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寶山區88歲的周先生做了一個決定。
他將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給一直照顧自己的水果攤店主。
老人的「反常」行為引起社會熱議,一下子衝上熱搜,受到全國網友的關注。
當網友們了解事情原委後,紛紛表示理解。
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呢?
親情冷漠,
孤獨的老人與水果攤主共同生活
老人叫馬林,是一名退休工人。
2012年老伴去世後,馬先生和患有精神病的兒子相依為命。後來,兒子也去世了,自己成了獨居老人。
和小果攤主小遊的相識,緣於小遊的女兒。
小遊是河南人,多年前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在上海賣水果,住在水果攤旁的簡易棚裡。
馬先生不大講話,但喜歡跟小孩子講話,碰到小遊的女兒,給孩子買吃的,一來二去,和小遊一家就這樣認識了。
後來,馬先生患精神病的兒子半夜在家裡去世。馬先生打著手電筒找小遊幫忙,兒子後事的處理下葬、選墓地、交定金,都是小遊陪著一起辦的。
小遊說:火葬以後骨灰盒我幫他抱著。
兩年前,馬先生躺在地上,爬不起來,是小遊送到醫院去的。
住院期間,小遊早上五點去進貨,八點多到醫院,晚上九點多回來。
出院後,馬先生邀請小遊一家搬到家裡共同生活,從此過了「兒孫滿堂」的生活。
有一天,馬先生跟小遊講,把房子送給他(女兒),還把銀行卡密碼、父親留給他的懷表、手上的戒指都給了小遊。
馬先生說:將來我的死亡金由小遊領了。我把他的名字都報到單位去了。
2017年,馬先生到了公證中心,將自己的價值300萬元的房子留給小遊,進行了意向監護的認證,自己的後事都交給他辦理。
馬先生將房產留給小劉後,家屬們紛紛上門來說理,認為房產贈予是老人在不清醒的時候做出的。
這件事讓我們對家人有一種重新的認識。
真正的家人,並不是指有血緣關係或法律關係,而應該是在物質上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依靠,在精神上相互陪伴、相互慰藉、相互激勵、相互依靠,相互給予對方溫暖和愛意的人,才能稱之為家人。
行善事,得好報
心安理得
在這件事情中,許多網友都十分贊成老人的決定。小遊給了老人關愛和陪伴,還要負責老人的身後事,接受老人贈予的房產沒有問題。
在我國傳統觀念中,房產、金錢等遺產多是留給親人的。
有一個網友就說:把房產賣掉,把錢捐出去。
難道小遊付出的陪伴和關愛難道就不值得獎勵嗎?
兩千年前,孔子就給出了答案。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外為人奴隸的,誰把他們贖回來,就可以去國庫領取賠償金。弟子子貢從外面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拒絕領取國家賠償金。
孔子批評他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回奴僕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另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名溺水者,那個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的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一個人會好事,有好報,才能激勵更多的人做好事,從善行。通過做好事,行善事,得到的回報,並不可恥。
世道變壞,
就是從好人沒好報開始的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
三個富二代比闊。
A說:我有8處房產。
B說:我有20輛蘭博基尼。
C說:我天天上街扶老太太。
A、B說:兄弟,還是你最有錢。
在街上碰到老人倒地,你扶不扶?
如下圖所示,老人騎車不穩摔倒,一旁經過的女子停好電動車將老人扶起來。
老人起來後,卻拉著她不讓她走。
最後,監控還了女子清白,她還得到了警察的口頭表揚。
這名女子,做了好事得到的獎勵只是被口頭表揚兩句,可是她遭遇到的風險卻是「被訛」上千、上萬,這很顯然是明顯不對等的。因此,坊間有傳言「碰瓷0成本發家致富」、「你扶人你家裡是不是有礦」。
「彭宇案」、「許雲鶴案」、「淮南女大學生扶老人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引起社會關注。
很多時候,好心幫扶,卻反被指責是肇事者,讓人心痛又心寒。
寒的是全社會的心。從此沒有敢助人。
許雲鶴案件後,開了十幾年計程車的王司機表示,「前幾天開車進胡同,看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上,手上拿的早點撒了一地,我猶豫半天還是掉頭走了,」她表示,「真不是沒有同情心,而是實在怕被訛上」。
春晚小品《扶不扶》
2011年,佛山「小悅悅」事件引起全民關注,2歲的小悅悅(本名王悅) 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網友廣泛熱議。
試想一下,沒有訛詐,看到摔倒的人,都能扶一把。如果看到不公,大膽站出來指證,如果所有的人,都是好心有好報,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麼多冷血的事情了。
正是因為有太多好心沒好報的事情發生,大家都選擇冷漠,世道就是由此變壞的。社會的冷漠,將是全社會買單。
世界上最大的善,是好人有好報。
善行,就是應該鼓勵,就是應該獎勵,不要讓好人寒心,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好人。如果人心倒了,可就再也扶不起來了。
【版權聲明】資料來源:騰訊視頻《和陌生人說話》。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