
    &nbsp&nbsp&nbsp&nbsp不管是什麼原因,伍子胥最終過了昭關,且成語「矇混過關」也由此而來。而伍子胥過昭關還有一段伍子胥和浣紗女的傳說故事,這個故事的發生地至今也有爭議。
  • 臺灣陰廟求財野史
    人一有閒錢就想搞點什麼,錢生錢還不夠過癮,就只能賭上一把,狂買彩票。當時的臺灣政府有發行一種名為「愛國獎券」的彩票,從業者為了獎券的促銷,便規定,若彩券的後兩位與當期開出的特等獎號碼最後兩位相符,便可以獲得獎品。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
  • 「悠悠分水」百歲坊村中的福佑廟
    任憑保長多次去說遷墳,磨破嘴皮也無濟於事。有一年冬天,在落過一場大雪後的晚上,地面上已經積雪三寸厚了,村裡有人穿了一雙特製的大草鞋,他把草鞋倒穿在布鞋的外面,走上象山的土地廟內,把土地公公背下山,進村後把菩薩放在王家墳地上。這樣在雪地裡留下腳印痕跡,完全是下山的草鞋痕跡。第二天早上,有人特意在村中宣揚說:「土地菩薩自己從象山走下來,到村裡王家墳地裡。
  • 西部地理:雍古氏家廟碑,出將入相的趙世延家族
    ,去尋找一通名為《敕賜雍古氏家廟碑》的碑刻。  很快,記者就看到了一座村人自建的袖珍碑亭,亭中便是大名鼎鼎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敕賜雍古氏家廟碑》,俗稱趙世延家廟碑。該碑由碑首、碑身、碑座構成。碑通高4.3米,寬1.3米,厚0.42米。碑首高1.3米,拱形頂,上覆六龍盤踞,威武壯觀,正面篆《敕賜雍古氏家廟碑》,背面書《大元敕賜之碑》。碑身正面四周陰刻串枝蓮紋,正文楷書,自右向左共1200多字,除個別字殘損外,基本完好。
  • 【古祠】家廟巍峨萬世芳——記石湖村湯氏家廟
    湯氏家廟位於炭步鎮石湖村。石湖村因村前一河湧伴大湖,湖底全為大石,故定村名為石湖村,河湧名為石湖湧。湯氏家廟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距今已經有140餘年歷史,是大石湖三村共有的古文化瑰寶。定址後,周邊留有廣闊場地,幾經族人努力,終於在同治十年完成家廟工程。湯氏家廟為五間三進兩青雲巷模式,主體門面寬41.5米,深度52.3米,主體佔地3.5畝,另有附設偏房,合計佔地面積近4畝。家廟大門寬2.83米,上有匾額陰刻「湯氏家廟」四個大字,上款為「同治十年辛未孟冬上浣立」,下款「十五世孫世光敬書」。
  •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脫口而出這句話,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呢?在比較憤怒的情況下。例如有人對某個公司領導說,你們這個公司真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其實就是在埋怨這家公司內部管理混亂,人員情況複雜,正氣得不到弘揚,歪風邪氣滿天飛的狀況。那具體怎麼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中國是盛行佛教的國家,各種大大小小的寺廟遍地都是,但是寺廟一般都規模不大,且建在比較偏遠的山上或者郊區。
  •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中新社南安3月8日電 題: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 無極有個介子推廟
    要說山西有,那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介子推是晉國人。為什麼無極縣有介公廟呢?楊家莊與介子推又有什麼歷史淵源呢?無極縣介子推廟位於楊家莊村后街西頭路北,東西長20多米,南北長30多米,坐北朝南,有前殿和後殿。介廟雖然面積不大,但在一個村莊倒也顯得氣魄雄偉。75歲的楊家莊老人楊瑞章說,前殿正門兩邊供奉有彌勒佛等,後殿正門供奉有介子推的神像,足有兩米多高。
  • 南安石井鄭成功廟:傳承英雄精神 促進閩臺交流
    勝跡名片  石井鄭成功廟坐落於石井鎮鰲峰東麓,距離鄭成功紀念館數十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該廟於1998年八月廿七舉行興龍大典,2004年主殿工程竣工。在鄭成功廟管委會主任鄭明利的帶領下,記者拾階而上,駐足廟宇前,面朝大海,只見海岸邊停泊著數艘船隻。隨後,記者參觀了主殿。主殿面寬五間,硬山頂三重簷仿古建築,雕梁畫棟,巧奪天工,前有青石大龍柱八根,兩旁及殿後則有十八支大石柱環繞。在鄭成功廟左邊則是三進宮殿式建築的南安鄭成功紀念館和規模宏大的鄭成功碑廊,三者交相輝映,形成閩南獨具一格的仿古建築群。
  • 江西寧都孫氏家廟,孫中山先生祖祠,曾公勘擇主發貴
    鳥瞰孫氏家廟據孫氏家譜史料記載和文物考證,孫誗為孫中山先生第三十五代先祖。孫誗後裔一支孫友松遷居廣東,孫中山先生,系孫友松之後。孫氏家廟門樓孫氏家廟,位於寧都縣東南部的青塘鎮,孫氏家廟始建於唐末宋初,明嘉靖年間重修過,現存建築為清代中晚期重建的。
  • 探訪廈門鄭成功廟:緬懷兩岸共有的歷史
    探訪廈門鄭成功廟:緬懷兩岸共有的歷史 2015年03月04日 10:10:57  來源:東南網   一條文化交流的紐帶
  • 陳春妃&顧奔馳:他們用絲線拉起了一個光譜廟行
    希望通過同時在寶山眾文空間和廟行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展覽,把廟行鎮的周圍綠地和整個文化板塊都聯動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區域的文化藝術活動地帶。當代藝術上海會系列報導展覽中參與的藝術家。 寶山眾文空間外部是藝術家陳春妃和顧奔馳根據周邊的環境因地制宜,用五彩的絲線圍繞眾文空間的綠色廊柱拉出了一個光譜廟行。
  • 千名海內外嘉賓到南安石井鎮鄭成功廟祭祀
    鄭成功廟祭祀大典。­  「鳴炮,奏樂,就位……」昨日上午,鄭成功陵園拜謁儀式結束後,海內外嘉賓前往石井鎮,在鄭成功祖廟舉行進香活動,遵循古禮共同祭拜、緬懷民族英雄鄭成功。­  本次祭祀大典由石井鄭成功廟與臺灣10座鄭成功宮廟聯合承辦,共有海內外嘉賓1300多人前來祭謁,其中臺灣嘉賓近400人。­  在臺灣,民眾把鄭成功奉為「守護神」,鹿耳門、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鄭氏家廟等與鄭成功相關的文物遺蹟遍布島內,供奉鄭成功的祠、廟、堂有170多處,信眾達200多萬人,他們每年都會組織回到大陸的鄭成功陵園和祖廟進香拜祭。
  •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是全臺境內最著名的鄭成功祠,也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座。祠廟將建築與庭院結合,環境優美,建築別致,還可尋得一些日治時期的遺韻。如今,這裡不僅是來臺遊客必參觀的一處熱門景點,也是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和臺灣島內唯一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專祠。
  • 滑縣後大寨關帝廟無頭石龜的傳說
    當時周邊集鎮排列,有一丁(欒)、二白(白道口)、三留固之說,而合興集超過丁欒,可見其規模之大。合興集有一廟會,名日「花桃會」,影響力輻射周邊 幾百裡遠。元朝末年,朝廷擔心合興集人多生變,派軍隊對當地漢人進行屠戮驅逐,合興大集從此關市。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於此定居,形成現在的後大寨、中大寨和南大寨三個村莊。
  • 千年舜帝陵廟大修完畢 嶄新容顏傳頌「德孝文化」
    原標題:千年舜帝陵廟大修完畢 嶄新容顏傳頌「德孝文化」   新華網太原3月17日電(記者王學濤)在山西運城市區北行15公裡的鳴條崗西端坐落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舜帝陵廟。該陵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現存建築群為元代至民國時期,從2010年起至今,文物部門對10餘處建築進行了整體修繕,目前維修工程結束,千年舜帝陵廟以嶄新容顏傳頌「德孝文化」。  運城市鹽湖區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韓世榮告訴記者,舜帝陵廟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分兩期實施,2010年國家投資114萬元對舜帝陵廟正殿及鐘鼓樓進行落架維修。
  • 光影之祭祀洛河神的鞏義河洛廟
    文/圖 周鑫鞏義河洛廟,又稱「河瀆廟」、「神北大王廟」、「河洛大王廟」,位於河洛交匯處神北灘頭,是祭祀洛河神黃大王的的地方。黃大王,即黃守才,明末清初偃師人,因治水有功被封為王,民間視他是洛河神的化身,稱其為黃大王。
  • 「分屍」式信仰並不罕見 舜王神像內臟被搶造廟
    不過周遭林木茂密,竹尾森森,一種山野的清曠吹拂著身心,加上村民們表現出非常濃烈而虔誠的信仰神色,讓我不禁也興致高昂起來。  幾個老成人用很難懂的山裡話急切地對我們講述著他們村舜王老爺神像和廟宇的來歷,大致意思是說:當年鎮上那個舜王廟興建的時候,是湖墩所在的孫岙一帶的書生孫顯廷首倡並主持的,因此孫岙一帶在當地因舜王信仰而形成的30餘個社中位列頭名,每次舜王菩薩出巡,必須等他們頭社到了才能「起馬」。有一年頭社遲到,其他諸社等不及就起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