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傳說和「帶信廟」的由來

2020-11-2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伍子胥過昭關是一個古老的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其中過昭關的地點,多數資料記載是在含山縣。

&nbsp&nbsp&nbsp&nbsp伍子胥過昭關的傳說故事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是由於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把他接到自己家裡。東皋公有個朋友,名叫皇甫訥,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皇甫訥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髮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nbsp&nbsp&nbsp&nbsp而《韓非子·說林》中則說:伍子胥過昭關時,受到守軍盤查,伍急中生智,謊稱平王搜捕我,是因為我攜有珍寶,今寶物盡失。若捕我,我將說寶物被守軍搜藏。守軍畏懼,無奈放行。

&nbsp&nbsp&nbsp&nbsp不管是什麼原因,伍子胥最終過了昭關,且成語「矇混過關」也由此而來。而伍子胥過昭關還有一段伍子胥和浣紗女的傳說故事,這個故事的發生地至今也有爭議。而今天,在離含山縣古昭關約6公裡處,有個「帶信廟村」(現在地圖上為大廟,其實是60年代後,人們為說著順口,而改了名字,但現在在村民中,仍認為叫帶信廟更好,並在村口樹有「帶信廟」的石牌,以下都稱「帶信廟村」),該村名的由來就和那段伍子胥和浣紗女的傳說有關。

&nbsp&nbsp&nbsp&nbsp8月15日,筆者來到帶信廟村,尋訪了該村年長者之一,今年70歲的童友富老人。童友富以前是名鄉村醫生,2011年退休。他身體硬朗,精神矍鑠,講述了他所知的「帶信廟」村名由來的故事。

&nbsp&nbsp&nbsp&nbsp「我的祖輩都是居住在帶信廟村,從家譜上看,第一始祖就是環峰始祖,到我是第26氏子孫,按一代20年算,也有500多年了。家譜上記載,嘉慶年間曾修譜,童姓始祖曾帶入洪姓、高姓的人前來,目前,這三大姓仍是帶信廟村的3大姓氏。」童友富介紹說。

&nbsp&nbsp&nbsp&nbsp「我的祖輩都是種田的,小時候,我記得最清楚,爺爺曾告訴我關於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爺爺說伍子胥在過了昭關後,走得匆忙,突然來到一個水塘邊,就是村裡的興塘,在此遇上了一名正在水塘邊洗衣的女子。伍子胥雖過了昭關,但想到好友的朋友皇甫訥被捕,恐有性命危險,於是便請洗衣的女子,讓她帶個信,告訴守關的官兵,他們抓到的不是真的伍子胥,而真的伍子胥已經過了昭關。該名女子聽此不知如何是好,趕忙跑回家中,喊來丈夫。丈夫到來後,伍子胥拜託他帶個信,如果官兵不信,就告訴他們自己的長相,帶他們到這裡來,不然好友性命難保。這名男子答應了伍子胥的請求,並立即向昭關方向前去帶信。男子走後,伍子胥對洗衣女子說,如若官兵追來,不要告訴他們我走的真正方向,而向他們說另一個方向。伍子胥說完後,走了一段路調頭回來又和女子說了一遍,如此三次。該名洗衣女子見伍子胥心存疑慮,趁其不備跳入興塘,以死讓伍子胥放心。伍子胥看到後,萬分悲痛,立誓日後必當回報此女。此後,伍子胥在率吳兵攻破了昭關後,捐贈千金在村裡為洗衣女建了『帶信廟』,並送來一個金香爐,永世供奉該洗衣女子即浣紗女,而這個村的村名也由此得來。」童友富說。

&nbsp&nbsp&nbsp&nbsp跟隨童友富,筆者來到了位於S105線東側的帶信廟村興塘,水塘大約40畝,附近都是稻田。童友富介紹說,S105線是2008年修建的,當時修建時佔了興塘一小部分,於是興塘往東擴了一點,現在大小面積和原來差不多,仍是帶信廟村的當家塘。在興塘的東南側有個5平米左右的「小廟」,看上去和土地廟一樣。

&nbsp&nbsp&nbsp&nbsp「這就是『帶信廟』,是S105修路後村民籌資5千元左右重新建的,原來的位置在前面十多米左右。這個廟文革時曾損毀,後來村民重新修建,修S105時又拆了,後來又重建了,就是現在的,看上去和土地廟一樣,但在以前,我想裡面供奉的肯定是浣紗女。」童友富說,「我們村子還有個土地廟,也在這附近,1個村子有2個廟,這是其他村子所沒有的。」

&nbsp&nbsp&nbsp&nbsp童友富指著興塘前的S105線說:「以前,這裡全是農田,有數條羊腸小道通往昭關方向,我的舅舅住在古昭關山下離昭關黃村不遠的松崗村,小時候我去舅舅家拜年,一走就要走約2個小時,每次都讓我走得很累。我到家附近的山上割草,也要走上4、5裡路。」童友富還說:「我小時候,帶信廟村的人很少,只有十幾戶,七十多人,現在像我這個年齡的,村裡只有3人。帶信廟村現在有80多戶,450多人,面積也比以前擴大了好幾倍。不管怎麼發展,『帶信廟』的故事將一直傳承下去。」(陸炳生)

相關焦點

  • 沙市岑河東湖村尋訪伍子胥後人 範仲淹題伍相廟
    《伍乾氏家史》:辯三大公案  伍女士從小就記得一個「傳說」:在東湖「伍閣老」親戚家的橫梁上藏著一套伍氏家譜,族譜前面提到了伍子胥,有的家長曾看過。近日,我們來到東湖村,去查訪伍氏族譜的下落。在村民伍啟義家中,我們見到了用密碼箱保存的全套家譜,不過已不是傳說中的泛黃的舊版,而是1988年重修的。
  • 話說閬中:妙高鎮有座小廟叫石魚廟,廟名的由來與一則傳說有關
    石魚廟在妙高鎮原大慶鄉石魚廟村與二龍鎮原紅土場西側新豐灣村交界處的山埡,有座小廟叫「石魚廟」,廟名的由來與一則傳說有關。從前,有一商人在山埡小憩,突然聽到路下面的山坡有野雞扑打著翅膀掙扎哀鳴。事後,獵人發現網套竟套住一條乾魚,驚動了四鄰,人們認為是天降神魚於此,於是眾人籌資獻料建廟祭拜,叫「神魚廟」。日久乾魚腐爛,人們仿乾魚打造了一條大石魚,供奉於廟堂,終年香火不絕。後來人們將神魚廟改稱「石魚廟」,並立碑敘述了這件奇異之事。時隔數年後,該商販從外地經商返回,又經此山埡,見新增一廟,內供石魚,頓作驚奇。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 民間傳說:三平祖師和珍珠娘娘,水仙尊王,張公聖君和華光大帝
    今天就要來談一談民間傳說:三平祖師、珍珠娘娘、水仙尊王、張公聖君、華光大帝:三平祖師三平祖師俗姓楊,14歲出家。相傳唐代嶺南地區鱷魚肆虐成災,傷害百姓。時任潮州地方官的韓愈求教於祖師。祖師教韓愈以筆驅鱷,韓愈心領神會,寫下著名的《祭鱷魚文》。
  • 【歷史名人百科】快意恩仇,剛直悲烈的吳國國相——伍子胥
    【名人簡歷】伍子胥(?—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yún),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春秋楚國乾溪(今利辛縣西北部,傳說又叫「陰陽城」)人。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 永州古文化2:沉睡在永州渭水——伍子胥古漢文字的探源
    這無疑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它見證了當年伍氏族人集資修建明輔廟的盛舉。五、地名鏈牛角霸的地名鏈條環環相扣,構成了一條條的歷史風光帶:大王嶺的山腳下維居住都是潘氏、張氏、熊唐氏的姓,獨有一口古井,名叫「伍家子井」(伍家井),牛角霸—塞子嶺—磨石衝—場衝—撥元嶺—小平陽。
  • 端午為什麼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 端午節吃綠豆糕的傳說和寓意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時候要吃粽子,但是您知道嗎,綠豆糕是端午節的傳統民俗食品,甚至比吃粽子的由來更加的久遠呢。那麼端午節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 順德伍氏宗親為何祭拜伍子胥?
    據有關史料記載,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
  • 細雨中穿越伍公山,「走讀杭州」帶你尋找隱藏在山間名木裡的時光寶藏
    來到伍公山,定要去山上的伍公廟、中興東嶽廟和藥王廟。伍公廟紀念的是春秋時吳國大夫、名員、楚大夫伍奢次子,伍子胥。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親被殺,他逃亡經宋、鄭等國入吳,後幫公子光(即吳王闔閭)奪取王位,整軍經武,國勢日盛。
  • 那些春季民間小吃有趣的歷史傳說你知道多少?
    它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吳國為防敵國進襲,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這天,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牆可保吳國太平。
  • 端午節的由來來歷50至100字左右 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
    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  端午節的6個小故事,你都知道嗎?近些年專家學者考據發明,端午節的來歷有諸多疑問,下面摘選三條:(1)屈原這個人私人存不存在?為什麼只在《史記》中開始有記實,(2)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棄世400多年,(3)為什麼其他六國也吃粽子眷念楚國屈原,有原理嗎?
  • 《史記》裡的眾生態:伍子胥,眼懸城郭空懷舊
    果然,伍子胥以武力拒捕,隨後追隨著太子建逃到了宋國。伍奢聞之,長嘆一聲,「 楚國君臣且苦兵矣,」便和伍尚成了楚平王的刀下鬼。伍子胥雖說逃過一劫,可等待他的,絕不是什麼平坦的雪恨之路,而是一個個足以滅頂的兇險漩渦。先是遇到宋國內亂,宋元公與執政大臣華氏等人為權利而兵刃相向。兵家之地,自然無以久留,伍子胥就與太子建跑到了鄭國。
  • 母親節的由來及起源 有什麼關於母親節的故事和傳說
    母親節由來已久,關於母親節的傳說有很多。這裡整理了母親節的由來及傳說故事如下:關於母親節的由來及起源1876年,美國還在悲悼南北戰爭的死者。安娜·瑪麗·賈維斯(Anna Marie Jarvis)在禮拜堂講授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講到戰役中捐軀的英雄故事後,她進行祈禱時說:「但願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讚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賈維斯夫人為她的禮拜堂服務超過25年,當她在72歲逝世時,41歲的女兒安娜,立志創立一個母親節,來實現母親多年前祈求的心願。
  • 《伍子胥》電視劇伍氏後人蘇州劇組籌資開拍
    2000多年來,雖然經歷過朝代的變遷和戰爭的破壞,但蘇州古城格局幾乎沒變,依然屹立於原址之上。蘇州沒有整體遭水淹、不得不重建等「城建浪費」現象,這足以證明伍子胥的眼光和智慧。因此,伍子胥是名副其實的大建築學家、規劃大師。伍子胥不僅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還留下了精神財富和知識寶庫。縱觀伍子胥的一生,他的悲壯隱忍,英勇善戰、博學謀略、居安思危、忠孝至極等等的故事情節。
  • 伍氏宗親遍布全世界 伍子胥銅像今日在蘇州揭幕
    伍子胥是古代有名的軍事家、規劃大師,他規劃的蘇州古城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蘇州人用端午節來紀念伍子胥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韓國企業與蘇州胥口胥王廟結緣是為了讓蘇州本土文化注入企業,也藉此機會加深中韓友誼。圖為韓國樂扣樂扣日用品(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金俊一向伍子胥銅像行禮。
  •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 三杯雞的由來:客家名菜的起源和民族大英雄還有一段悽美的傳說
    但是關於它的由來,卻鮮為人知。今天我就給大家仔細的講講。在寧都縣廣泛流傳著三杯雞起源的傳說,都說三杯雞的來歷和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這一天,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手拄拐杖,提著竹籃,竹籃裡盛著一隻雞和一壺酒,也來到關押文天祥的牢房祭奠他。老奶奶祭奠完之後,正要往回走,卻在一所牢房見到了文大人。由於國破家亡,精神和肉體都飽受痛苦,文天祥面黃肌瘦,廋弱不堪。老奶奶見文丞相還活著,頓時老淚縱橫,跪在地上大喊:「文丞相!」她看到文天祥憔悴不堪,後悔帶來祭奠的生雞。
  • 什邡大王廟,專祀「川主」李冰的道教宮觀,與都江堰二王廟齊名
    在參觀完李冰陵後,從章山離開來到了距此幾公裡外的洛水鎮朱家橋村大王廟。千年以來,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和對蜀郡的建設惠澤川西平原,使蜀地百姓世代受益,蜀人尊崇李冰,尊其為川主,並在蜀地建有多處紀念、祭祀李冰的川主廟。因什邡是李冰晚年重要活動地區和歸葬之所,所以什邡境內的數量最多,達10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