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應: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好人,每一個人都是惡魔

2020-12-08 騰訊網

「善」與「惡」是倫理學中的一組相對概念,關於它們之間的關係,自古以來爭議不斷,沒有人能夠對善與惡做出一個明確的界定。

有人說,真正的善良是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但在很多時候,跟隨大眾會在無意中讓自己成為加害者,完成從「善」到「惡」的轉化,這個時候,孰善孰惡,孰是孰非成為了不確定事件。

善良者的罪惡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詭譎現象叫做「黑羊效應」,指的是群體中的個體因為某些原因而對新加入的個體做出排斥與傷害的舉動,而這些加害者往往不帶主觀惡意,通俗來講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現象。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人扮演著「屠夫」的角色,他們因為從眾心理而對某些無辜的人施加傷害,少數受到傷害的人便是羊群中的「黑羊」。對於「屠夫」加害「黑羊」的行為,數量更多的「白羊」因為事不關己而對這種侵害冷眼旁觀。

前段時間的一則新聞,一個女孩爬上樓頂企圖跳樓輕生,一瞬間樓下出現了大量的圍觀群眾,他們之中只有極少數人選擇了報警求助,更多的人則是在一旁看熱鬧,有的人有說有笑地發表自己的猜測與評論。更有甚者,在看到女孩有些猶豫的時候直接起鬨,認為她是在「作秀」,催促她趕快跳下來。

最終在眾目睽睽之下,女孩縱身一躍,落地後當場死亡,而那些圍觀者在感嘆了一番之後才紛紛離去。這就是「黑羊效應」的真實寫照,我們相信,大多數起鬨的人並沒有殺死輕生者的主觀意願,但是他們的一時興起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相比上面的這個極端的例子,我們身邊的「黑羊效應」則更為廣泛,只要有群體存在,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團體,就會有欺凌與排擠。有的人自以為一身正氣,從不加害於他人,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正義」也會成為伸張罪惡的工具;有的人想要「獨善其身」,卻因為自己的不作為成為他人指責的對象。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白羊」、「黑羊」與「屠夫」的角色經常互相轉化,今天無比可憐的「黑羊」在明天就有可能化身為冷血無情的「屠夫」。遺憾的是,我們很少有人可以意識到自己正處於這個古怪而殘酷的漩渦之中。

有人說,「黑羊效應」是善良者的罪惡,也有人覺得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好人,只有惡人與戴著「好人面具」的惡人。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詭譎的現象呢?

從眾心理與罪惡共享

從眾心理(conformity behavior)是大眾心理學中的經典概念,指個體的行為、思想會受到所處人群與環境的影響,並使自己的認知與周圍的人逐漸趨於一致,從眾心理是人類社會最常見的群體效應之一。

比如,在排隊等車時,有幾個人首先站在了錯誤的站臺候車,而後來的人雖然對前者的位置表示疑惑,但是為了避免自己「特立獨行」,而往往會選擇與那些出錯的人站在一起,而隨後前來候車的人也紛紛跟著出錯。他們之中有的人根本沒有思考便與前面的人站在了一起,而有的人即使感覺到了異樣,也難以鼓起勇氣做出正確的選擇,其實他們不過是為了避免與群體格格不入。

同理,人們也會對那些在群體之中與眾不同的人表示不解與敵視。有的人因為身高太矮而被人歧視,有的人因特殊的發色、膚色遭人嘲笑,還有的人因為行事風格與眾不同而受人排擠。而人們在受到群體的欺負之後,也會逐漸否定自己原先堅持的東西,最終其行為、興趣、個性等被群體同化,這個過程被稱之為去個性化。

我們會發現,真正能夠把人們結成利益共同體的不是交流與合作,而是罪惡的共享。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大的信任,便是將自己的陰暗面展示出來。個人犯下罪惡可能會後悔與懊惱,而集體犯下罪惡之後反而會讓集體的關係更為緊密,因為他們都成為了一根繩上的螞蚱。因此,人群中的「屠夫」們在加害「黑羊」時並不會有太多的負罪感。

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評價道:世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人性確實是一個不可討論的問題,絕對的善與惡也根本不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必要做「正義的夥伴」,也不能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們不求盡善盡美,但也要問心無愧。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黑羊效應》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黑羊效應告訴我們,世上無好人,任何人都可能是惡魔
    那麼既然人走入社會都希望成為道德楷模一般的好人,為何還會有人作惡或者有些人會寧願壓抑自己的欲望而做個老好人,這其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心理學有個經典效應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著名的黑羊效應。所謂的黑羊效應也就是在一個群體中,一群人無意識的傷害了新加入群體的人,不過奇怪的是被傷害的人也很無辜,欺負他的人也不是有意為之,旁觀者也無濟於事。這幫人中,被傷害的人被稱作黑羊,而傷害他們的人稱為屠夫,袖手冷眼相看者可以叫做白羊或旁觀者。這就構成了黑羊效應。
  • 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為難好人
    他還很有腦子,他建議在荒島上生火,因為煙火是他們唯一與外界聯繫的方式。憑豬崽子的智慧他本可以擔任軍師,事實上拉爾夫的很多決定都是豬崽子的提議,但所有人總是無情的嘲笑豬崽子,包括拉爾夫。拉爾夫是個好人,豬崽子也是個好人,他們又在同一個群體裡,為什麼拉爾夫要欺負豬崽子呢?這種在一個群體裡,好人欺負好人的現象就是黑羊效應。
  • 黑羊效應-別讓別人毀了你
    首先來個視頻黑羊效應:指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旁觀卻視而不見的現象。其實,「好人」即屠夫,好人是黑羊,其他人即白羊,好人與其他人都是受害者,只不過好人受到的傷害更多,更可卑可憐。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舉幾個例子:①校園霸凌(比較極端)②一群人孤立一個人,其他人冷眼旁觀。 危害:①容易使「黑羊」心理上產生問題,產生自我懷疑,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②嚴重的會導致「黑羊」患上自閉症或抑鬱症,難以與他人正常交流,甚至自殺。
  • 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所謂黑羊效應,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坐視不管的現象。這裡的「欺負」不是專指惡意的攻擊,而是指事件最終給別人帶來的傷害。當在一個群體中,人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迴避壓力帶來的焦慮和責任,他們往往就會把目光轉移到這個群體中相對較弱的人,從而就形成了一群人欺負一個人。
  • 黑羊效應
    而在心理學上,「黑羊效應」,通常用來指群體成員排擠和攻擊本群體中不受歡迎成員的傾向——群體成員對本群體中不受歡迎個體的攻擊,比對群體外成員的同類攻擊更加厲害,被排斥和攻擊的個體就被稱為「黑羊」,而對他實施攻擊的人則被稱為
  • 工作中,你的公司有出現黑羊效應麼?
    黑羊效應:在小組生活日常中,幾個好人莫名其妙地欺負他人,排斥另一個好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集體意識將取代個人意識。每個人的行為往往都是集體行為。許多屠夫甚至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排斥「黑羊」。最後,為了使自己感到心裡上的自我安慰,他們開始不由自主的為「黑羊」,貼上 「標籤」表明你的起點是正確的。這裡有三種人,過程中壓榨好人的人——屠夫,被欺負的好人——黑羊,旁邊看熱鬧的好人——白羊,這一整體的過程仿佛和屠夫宰羊一樣。被屠殺的是黑羊。儘管白羊擔心自己的處境,不過他仍然處於觀望狀態。
  • 黑羊效應:受攻擊的那個就是壞人?屠夫是壞人?或許未必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個心理學上面的問題,那就是黑羊效應,這實際上對於如今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相當關鍵的,如今的社會雖說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是不再需要去關注群體或者是沒有太多的一些個幫派存在的,但是影響我們的圈層好像是越來越寬泛,畢竟我們接觸到的事物是越來越多,這樣在無形之中就形成了無數的圈子
  • 你是個好人,但可能有人在討厭你,只因這個心理學效應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成為人見人愛,車見爆胎的萬人迷。如果有一天你發覺周圍的人變得怪怪的,得注意是不是有人討厭你了。問同桌的她借一塊橡皮,她身體向外一側,眼角瞟你一眼:「笨蛋,用手指蘸水擦。」去食堂打飯,遠遠地看著她走過來,她卻閃到在烈日當空照的一邊。
  • 黑羊效應:一場「好人」欺負「好人」的盛宴,卻透露了人性中的惡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長期受欺凌的胡曉蝶跳樓,周圍人都在圍觀看熱鬧,唯獨陳念走上前去,給死者胡曉蝶蓋上了衣服,從此就成為了校園欺凌的目標。明明沒做錯任何事情,她卻三番五次遭遇欺凌。最終,班上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她。欺凌,從到大,甚至發展成赤裸裸地凌辱,使人感到寒顫。
  • 小說《黑羊》中的人性困局:當所有人都作惡時,我們該怎麼辦?
    卡爾維諾曾寫過一篇叫《黑羊》的簡短寓言小說,總共不過一千來字,但其中蘊含的寓意卻非常豐富。著名臺灣心理學家陳俊欽曾寫過一本叫《黑羊效應》的書,據說他花了二十多年才破解了《黑羊》這篇寓言小說。首先,我們大概描述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有一個國家,裡面的人個個都是賊。每到晚上,大家都是以甲偷乙、乙偷丙、丙偷丁的方式互相偷竊,最後一個則偷甲的。總之每個人總能從別人那裡偷到東西,每個人也總被偷。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實驗前徵集並且篩選出了24名大學生實際參與實驗,在開始前他們都做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測試,結果均為「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他們在實驗開始前被隨機分組,有9名「囚犯「,9名「獄警」,他們的分工是輪三班每班3人,其餘6名為候補,而津巴多本人的角色為「監獄長」。
  • 讀書時刻:黑羊效應中的「屠夫」心裡是怎麼產生的?
    《黑羊效應》黑羊效應中「屠夫」的心裡是如何產生的:1.認知行為失調。人的行為通常是追隨著認知在走的,當行為先於認知發生時,就可能會根據已經完成的行為改變自己的認知,例如刮刮樂受騙。學歷越高或越聰明的人越難以承認自己受騙了,因此也更容易陷得更深,這是「認知行為失調理論」。黑羊效應中的黑羊無論是何表現的行為,一但產生了黑羊效應,屠夫就會找盡各種理由痛恨並繼續孤立黑羊,以便認知和先前的行為得到統一,用以對抗良心的不安,並且越陷越深。2.集體意識與從眾行為。
  • 關於羊你了解多少?山羊是惡魔的化身,綿羊是上帝的寵物
    羊是我國牧區最主要的牲畜之一,在農村中農戶家中必養的動物除了狗和雞外就是它了。城裡人對羊也應該不陌生,或許親自沒放過羊但"小肥羊"的美味口感還是認得的吧。不過越熟悉的東西越容易讓人產生陌生感,對於羊這種最常見的動物大家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至少下面這些冷門知識你就可能不知道!
  • 避免職場欺凌,小心被排擠——黑羊效應
    什麼是黑羊效應呢?黑羊效應,即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卻默默窺視,或心中暗喜;而這個黑羊,即是被欺負的好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黑羊,但我們同樣可能成為扮演欺負黑羊的屠夫,可能是默默窺視卻沒有行動的白羊,只是有時我們深入角色,毫無察覺。沒有人願意心存惡念的傷害他人。
  •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奧特曼,嘿嘿嘿
    在那顆星球上,無論人類還是草木土石、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在自己的意識之外,都或多或少共享著另一個集體意識「蓋婭」,在蓋婭,每一隻昆蟲都明確知道自己該吃多少東西,知道什麼時候該繁衍,沙暴掛起,雨滴落下,都是因為有這個必要。 這顆星球上的一切都以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運行著。
  • 喜羊羊:「童年陰影」的截圖,「喪屍羊」席捲羊村,慢羊羊變惡魔
    ,但是在早期的動畫中有一些比較可怕的劇情還是讓速遞君記憶猶新的,那麼今天就來跟大家看看當初是「童年陰影」的截圖,「喪屍羊」席捲羊村,慢羊羊變惡魔。,而這隻怪物從他的口中描述大概就是三頭六臂,並且有很多隻腳,伸出來的舌頭足足一米長,追著要抓住懶羊羊,懶羊羊最後從夢中驚醒後並撞到了額頭受傷,之後懶羊羊便跟喜羊羊他們說了夢中的這個怪物,不知道還有沒有小夥伴記得這麼一個可怕的鏡頭呢。
  • 懶羊羊4種形態,惡魔羊邪惡,博士最可愛,而這個是大家童年噩夢
    懶羊羊的4種形態,惡魔羊最邪惡,博士最可愛,最後一個是無數人的童年噩夢!所以說,懶羊羊身上也有很多自己的閃光點存在的,另外懶羊羊在青青草原的生活應該是最悠哉的了吧,每天幾乎都是無所事事的,不是吃就是睡,這樣的喜好,應該很受大家的歡迎吧,甚至應該也是很多人的夢想吧,尤其是對於那些上班族來說,能夠睡上一個懶覺都是比較奢侈難求的事情了,所以懶羊羊這樣舒服的生活狀態也是很多人都嚮往的生活,而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看一看懶羊羊的四種形態了
  • 如果被百萬人欺凌,那這個人一定是厲害到讓人恐懼的《unravel》
    在小學生眼中,可能喜歡的只是劇中血腥的場面和刺激的打鬥,並沒有真正的理解這部動漫想要表達的是人性,兩個互相對立的物種,一個善良有無力的少年,為自己的家人戰鬥的人類,為自己的家人戰鬥的食屍鬼大家都沒有錯,那錯的是誰?這個世界嗎?是時候該思考了。中國的動畫,告訴孩子的是:這是壞人,這是好人,好人就要打壞人。壞人從始到終都是壞的,好人打壞人天經地義。
  • 成龍歷險記:莫要小瞧雞符咒,頂得上一個惡魔,別以為它沒有傷害
    因為按照12生肖的排列順序,應該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應該是第一個登場,但至於為何是雞我就不得而知了。不得不說,讓外國人拍含有中國元素的作品,簡直就是一種侮辱。首先,為何雞先登場我不知道,其次雞符咒竟然是被鑲嵌在了盾牌裡。對此我感覺很納悶,雞符咒的作用是飛翔,你鑲嵌在盾牌裡有什麼用,飛起來擋攻擊嗎?《王者榮耀》裡的盾山都沒有你這麼牛掰。
  • 「世界三大禁曲」:每一首曲子裡都隱藏著惡魔的詛咒!
    音樂是一種藝術,一種能夠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的藝術;可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能想像嗎,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曾經出現過三首特殊的曲子,據說這三首曲子,每一首曲子的背後都隱藏著一隻惡魔,它會吞噬掉欣賞者的生命,所以這三首曲子也就被列為了「世界三大禁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