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賴於文明的成長;一座城市的發展,更需要友愛的力量。
這個春天,鹹陽處處散逸著大愛的溫暖!
3月4日,57歲的「光膀哥」縱身跳入鹹陽湖勇救落水者,之後便悄然離開,成為全市找尋的英雄;10日,市民舒安偉一頭扎進旬邑翠屏湖施救落水婦女;當日,乾縣城關街辦黨工委書記安俊峰等幹部,齊心合力救起了跌入水渠的百姓;14日,在放學途中,渭城中學學生薑新昊、柏卓然扶起了年近八旬在路邊跌倒的王桂英老人;21日,在鹹陽59路公交車上,核工業二零三研究所的王芳芳將她身邊突然癱倒的七旬老人送上救護車後悄悄離開;28日,淳化縣城關小學姚靜靜等3名小學生撿到裝有兩萬元現金的錢包拾金不昧,在原地靜候失主……
一月之內,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凡人義舉在這裡蔚然成風。
芳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繁星熠熠,自有皓月長空。
大秦故都,德善鹹陽。歷史文明的特質和現代精神的風貌,賦予了鹹陽最為美麗的精神刻度,根植在城市成長中的基因,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激越的精神力量和時代追求。
道德沃土孕育城市精神
一言九鼎、立木取信……這些發生在鹹陽的典故,永遠流淌在鹹陽人的血液中,並流傳在歷史的長河中。
如今,崇德包容、尚法創新成為現代鹹陽人的品質,這種千年的沉澱和時代的洗禮,熔煉了鹹陽獨有的城市品格。
文明是生產力,也是城市發展的推動力。
「趙夢桃小組」、「張思德服務隊」、「邵小利」、「呼秀珍雷鋒家庭」、「梁增基」……無論是群體的烘託還是個體的發熱,這些文明旗幟,都在延續著鹹陽所具有的澎湃內生動力。
義行,善舉,好人,好事,傳頌在百姓中間,也在傳導著城市溫度、文明深度、精神刻度。
前年冬季,「鹹陽暖手女孩」讓那個冬天不再寒冷。寒風中,初三學生張可用自己溫暖的雙手捂住路邊乞討老人的手,在溫暖老人的同時也暖熱無數網友的心,「鹹陽暖手女孩」的稱謂不脛而走。
興平市李振華老人用3年時間,以小楷抄寫紅樓夢前80回,書寫了32冊70多萬字,以此啟迪後代,激勵他們潛心為文,知書達理;勸世人向德行善,艱苦創業,多做好事。他用自己的行動把崇德向善的美德進行傳承,文明在鹹陽深耕厚播。
紮根基層的「三秦楷模」梁增基,渭北旱原的一樹一木陪伴著他將畢生的心血奉獻給這片土地,把旱原小麥產量由每畝30多公斤提高到600多公斤,他培育的小麥品種推廣後佔到全國旱區9000萬畝的25%以上,增產25億公斤。默默無聞、紮根基層、樂於奉獻,他精神刻度的厚積薄發,正是鹹陽文明積蘊的最好體現。
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凡人義舉的文明之風,吹拂在鹹陽大地……
2014年,經過全國億萬群眾的評選,呼秀珍、盧效平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會見,他們的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為陝西和鹹陽贏得了榮譽。
鹹陽好人傳四方,群星璀璨寫華章!
創新聯動滋養城市文明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築一座城。
城市營養的滋潤,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一個又一個鹹陽好人,感召、感動、感恩,崇善、向善、為善,城市文明的自覺、自信、自強,書寫出鹹陽人對時代文明的深刻認知和堅定腳步。
汶川地震後,鹹陽的募捐者中有一位署名「鹹陽人」的好心人向災區捐款100萬元。至今已過8年,大家仍然不知這位心存大愛者的真實姓名。
陝西省第四屆道德模範「好人卜凡」每天給五名環衛工人提供免費午餐,為環衛工人捐贈了價值2.6萬元的2000份愛心餐券,同時還將愛心舉動傳遞到西安分店。卜凡離世後,他的兒子繼續著同樣的善舉。
萬花盛開起沃土,千般風情香自來。
事實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鹹陽已默默準備了18年。在創建過程中,該市尤其注重精神滋養和文化傳承,並在營造環境中凸顯正向效應、積極能量、傳導作用,在此基礎上,多維度綜合運用教育、行政、經濟、法律手段,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
如果說內生動力的激發來自城市的潛移默化,那麼,其外在的表現力則來自市民之間的耳濡目染。
目前,鹹陽已探索出一條讓平民成為英雄、草根成為明星、培育「鹹陽好人」的路子——堅持理性認知與情感認同並重、文化涵養與實踐涵養並舉,城市傳播與市民互動並用,用先進典型的鮮活教材、直觀導向、直白教育來引導和激勵市民。
文明的創新在於載體的多元和豐富,近年來,鹹陽開展了「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文明社區」、「三個文明進機關」、「文明校園」、「文明誠信進企業」、「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文明科室」、「文明班組」、「十星級文明戶」等精神文明創建工程,這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創建格局,把鹹陽城鄉文明的互動和聯動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此基礎上,群眾性活動接連不斷。「尋找最美鹹陽人」「感動鹹陽人物評選」、「家風」、「孝道」、「傳統文化禮儀」、文明行為「十要十不要」……形成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立好標杆,注重長效、引領實踐,立體式傳播、互動化傳導,鹹陽的探索實踐和大力創新,為擴大凡人善舉、平民英雄的覆蓋面、影響力和親和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學英雄、比貢獻、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
好人有好報,做好事不吃虧。鹹陽積極構建好人現象的「沃土」,把一個盆景變成城市風景,逐步形成了發掘培養、樹立標杆、表彰獎勵、擴大宣傳的「鹹陽好人」機制,讓一個又一個鹹陽人成為「鹹陽好人」,影響帶動一批又一批鹹陽人。
截至目前,在志願雲系統該市共註冊志願者近20萬人,註冊的志願服務組織1800多個,有效地推動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去年,「大秦故都、德善鹹陽」的城市品牌、「崇德包容、尚法創新」的鹹陽精神新鮮出爐,為鹹陽的精神文明創建作出了最生動的闡釋。
花香滿城註解德善鹹陽
文明之花開四季,利好之祉八方來。截至目前,鹹陽共有38人次榮登中國好人榜,19人獲得陝西好人,58人獲得鹹陽好人,6人獲得陝西省第四屆道德模範,3人次獲得全國道德模範評選提名獎,1人獲得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鹹陽獲獎人數居全省之首。
鹹陽市委、市政府歷來把文明作為歷史之根、城市之魂、發展之本。而城市文明的推進,為鹹陽的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加油。
去年,「三秦楷模」梁增基同志事跡報告會在鹹陽巡迴宣講,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的濃厚輿論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學有榜樣,趕有標杆,從先進典型中獲取精神力量。去年11月5日,鹹陽市委決定在全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中開展向優秀共產黨員李德馨、吳曉娟、丁海燕同志學習活動。
把盆景變風景,鹹陽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讓精神文明之花盛開在鹹陽大地,更讓鹹陽進入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快車道:
鹹陽在「三嚴三實」主題教育活動中,黨員幹部風氣正了,骨骼硬了,幹事創業之風盛了。人民網通過對全國各級黨委、政府網民留言的有關情況進行評比,鹹陽市委、市政府榮獲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
作風有變化,人民群眾就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大西安文體功能區建設加快,市民文化中心主體建成,公交一卡通正式啟用,鹹陽市委、市政府承諾的30項惠民便民實事全面完成!
去年,完成治汙降霾重點項目681個,全年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58天、較上年增加41天。渭河水汙染防治三年行動全省考核第一,旱腰帶採石礦山治理全面啟動。
更為之驕傲的是,總投資280億元的CEC·鹹陽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開工。
2015年,鹹陽生產總值完成2155.9億元、同比增長8.7%;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完成218.7億元、85.4億元,同比增長11.9%、16.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425元和9690元,同比分別增長8.4%、9.5%。鹹陽已入列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方陣!
一點一滴文明路,萬紫千紅已是春。鹹陽在文明的洗禮下風氣好了,朝氣增了,神氣添了,靈氣多了,這個城市所散發的芳香,正在蔓延、擴大、延伸……
與城市文明的腳步同行,文明讓城市更美好。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徜徉在文明帶來的利好中,他們和諧相處、友善真誠,傳遞溫暖,幸福生活……(陝西日報 記者 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