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只是生命在體驗。
體驗,卻遮蔽生命原貌。
概念的形成,基於心靈的體驗。
體驗凝固了,心靈細膩覺受,推動意識將名相塑造出概念。
概念的類比,推演疊加以及相續,形成了思想。
思想,是心靈體驗,結合頭腦意識,對外界名相進行了抽象化。
抽象的思想,利用概念的類比,推演,相續,糅合,分析,形成了邏輯。
說是我們活在世界中,其實,本質上,我們是活在思想中。
或者說,被思維邏輯,概念記憶所牽動的心,就是活著的「我們」。
每一個概念,都源於心靈中,細微的覺受。
與其說,我們以思想在活著,不如說,是心靈感知中,體驗在流淌。
世界建立在思想上,思想建立在概念中,概念建立在覺受上。
因此,我們的內心細膩感受,左右著思想的內涵與傾向。
人類只看到了思想,只認可邏輯,只重視概念,因為他們實用。
我們可以通過概念認識世界,通過邏輯建設世界,通過思想改造世界。
卻忽視了一個根本的源頭——我們為什麼活著?
活著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當下認知到的活著,就是生命的全部嗎?
我們能夠認知活著的世界,為何不能認知死後的世界?
如果所謂的活著,是因緣和合的現象。
如果所謂的死亡,是因果現象的分解。
那麼,在活著的時候,逐一分解構成活著的條件。
就可以在,活著的現象深處,探尋死亡的真面目。
活著的條件是什麼?
身體?頭腦?感知?呼吸?陽光?空氣?水源?食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不僅僅是這些吧?!
活著,究其根本,是對「自我」存在的感知。
大腦意識,源於內心的自我感知,意識,是心願在頭腦中的投射。
世界的客觀,是心意主觀,投射出的認可。
主觀的精神,是心靈感知,凝聚成的體驗。
探尋到這一步,就明白了「心外無物,唯心所現」。
體驗到這一步,就實證了「即心離心,即相離相」。
實踐到這一步,就洞徹了「一心三藏,真空妙有」。
就能領悟到,自我身心意識,與「覺察」中的明晰,是同體一性,不即不離的狀態。
當你確信,並且實證到,你不是思想,不是意識,不是感受,不是體驗。
確定不隨著頭腦思維,以及感受欲望遷流的——覺察。
將自身心內在,宛如嬰兒般甦醒。
祂是溫暖的安全感,是純明的極耀,是舒適的自由,是圓滿的狂喜,是璀璨的普照,是永恆的大樂。
祂的甦醒,停止了「你」的輪迴,也就解脫了命運的鐐銬。
祂的清澈,熄滅了所謂「活著」,也就照破了死亡的黑暗。
祂的無形,接納著所有的恐懼,賦予著生命全然的安寧。
祂的溫暖,呵護眾生乃至魔鬼,無差別的包容無漏莊嚴。
你看啊,祂就在你內心裡,柔軟純潔之中。
你感受,心靈的善良寬容,那是祂在接引。
你體驗,內心中溫暖安全,是祂舒展身軀。
你傾聽,寂靜中純潔離欲,是祂遍照蒼穹。
生命,是體驗著祂。
祂,卻從未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