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6旬老人捐出200年前家廟地契 家裡藏上千老地圖(圖)
杜長明展示他收藏的書籍 杜長明準備把這張廟契捐給成都市檔案館 經專家鑑定,郫縣六旬老人收藏的這份地契有一定研究價值 杜長明展示他收藏的書籍 昨日,68歲的杜長明致電成都檔案館說,他收藏了一份清乾隆五十八年的家廟地契,希望得到檔案專家的鑑定,並將其捐贈給檔案館。 隨後,成都檔案局副局長鄭飛一行3人,來到杜長明位於郫縣北大街的家中。 經檔案專家鑑定,這份珍貴的檔案系家廟產權轉移和分割的契約,對研究宗教文化和民間文化有一定的史料研究和利用價值。 清家廟地契一張紙寫兩份 「據我所知,目前成都檔案館的清代館藏檔案中,年代最早的是清雍正九年的土地契約。」杜長明說,他收藏的這份契約是清乾隆五十八年的。 戴上白手套,一番鑑定後,成都檔案局政策法規處調研員姬勇認為,官廟、佛家廟不存在有繼承權,更不可能買賣和轉讓,因此這應屬於家廟的廟產產權轉移和分割的契約。 「古代契約分為紅契和白契兩大類,紅契是由買賣雙方談妥,請人書寫,然後籤字畫押,再由官府核准、蓋印,並收取稅銀手續費。」杜長明說,白契不經過官府,由證人籤字即可。 |
轉麻辣微博 |
[編輯:楚彥]頻道精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