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家廟巍峨萬世芳——記石湖村湯氏家廟

2021-01-21 天下湯氏一家親
點上面「天下湯氏一家親」加入湯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湯;請點擊上面天下湯氏一家親」關注,擁抱中華湯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湯氏文化,共建繁榮湯氏,傳播湯氏正能量。


▼熱點推薦閱讀:湯姓,了不起!湯家人轉起來!

湯氏家廟位於炭步鎮石湖村。石湖村因村前一河湧伴大湖,湖底全為大石,故定村名為石湖村,河湧名為石湖湧。湯氏家廟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距今已經有140餘年歷史,是大石湖三村共有的古文化瑰寶。

石湖村湯氏家廟

同治年間,忠孝兩全、滿腹經綸的坎頭社湯金銘,得中拔貢生。為弘揚祖德,發起了建祖祠設想和號召,組織了籌建組,村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金銘公四處奔走,聯繫祖祠事務。經徵諸宗親,集思廣益,認為村名來自村中之大石湖,所以家廟選址在大石湖畔之南。本村發源來自河南,故宜坐南向北。古時祖祠一般只能以宗祠、祖祠、公祠命名,但湯姓由於一世祖綱公起便為中衛大夫,後代連續皆有官爵,特別是六世祖丹山、龍山圴為三品中議大夫,得皇恩賜建「湯氏家廟」殊榮,藉以彰其祖德,蔭其後人。因此族人決定:在全村的中心地帶,坐南向北以追懷故土,東迎紫氣西沐彩霞,面對大湖以招財生息,背靠青山以利根基永固。定址後,周邊留有廣闊場地,幾經族人努力,終於在同治十年完成家廟工程。

湯氏家廟為五間三進兩青雲巷模式,主體門面寬41.5米,深度52.3米,主體佔地3.5畝,另有附設偏房,合計佔地面積近4畝。家廟大門寬2.83米,上有匾額陰刻「湯氏家廟」四個大字,上款為「同治十年辛未孟冬上浣立」,下款「十五世孫世光敬書」。大門左側有2008年8月花都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頒發的「花都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的牌匾。屋簷下的牆體上繪有壁畫,封簷板、蝦公梁、雀替、柁墩上雕龍畫鳳,精細奢華。

走進大門,左邊牆上有門官,一個嵌入式神龕,記述1986年時因徵地牽涉李劉太婆之遷墳事宜和尋找五世祖觀錫公祖墳事宜,右邊牆上以雲石刻有捐款芳名錄。大天井為石板鋪地,種有雞旦花等樹木,兩側為抄手遊廊。笫二進廳房之間兩條青雲巷,廳中掛大紅牌匾「垂裕堂」,寓意垂名百世,裕滿千秋。兩柱上掛楹聯一對「大學明新善齊家可治平,中庸仁智勇達道本常經」。此聯既可勵志,亦作南遷第十七世開始之後人排輩。第三進為祖堂,正中擺一香案,古時有神主位。由於湯氏家廟曾作垂裕小學校址幾十年,內部格局多有改動,雖經1995年瓦面小維修,大的變動也不便恢復,略顯殘破。湯氏家廟現一般只在每年正月十六元宵遊燈時才開門拜祭,屆時香火鼎盛,萬人聚匯,百獅拜廟,甚為壯觀。

湯氏家廟為「炭步八景」之一,從當年詩人的吟詠中可見一斑:

家廟巍峨屬姓湯,

規模宏偉惹人看。

七十二門分大小,

十八廳房九井場。

垂裕年年多俊傑,

石湖代代眾書香。

後人一展風雲志,

長青作史萬流芳。

古藉有云:夏商之末有諡法,堯舜禹湯皆名也。商湯王是上古「堯舜禹湯」四大名君之一,湯氏當以此為豪。然則時移世易,湯氏曾為王族,後來周朝興起,又經歷代戰亂,湯氏受擾良多,不少改姓遷徏,分布華夏大地。傳至宋朝,湯氏聚居河南河北之中山郡、範陽郡較多,故湯姓主堂號中山堂,至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湯姓排名第九十位。

第四子湯穆定居石湖村塘唇社

南宋時,因金人犯境,宋高宗南遷,時任淮東參議刑部山西清吏司員外郎,加封中衛大夫之湯綱,因戰亂攜弟湯維、湯統、湯紀等人,於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南遷到南雄古驛道旁之始興縣牛田坊十四圖沙水村暫住,眾人因懷念故鄉而將開封府祥符縣之珠璣巷用來稱呼暫居地。又至南宋開禧元年(1205),因胡妃亊件,珠璣巷九十七戶,三十三姓再度向南大遷徏,湯姓遷到順德大良古蓢橫江,稍事休整,分赴各地。綱公到南海縣和順胭脂塘暫住數年後,綱公八十三歲老逝。其第四子湯穆字緝熙號敬止,定居石湖村塘唇社。因村前有一河湧,河湧中有一大湖,湖底全為天然大石,故定村名為石湖村,河湧名為石湖湧。此處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實為耕讀宜居寶地,開基至今已約八百年。

綱公之孫湯義字適中號聯山,生四子,長子寬一早殤,次子寬二字公煥號居湖,留居石湖村,是石湖村之祖;三子寬三字公貴號悅湖,遷居石湖山村,為石湖山開基祖;四子寬四字公旋號隱湖,遷居茶塘村,是茶塘村開基祖。花都炭步三大湯姓村,全部追奉湯綱(生於1131年)為南遷後一世祖。後來炭步湯姓村皆開枝散葉,分赴各地繁衍。

挑頭石雕

在大石湖村之第五世祖湯觀錫號三朝奉,生三子,即後來之石湖三山大房。長子湯輔,號丹山,文武全才,誥授中議大夫;次子湯弼,號龍山,文武全才,加封中議大夫;三子湯佐,號瑞山。三山大房之後裔九社:丹山房邊頭社、中社、塘基頭社;龍山房:塘唇社、坎頭社、東向社、格橋社、赤嶺社;瑞山房:杞崗社,瑞山後人大部分遷往清遠洲心。現在為方便地域管理,原來之大石湖村分為三個行政村,即石南村(含塘唇、邊頭)、石湖村(含中社、塘基頭、坎頭、東向)、紅峰村(含赤嶺、格橋、杞崗)。

大石湖湯姓素有耕讀遺風,人才輩出,代代有功名。據載:

一世祖湯綱,字延壽,號中山。任淮東參議刑部山西清吏司員外郎,加封宋中衛大夫。

二世祖湯穆,字緝熙,號敬止。任刑部山西清吏司員外郎,加封宋中衛大夫。

三世祖湯義,字適中,號聯山,馳封宋中議大夫。

四世祖寬二,字公煥,號居湖,誥贈宋中議大夫。

五世祖湯觀錫,號三朝奉,誥贈宋中議大夫。

六世祖湯輔,號丹山,觀錫公長子,文武全才,元朝進士,花縣誌記誥授中憲大夫,族譜記誥授中議大夫。

六世祖湯弼,號龍山,觀錫公次子,文武全才,元朝武舉人,誥授中議大夫。鎮守中山海防廿六年。

七世祖湯應韶,字元音,號硤石,龍山公次子,進士承德郎,年代失考(坎頭社)。

七世祖湯銘,字仲容,丹山公長子,貢元。

八世祖湯伯成,仲容子,庠生。

九世祖湯名正,字世明,號漁隱,伯成長子,明宣德八年誥封刑部山西清吏司主事(邊頭社)。

九世祖直毓,號耕逸,伯成次子,貢生(中社)。

十世祖湯行素,字性方,漁隱次子,明永樂(1414年)甲午科舉人,授江南江寧府溧陽縣正堂,欽取山西刑部清吏司主事,後轉員外郎,升陜西行軍都副帥加封中憲大夫(邊頭社)。

十一世祖湯麟,字啟瑞,號模庵,性方次子,南海庠生,明朝宣德壬子科副榜,徐聞縣訓導(邊頭社)。

湯樂素,貢生(中社)。

湯半耕,貢生(塘唇)。

湯石叟,貢生(中社)。   

湯金銘,坎頭社人,拔貢,湯氏家廟建設發起主持人。

湯允良,字俊三,清朝藍翎五品奉直大夫(塘唇社)。

湯海山,五品頂戴藍翎候選州同奉直大夫(塘唇社)。

湯國禎,號雨溪,清同治賞戴藍翎五品銜光祿寺署正,奉直大夫(邊頭社)。

湯藻鎏,附貢加捐花翎五品銜,廣東諮議局議員(邊頭社)。

湯藻芳,附貢加捐花翎五品銜,廣東諮議局議員(邊頭社)。

還有邊頭社湯皆所等鄉賢,爵祿石碑已失,因記錄收集不詳。坎頭社有兩石碑只看到中舉年號,人名模糊不清,故很多先賢未能錄入。

--湯允舉、湯國禎兄弟的故事--

邊頭社湯允舉、湯國禎兄弟二人,少年睿智,長成從商,收入頗豐,但為人樸實,衣衫不華。以前,廣州至白坭圩,只憑巴江河上一客船往還,船主獨家生意,價高刻薄,乘客亦不敢妄言。一日,湯國禎因商務勞頓,偶感風寒,廣州坐船回鄉,欲坐較好位置小憩,徵詢船主求一通融,同船乘客亦美言相幫。船主見其衣冠不華,奚落說你是何等人,若要好位子,除非你自己買船。湯國禎再三要求無果,知船主狗眼看人低,便說你如此不近人情,以後肯定要執笠。幾天後,允舉、國禎兄弟買來豪華新船,並張帖告示:凡來回廣州辦事探親者,一律免收船費,中途還派大包。因此,窮人們以後都爭相乘坐此船,原來的狂妄船家生意蕭條,只好自嘆倒黴,關船大吉。

湯氏家廟屋梁木雕

湯允舉、湯國禎兄弟樂善好施,造福鄉梓。見本村至炭步圩,本村至五和圩之路,似九曲迴腸,窄小泥濘,村人趕集,田間午餐,日曬雨淋,無處可避,於是自籌資金,沿途鋪好麻石路,中間設一涼亭,義贈茶水,以利鄉親小憩。兩兄弟修路築亭義舉,至今傳為佳話。

--龍山公暮年娶妻--

  六世祖龍山公,字弼,是觀錫公次子,生於元朝大德乙已年(公元1304年)。文武雙全,青年中舉,受任駐守中山海防二十六年,加封中議大夫。雖則為政清廉,因元配曾氏持家有道,至龍山公功成歸隱之日,積得薄資家財,有房屋數間,良田幾十畝。當時元末明初亂世,元配所生長子應章,失落廣州,生死未卜,女兒已嫁鄰村。龍山歸隱,獨守田園,雖則衣食無憂,深感人生寂寞。女兒孝順,闔府請老父同住,侍奉終老。龍山自忖,自己遺產終須女兒繼承,便收拾細軟,包裹好田房契約,至女兒家中。一日,兩親翁並坐石階前,外孫叫吃飯。龍山公武將出身,體健敏捷應聲而起,親翁稍慢步遲。外孫扶起其爺說:「我叫我爺,非呼你呀!」外孫童言無意,老人聽者有心。龍山公心如壓石,晚上輾轉難眠,自思寄人籬下,非為久計。次日女兒幾次叫吃飯,公皆說肚痛無胃口,並說以前凡遇此情況,便將上次給你那布包蓋於肚腹,即可生效止痛。女兒便將契約包裹交回,少時腹痛即除。龍山公說:看來在此尚屬不便,又怕麻煩親家女婿,老人還是落葉歸根為宜。於是別女而回,其時元配曾氏已逝,龍山亦有續弦之意。

雕梁畫棟

一日閒暇探女,偶見一姑娘在田間拾螺。龍山公與之調侃,問所拾之螺有仔嗎?答:螺仔很多呀!龍山公滿心歡喜,覺得回答意頭很好,又思自己年近七十,雖有一子但多年失散,恐怕後繼無人,若得此女,可解愁懷,於是偷偷將銀兩放於拾螺筐內便轉回。姑娘回家後,父母問其銀兩原委,姑娘如實相陳,兩老知女已受聘。又過幾日,龍山公再次探女,飯後已天黑,只好留宿女兒家中。後見一老婦,拿著草灰籮進來,叫龍山公若要小便,拉到草灰籮便可。次日早晨,老婦拿回草灰籮,見籮之近處無水痕,遠處則有水射深窩,甚喜。原來上次所見姑娘,與龍山公女兒之夫家是同村,早已認識龍山公,使人試其身體健康功能。於是姑娘父母同意將女兒許氏許配龍山公為淑德夫人,後人稱之為田螺婆。田螺婆生下次子應韶字元音號硤石,官至承德郎,是坎頭、赤嶺、東向社之祖;三子應佾字元儀號泰山,是塘唇、格橋社之祖,從此龍山房枝繁葉茂,世代榮昌。龍山暮年娶嬌妻續香燈的故事,也為後人稱頌。龍山公暮年有詩:

老桂婆娑七十春,

春來又發二枝新。

興詩立禮憑誰教,

鑿井耕田也共勤。

感得兒孫傳後裔,

愧無羮餅奉先人。

嗚呼老矣何煩惱,

自有沾天雨露恩。


--現代獅王湯祖宜--

    湯祖宜,石湖村中社人, 8歲時就光著腳丫開始學習舞獅,迄今已有73個春秋。當年拜師學藝環境相當艱苦,師傅的嚴厲又近乎苛刻,很多師兄弟都忍受不了高強度的訓練中途退出,只有他憑著良好的稟賦和頑強的毅力堅持了下來。很快,他成為師傅的得意高徒,在各大表演中擔當主角,獅頭獅尾他都舞得惟妙惟肖,名震一方。

文武百官

     湯祖宜十九歲便當上石湖鄉長,參加各級體育比賽,拿過多次獎項。他經常帶領獅隊去佛山、廣州等地取經和交流,只要一見到新的招式和動作,他就會記錄下來。然後,他會整理好照片和文字,博覽眾長,創作出適合自己獅隊的招式。為了將舞獅藝術傳承發揚下去, 1968年,他自掏腰包在石湖村組建了石湖獅隊,不收學費收徒授藝,他曾教出八代高徒。當時物質條件異常貧乏,甚至連獅頭都沒有,他們就用繩子綁著竹簍練習。每逢年節和慶典,這幫年輕人就活躍在祠堂和街巷,給大家帶來喜慶和歡笑。從1968年到現在,石湖獅隊村民表演舞獅從不間斷,不管是文化大革命前還是改革開放後,獅隊已經成為石湖村民不可或缺的娛樂方式。

    湯祖宜八十多歲依然身康體健,健步如飛。他首創女子獅隊,強化遊燈規模。多次參加醒獅匯演比賽,迭出奇招。湯祖宜為傳承家鄉風俗文化努力奉獻,成為不可多得、受人敬重的長者。

大石湖以前流行很多民俗,如端午扒龍船、中秋燒禾樓、太公分豬肉、中秋分魚、重陽敬老宴、元宵、清明節聯宗祭祖等,如今保存較好的有遊燈。

蝦公梁上石獅

石湖遊燈時間,歷史上定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晚宴後,取十五月亮十六圓之意。以前各社在正月十六前各自本社遊,正月十六整個大石湖村集中遊遍九社。現在正月十六各社集體晚宴後,先到湯氏家廟拜祖,然後分散各回本社遊。屆時許多外出遊子同時歸宗省親拜祖,萬人歡慶,火樹銀花,鞭炮齊鳴,擂鼓舞獅,湯氏家廟內外壯觀非凡。有《石湖遊燈》記其盛況:

三山九社慶遊燈,

四海八方聚土聲。

對酹祠堂千盞醉,

同心敬祖萬般情。

雄獅領路鳴鞭炮,

擂鼓敲鑼秉燭行。

老少元宵迎吉歲,

煙花盛放報天庭。

讚賞碼

小編整理不易,

支持湯家,敬請打賞!多少隨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讚賞碼進行打賞

感謝您對湯家事業的奉獻與支持

(您的捐助將全部用於湯家平臺建設)

相關焦點

  • 【古祠】 湯氏家廟突然受損,風雨無情人有情
    了解花都從這裡開始炭步鎮之大石湖村現分為石湖村、石南村、紅峰村三個行政村,分丹山、龍山、瑞山三大房,共九個社
  • 西部地理:雍古氏家廟碑,出將入相的趙世延家族
    2010-04-15 17:08  編輯:王睿君   雍古氏家廟碑  禮縣城關鎮南關村  《雍古氏家廟碑》(局部,去尋找一通名為《敕賜雍古氏家廟碑》的碑刻。  很快,記者就看到了一座村人自建的袖珍碑亭,亭中便是大名鼎鼎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敕賜雍古氏家廟碑》,俗稱趙世延家廟碑。該碑由碑首、碑身、碑座構成。碑通高4.3米,寬1.3米,厚0.42米。碑首高1.3米,拱形頂,上覆六龍盤踞,威武壯觀,正面篆《敕賜雍古氏家廟碑》,背面書《大元敕賜之碑》。碑身正面四周陰刻串枝蓮紋,正文楷書,自右向左共1200多字,除個別字殘損外,基本完好。
  • 江西寧都孫氏家廟,孫中山先生祖祠,曾公勘擇主發貴
    鳥瞰孫氏家廟據孫氏家譜史料記載和文物考證,孫誗為孫中山先生第三十五代先祖。孫誗後裔一支孫友松遷居廣東,孫中山先生,系孫友松之後。家廟後方來龍此次筆者考察的是孫氏家廟,主發貴,也是曾公所作。傳說曾公在建造孫氏家廟期間,孫家老婆招待十分周到,並且準備了雞腿給曾公回家路上當乾糧,曾公在路上吃著雞腿很感動,就返回孫家再做門樓,貴就貴在門樓。
  • 我國「最委屈」的山,被尊為「皇室家廟」,卻不是五嶽之一
    我國「最委屈」的山,被尊為「皇室家廟」,卻不是五嶽之一。這座山就是武當山, 在許多遊客心中,這座山是有名的景點代表,也是中國地區文化內的重要山川景點,在山川的任何文化發展中,其實都是值得稱讚的,當然這座山本身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我國「最委屈」的山,被尊為「皇室家廟」,卻不是五嶽之一。
  • 郫縣6旬老人捐出200年前家廟地契 家裡藏上千老地圖(圖)
    郫縣6旬老人捐出200年前家廟地契 家裡藏上千老地圖(圖)   經專家鑑定,郫縣六旬老人收藏的這份地契有一定研究價值  杜長明展示他收藏的書籍  昨日,68歲的杜長明致電成都檔案館說,他收藏了一份清乾隆五十八年的家廟地契,希望得到檔案專家的鑑定
  • 福建牛田中華龔氏家廟隆重舉行晉祖祭祀大典
    據悉:2020年12月30日,福建省牛田龔氏家廟晉祖祭祀大典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龔氏宗長、宗賢、宗親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莊嚴而神聖的時刻。
  • 伍子胥傳說和「帶信廟」的由來
    &nbsp&nbsp&nbsp&nbsp8月15日,筆者來到帶信廟村,尋訪了該村年長者之一,今年70歲的童友富老人。童友富以前是名鄉村醫生,2011年退休。他身體硬朗,精神矍鑠,講述了他所知的「帶信廟」村名由來的故事。
  •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中新社南安3月8日電 題: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 上萬信眾福建同祭"三平祖師" 臺港14家分廟電賀
    上萬信眾福建同祭"三平祖師" 臺港14家分廟電賀 2015-07-21 19:17:05臺灣、香港14家分廟發來賀電。  「東南亞等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每年都有近6萬多信眾來祖廟進香,三平祖師文化已成為中國內地與海外人士溝通聯繫的重要紐帶。」福建平和三平寺負責人周建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當天,慶典活動以「傳承光大三平祖師文化、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為主題。
  • 南安石井鄭成功廟:傳承英雄精神 促進閩臺交流
    勝跡名片  石井鄭成功廟坐落於石井鎮鰲峰東麓,距離鄭成功紀念館數十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該廟於1998年八月廿七舉行興龍大典,2004年主殿工程竣工。景點推薦封神臺、鄭成功廟  未到鄭成功廟,眺望這座三進宮殿式雙迴廊大型廟宇,錯落有致,巍峨壯觀。
  • 女子坐14層高樓欲輕生 民警一把拽迴避免悲劇發生 滻灞分局辛家廟...
    女子坐14層高樓欲輕生 民警一把拽迴避免悲劇發生 滻灞分局辛家廟派出所民警解救輕生女 2020-05-26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揭秘一千多年前金陵香爐廟慘案虢國皇太子遇害真實經過
    至此,作為虢國當時,國內最大武器營滻河兵器製造,總舵主葛洪,因,皇帝下令暫時關停有關武器製造,節省開支,用於支援金陵城建造,所以,葛洪也為自己放了長假,他準備去一趟金陵,順便去看一下金陵城築城一些近況,另外,了卻自己的一個未完成心願,那就是他,自從被朝廷重用,從河北翼州,調往長安出任滻河兵器營製造總舵主,一晃十年過去,由於,常年身處外地,這十年,也沒有回過家,
  • 千年舜帝陵廟大修完畢 嶄新容顏傳頌「德孝文化」
    原標題:千年舜帝陵廟大修完畢 嶄新容顏傳頌「德孝文化」   新華網太原3月17日電(記者王學濤)在山西運城市區北行15公裡的鳴條崗西端坐落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舜帝陵廟。該陵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現存建築群為元代至民國時期,從2010年起至今,文物部門對10餘處建築進行了整體修繕,目前維修工程結束,千年舜帝陵廟以嶄新容顏傳頌「德孝文化」。  運城市鹽湖區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韓世榮告訴記者,舜帝陵廟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分兩期實施,2010年國家投資114萬元對舜帝陵廟正殿及鐘鼓樓進行落架維修。
  • 農村俗話「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說的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地區以前有很多寺廟,這些寺廟往往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山裡或者是荒郊野外,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說「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 這些話。
  • 「悠悠分水」百歲坊村中的福佑廟
    為此,我特地去象山上砍柴,親眼目睹那座廟基的遺址,瓦礫堆上長滿了荊棘和灌木,菟絲藤纏繞在柴草上。俗話說:城裡城隍廟,村外土地廟,據此話來講,造廟是有所規定地點的,其實也不是絕對的,從百歲坊這座福佑廟來看,廟中塑有土地公公與土地婆婆的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談談這個不尋常的來歷。在清朝同治年間以後,外地人不斷搬遷到百歲坊來住,就在此地開荒耕種田地。
  •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是全臺境內最著名的鄭成功祠,也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座。祠廟將建築與庭院結合,環境優美,建築別致,還可尋得一些日治時期的遺韻。如今,這裡不僅是來臺遊客必參觀的一處熱門景點,也是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和臺灣島內唯一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專祠。
  • 臺灣陰廟求財野史
    他們去到哪裡都好,只要有廟,就會去拜拜,道家的玉皇大帝要拜,佛教的觀音菩薩要拜,漁民信奉的媽祖要拜,鄭成功也要拜,甚至上了年紀的榕樹、開村以來就存在的大石頭都會拜。臺北市蘇姑娘廟陰廟一般低矮窄小,很多的形制甚至不像一座傳統的小廟就連無名死屍,都是他們祭拜的對象,而這些供奉孤魂野鬼、防止祂們因無人祭拜而作祟的地方,就叫陰廟。
  • 千名海內外嘉賓到南安石井鎮鄭成功廟祭祀
    鄭成功廟祭祀大典。­  「鳴炮,奏樂,就位……」昨日上午,鄭成功陵園拜謁儀式結束後,海內外嘉賓前往石井鎮,在鄭成功祖廟舉行進香活動,遵循古禮共同祭拜、緬懷民族英雄鄭成功。­  本次祭祀大典由石井鄭成功廟與臺灣10座鄭成功宮廟聯合承辦,共有海內外嘉賓1300多人前來祭謁,其中臺灣嘉賓近400人。­  在臺灣,民眾把鄭成功奉為「守護神」,鹿耳門、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鄭氏家廟等與鄭成功相關的文物遺蹟遍布島內,供奉鄭成功的祠、廟、堂有170多處,信眾達200多萬人,他們每年都會組織回到大陸的鄭成功陵園和祖廟進香拜祭。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接下來我們看「廟」。 「廟」,形聲字,古文寫作「庿」,「廣」與建築物有關,所以廟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建築物,漢代以前,統治者對廟相當看重
  • .| 真情灑滿黃土地 ——記吳起縣廟溝鎮三合掌村第一書記藺文淵
    脫貧攻堅 | 真情灑滿黃土地 ——記吳起縣廟溝鎮三合掌村第一書記藺文淵 2020-05-09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