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應-別讓別人毀了你

2020-12-05 逸俊晨曦

首先來個視頻

黑羊效應:指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旁觀卻視而不見的現象。其實,「好人」即屠夫,好人是黑羊,其他人即白羊,好人與其他人都是受害者,只不過好人受到的傷害更多,更可卑可憐。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舉幾個例子:①校園霸凌(比較極端)②一群人孤立一個人,其他人冷眼旁觀。 危害:①容易使「黑羊」心理上產生問題,產生自我懷疑,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②嚴重的會導致「黑羊」患上自閉症或抑鬱症,難以與他人正常交流,甚至自殺。原因:①從眾效應。白羊不認為屠夫傷害了黑羊,視而不見,反而使其氣焰噴張,隨大流。 ②逃避責任。屠夫們互相認為彼此應負責任,認為自己並沒有犯錯。措施:①自我疏導。內心樹立積極暗示,樂觀看待。 ②友善待人。不傷害排擠他人,不做「屠 夫」。

③不建立小團體,不結黨營私。

總結:我們,要溫柔對待世界,待人以真誠實意,如此,滿天光明。

相關焦點

  • 工作中,你的公司有出現黑羊效應麼?
    黑羊效應:在小組生活日常中,幾個好人莫名其妙地欺負他人,排斥另一個好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集體意識將取代個人意識。每個人的行為往往都是集體行為。許多屠夫甚至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排斥「黑羊」。最後,為了使自己感到心裡上的自我安慰,他們開始不由自主的為「黑羊」,貼上 「標籤」表明你的起點是正確的。這裡有三種人,過程中壓榨好人的人——屠夫,被欺負的好人——黑羊,旁邊看熱鬧的好人——白羊,這一整體的過程仿佛和屠夫宰羊一樣。被屠殺的是黑羊。儘管白羊擔心自己的處境,不過他仍然處於觀望狀態。
  • 黑羊效應
    而在心理學上,「黑羊效應」,通常用來指群體成員排擠和攻擊本群體中不受歡迎成員的傾向——群體成員對本群體中不受歡迎個體的攻擊,比對群體外成員的同類攻擊更加厲害,被排斥和攻擊的個體就被稱為「黑羊」,而對他實施攻擊的人則被稱為
  • 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為難好人
    這種在一個群體裡,好人欺負好人的現象就是黑羊效應。黑羊效應其實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學校、工作單位,甚至朋友之間,都會有這種現象。臺灣著名精神科主任醫師陳俊欽對「黑羊效應」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心得,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一本書叫《黑羊效應》。在這本書裡,陳俊欽全面分析了黑羊效應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擺脫黑羊效應的影響,避免傷害別人和被別人傷害。
  • 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或許「黑羊效應」可以給我們答案。所謂黑羊效應,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坐視不管的現象。這裡的「欺負」不是專指惡意的攻擊,而是指事件最終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 黑羊效應:受攻擊的那個就是壞人?屠夫是壞人?或許未必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個心理學上面的問題,那就是黑羊效應,這實際上對於如今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相當關鍵的,如今的社會雖說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是不再需要去關注群體或者是沒有太多的一些個幫派存在的,但是影響我們的圈層好像是越來越寬泛,畢竟我們接觸到的事物是越來越多,這樣在無形之中就形成了無數的圈子
  • 黑羊效應:一場「好人」欺負「好人」的盛宴,卻透露了人性中的惡
    臺灣著名精神科主任醫師陳俊欽老師對「黑羊效應」有20多年的研究心得,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名叫《黑羊效應》,系統向我們介紹了這種現象,以及解決這種現象的具體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種奇特的心理現象。02 為什麼會出現「黑羊效應」?
  • 讀書時刻:黑羊效應中的「屠夫」心裡是怎麼產生的?
    《黑羊效應》黑羊效應中「屠夫」的心裡是如何產生的:1.認知行為失調。人的行為通常是追隨著認知在走的,當行為先於認知發生時,就可能會根據已經完成的行為改變自己的認知,例如刮刮樂受騙。黑羊效應中的黑羊無論是何表現的行為,一但產生了黑羊效應,屠夫就會找盡各種理由痛恨並繼續孤立黑羊,以便認知和先前的行為得到統一,用以對抗良心的不安,並且越陷越深。2.集體意識與從眾行為。作者在這裡運用的參與遊行的無知民眾作為例子,實際這種集體心理學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有更為細緻的介紹。
  • 心理學黑羊效應告訴我們,世上無好人,任何人都可能是惡魔
    心理學有個經典效應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著名的黑羊效應。所謂的黑羊效應也就是在一個群體中,一群人無意識的傷害了新加入群體的人,不過奇怪的是被傷害的人也很無辜,欺負他的人也不是有意為之,旁觀者也無濟於事。
  • 黑羊效應: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好人,每一個人都是惡魔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人扮演著「屠夫」的角色,他們因為從眾心理而對某些無辜的人施加傷害,少數受到傷害的人便是羊群中的「黑羊」。對於「屠夫」加害「黑羊」的行為,數量更多的「白羊」因為事不關己而對這種侵害冷眼旁觀。
  • 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我們做錯了事,說錯了話,總是會對它無法釋懷,總覺得那些醜態百出的樣子會永遠成為別人的笑柄。而實際上大家並沒有注意到,也沒有人會把這件事放心上,除了你自己。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也叫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這種心理現象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即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關注度很大,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 「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教育類真人秀節目《少年說》裡有過這麼一期,一位名字叫做璟頤小女孩上臺吐槽自己的母親,總是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嫌棄自己不如別人。璟頤說,媽媽拿自己去對比的考試對象,是學校裡四項第一的超級女學霸,自己比不過理所當然。
  •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別人都在看你?
    有一句很容易引起共鳴的話: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這是一句大實話,但是「別那麼累」很難做到,特別是在人多的場合。當我們在眾人面前經過,或不小心做了不得體的事情,會覺得尷尬至極,心裡想:唉,不知道這些人該怎麼看我了!實際上我們想多了。我們高估了自己的存在和別人對我們的關注。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
  • 黑羊 - 黑羊遊戲-黑羊漢化版免費預約-40407遊戲網
    黑羊這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冒險解謎類遊戲,整體採用了劇情向的玩法,給你帶來更加沉浸式的遊戲體驗,在龐大的校園中開啟你的冒險,畫面充滿了黑暗詭異的氣氛,一個又一個撲朔迷離的故事背後隱藏了許多揪心的真相,讓你感受到一場獨特的燒腦解謎。
  • 煤氣燈效應:為什麼再優秀的人也會自卑?別讓洗腦式自卑毀了你
    我們時常會陷入深深地挫敗感中,但其實想想年少時的我們都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任何事情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會拼一把,努力一次,但是後來我們卻沒有任何的闖勁,我們安於現狀,甚至在別人努力的時候還會說一句「別費勁了,你不可能成功的」,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繼發性自卑多數與一種稱為「煤氣燈效應」的心理學效應息息相關。
  • 你是個好人,但可能有人在討厭你,只因這個心理學效應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周圍的人變得怪怪的,得注意是不是有人討厭你了。問同桌的她借一塊橡皮,她身體向外一側,眼角瞟你一眼:「笨蛋,用手指蘸水擦。」去食堂打飯,遠遠地看著她走過來,她卻閃到在烈日當空照的一邊。晚自習後,你和幾個同學在一起聊天,她過來了,把你推開,遞給別的同學每人一個韭菜包,你站在原地,腳趾差點把地板抓出一個洞來。
  • 避免職場欺凌,小心被排擠——黑羊效應
    其實,她這是被黑羊效應擊中了。什麼是黑羊效應呢?只是總有一些時候,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迫不得已的選擇掛著好人的頭銜給更軟弱的人增加困苦,在心理學中將其歸納為黑羊效應。細細想想,現實生活,你是否也曾有過,覺得什麼都沒做錯,卻遭到了群體的孤立或排擠?
  • 沒想到你是辣眼的黑羊?布朗·斯圖曼其實是個「逗比」!
    從他的口中我們得知,「黑羊」布朗·斯圖曼(Braun Strowman)原來是一個「大逗比」!亞當·羅斯當時將自己的擁躉稱為「玫瑰花瓣」,並說這個團體中最著名的人就是斯圖曼。「黑羊」居然真的在其中!黑羊你很搶眼!另外前面這位紅白橫條哥,你不是剛剛離職的西門·歌奇嗎!
  • 新華網:千萬別讓器官捐獻又毀在紅會手裡
    捐獻者捐獻器官是無償的,充其量會獲得一點喪葬費(這正是紅會要求醫院捐款的理由);而移植醫院呢,獲得免費器官之後會高價向移植患者收費,高額利潤之外,紅會要求醫院的捐款,自然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好好一樁完全公益完全無償的器官捐獻行為,就這樣在金錢的裹挾下被弄得烏煙瘴氣。 其中,紅會宣稱不公開帳目是因為「不能讓公眾誤認為,身後捐獻器官,家屬就可以得到現金補償」;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別讓小小「螞蟻」毀了你的成功
    而在工作生活中,我們卻常常有意無意地忽視這些小問題,殊不知「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別讓小小「螞蟻」毀了你的成功!人們對於工作上的重大錯處總是會極力避免,從而忽視了細節的一些可能的失誤。這些小失誤就便如「螞蟻」一般潛伏在各個角落,最終「吃掉」你的成功並帶來失敗與懊悔。看到這裡或許你還對此不以為意,認為不過是筆者危言聳聽。
  • 巴爾幹山脈的黑羊與灰鷹
    黑羊與灰鷹 如果說因柏林圍牆廢墟而興的布熱津斯基追問依舊沒有明確答案的話,時光倒流50年,回到二戰前夕的歐洲大陸,問題同樣依舊存在。只是提出這個問題與回應這個問題的人物是同一個,她就是在20世紀英國知識分子歷史上佔據特殊地位的瑞貝卡·韋斯特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