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何許人也?為什麼那麼隆重紀念他?
6月18日,順德第七屆水鄉民俗文化節啟動儀式在杏壇古朗村漱南伍公祠舉行。當天,伍子胥祭奠儀式同時舉行,來自海內外的不少伍氏宗親共聚一堂。
據有關史料記載,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託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吳國大將伍子胥被昏君夫差冤殺後,其後人、族人流散於各地。南宋末年蒙古人大舉南下,伍家的其中一支不願屈身侍奉韃子,輾轉遷徙到嶺南之地,在古朗落地生根,成了古朗村的始祖。古朗伍家的後人湧現出不少名人,僅是明、清兩代就出了23位進士、舉人。現在古朗伍家的後人遍布全省各地,但每逢大節慶,大家都會回到古朗小聚。
順德伍氏宗親「複製」蘇州伍子胥祭奠儀式
據順德伍氏宗親聯誼會會長伍有鴻介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可蘇州的端午卻有所不同,是祭祀早於屈原200多年的伍子胥。相傳當年正是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構築了蘇州古城。他對蘇州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就是在他的主持下開挖的。胥江的出現,既避免了吳地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對當地百姓的生計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後來,夫差賜他自盡,用皮口袋裝著他的屍體扔在了胥江裡。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於是民間盛傳「子胥死、水仙生」。從此,「祭伍子、迎水仙」就成了吳地端午的重要內容。
伍有鴻說,前些年,每年端午節期間,順德伍氏宗親會都會組織宗親去蘇州參加伍子胥祭奠儀式。「有的搭火車,有的坐飛機。」他說,伍氏宗親們之所以不遠千裡去參加伍子胥祭奠儀式,就是緬懷伍子胥的家國情懷。
2011年4月17日,一場颱風過後,杏壇古朗漱南伍公祠後堂坍塌,一年後,杏壇伍氏宗親決定修繕,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發動伍氏宗親捐款捐物。2014年8月修繕竣工重光。為豐富祠堂文化,順德伍氏宗親聯誼會決定複製蘇州伍子胥祭奠儀式,複製了伍子胥銅像,並安放到漱南伍公祠。從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在古朗漱南伍公祠舉行伍子胥祭奠儀式。順德乃至嶺南地區伍氏宗親再也不用舟車勞累到蘇州祭拜伍子胥,這活動模式得到了嶺南地區,乃至港澳地區伍氏宗親的歡迎,活動一年比一年熱鬧,節目一年比一年豐富。伍有鴻說,自古以來,古朗就有「八景」之說——青雲起鳳、西河洗浴、沙溪分流、飛舟引龍、二角孖松、碧波玲瓏、跨鰲映月、永安芙蓉。這「古朗八景」至今大部分仍然保存,成為古朗的活招牌。在新的時代,在鄉村振興號角聲中,古朗必然煥發新的活力。
後記
傳統民俗活動助推鄉村旅遊
無論是五月初三勒流的「龍眼點睛」,還是五月初八杏壇的「龍母誕」,這兩項流傳已久的傳統民俗活動已經成為水鄉人民的節日狂歡,也帶來了鄉村旅遊新的增長點。
在龍眼梁氏大宗祠前,一位高大帥氣的外國小夥一邊捂著耳朵,一邊放鞭炮,新鮮刺激的感受讓他興奮不已,他一會跑去打鼓,一會又跑去舞刀,還學著別人的樣子,當「龍頭」經過時,去摸摸龍頭龍鬚。外國小夥名叫Eugene,來自烏克蘭,此次來順德旅遊,聽朋友說,摸了龍頭就會帶來好運,所以跟著朋友來參加龍舟文化節。他說自己很喜歡這種人多熱鬧的場面,除了沒有划龍舟,很多東西都嘗試了,比如摸龍頭、打鼓、放鞭炮、洗龍舟水等,覺得很有意思。
「龍眼點睛」除了吸引了眾多外國遊客,也吸引了不少新順德人。在順德做生意已經近20年的阿梅還是第一次和朋友來看「龍眼點睛」,第一次在村裡吃龍舟飯,她說,除了感受順德龍舟文化深厚的底蘊,祈求「順風順水」「丁財兩旺」之外,和三五好友一起聚一聚、聊聊天,感受一下鄉村的生活,感覺非常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