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父親節,帶家人去安徽人少景美之地過節

2020-12-06 人民網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日,為傳統節日中的重要節日,與中秋、春節並稱為三大節。又稱蒲節、天中節、端陽節。

2015年端午放假時間為:6月20日~22日共三天,這一天端午節恰鄰父親節,那就趁著小長假和默默愛著你的父親、家人們一起,找一處人少景美的地方,安靜地看山看水,感受民風民情,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邊吃粽子邊享受濃濃的家庭溫情吧!

【安徽人少景美旅遊地推薦】

一、太平湖

太平湖風景區位於黃山市黃山區西北部,介於黃山、九華山之間,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生態絕佳,島上林木蔥蘢,鳥語花香。環境清幽靜謐,空氣清新宜人。乘船遊覽太平湖,欣賞太平湖大自然風光。

門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55.00元

推薦理由:欣賞太平湖寬處煙波浩渺,似洞庭之坦蕩;狹處曲徑通幽,賽灕江之奇美。崇巒起伏,翠崗連綿,山環水繞,微波瀲豔。

二、唐模

歷史上因經濟活躍、民風純樸,而被譽為「唐朝模範村」,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的文明古村。檀幹溪穿村而過,全村夾岸而居,村內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及「一村三翰林」之譽而聞名中外。

門票:80元

推薦理由:唐模村徽文化底蘊十分濃厚,擁有人文特色和古園林特色,有「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美譽。

三、水畈村

在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風景秀麗的天仙河畔,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村莊——水畈村。這裡綠水青山,風景秀麗,村容整潔,被稱為「綠色生態山水天堂」,優越的天然地理環境,鑄就水畈村成為長壽村,村中百歲老人比比皆是。村中千畝茶園四季翠綠,或濃或淡,園中農夫勞作,兒童嬉戲,村婦歌唱。畫中山川、河流、小橋、莊園、人家,都使村莊美不勝收。早在2014年,該村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態村」和「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門票:無門票。

推薦理由:安徽省唯一入選「CCTV十大最美鄉村」,安徽長壽之村。

四、查濟

查濟村位於涇縣之西,緊靠太平湖,與黃山接壤,與九華山毗鄰,這裡青山環抱,綠樹成蔭,古建築鱗次櫛比,清一色的花崗巖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巷,「十裡查濟九裡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道出了查濟的特有的盛景,也使查濟成為遠近聞名的「畫裡鄉村」,查濟村也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

門票:成人58元/人;學生、現役軍人、殘疾人、低保戶憑有效證件29元/人;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免費。

推薦理由:你也許沒聽過查濟,但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佳話你一定熟稔於心。目前還未被旅行社和大批的觀光者所糟蹋,所以對於想返璞歸真的性情人,不妨在這裡修養身心。

五、三河古鎮

與享譽世界的、喧囂的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相比,古鎮三河卻是「養在深閨人未知」。三河鎮是一個典型的水鄉古鎮,東瀕巢湖,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穿其間而得名。三河古鎮的特色,一為水,二為古。水是三河的精靈。鎮內,五裡長街,河環水繞;鎮外,河網叢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來三河古鎮來感受皖中水鄉的徽州韻味!據最新消息三河古鎮現在已經升為國家5A景區,目前還是免費的。

門票:無門票

推薦理由:典型的水鄉古鎮,為合肥人熟知的古鎮景點。三河古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適合與家人一同遊玩。

六、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三點六五平方公裡,城牆周長七千一百四十七米,牆高八點三三米,寬六點六六米。各城門均有內外雲梯與城堡連接。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餘米;城北淝水環繞,城西為尉升湖。城有四門,東為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

門票:「一票通」門票價格暫為98元。

推薦理由:聞名遐邇的壽縣古城,位於安徽腹地,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壽縣古城牆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備註:各景區具體執行價格以景區現場公示為準。

【安徽各地端午風俗】

一、貼端午符

皖中、皖南、皖西等地,端午前一二天,寺廟僧尼道士往往要給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於黃表紙上,有老人持劍形象,並有「五月五日午時姜尚在此諸邪迴避」或「太公在此,諸邪迴避」、「飛雄鎮宅」等。到端午這天,家家都把符貼在廚房等屋內牆壁上。姜子牙為周初名臣,武王尊之為「尚父」,武王伐紂時,立過戰功。「封神榜」這部神話故事說姜子牙封了神位,在民間流傳很廣,視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尚、飛雄)為鎮魔驅邪的正直之神。

皖西山區還掛鍾馗像或蜈蚣圖形。

二、龍舟競渡

划龍船是端午節中普遍流行的民俗。凡有江河湖泊之處,在節日前後,各地龍舟競賽,觀者人山人海,熱鬧異常。傳說是為吊念楚國偉大詩人、政治家屈原。龍舟競賽也是體育活動,是舞蹈和鑼鼓轟鳴的集體表演。

三、吃粽子

粽子為端午節的食品,傳說是楚國屈原憂國之將亡,憤君主之昏庸,憤恨投汨羅江自殺,當地群眾深愛屈原之剛直,為使蛟龍魚蝦不損害屈原的屍體,即自發紛紛地投粽子於江中以餵魚蝦,以此悼念屈原,此俗一直流傳下來了。

四、吃水果

皖西六安舒城一帶,有諺語說:「端午吃個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個桃,到老不用愁」。

五、插艾懸蒲

艾葉和菖蒲均為中草藥,艾性溫,有香味,並有去溼、暖腎、通筋、消毒、驅蟲的功效。端午節,家家戶戶在門首屋簷等處,插上艾和菖蒲,俗叫蒲劍、艾虎。淮北有民諺:「端午不插艾,死了變個王八蓋」。端午節,媽媽和姨娘為小孩做「香包」,系小孩脖上或衣扣中,香包裡有艾葉和白芷等香草藥,掛在身上,異香四溢,小蟲不敢近身。小姑娘們還將艾葉插頭髮上。菖蒲艾葉有揮發性香味,對淨化空氣,改善環境衛生有作用。

六、小孩節日裝飾

淮北一帶,端午節那天,母親用各色絲線合成彩繩,系在小孩手腕、腳腕和脖子上,叫「縛花線」,又叫「拴花線」、「長命縷」、「紅耍線」。據說可防溺水。此線要到七月七才可去掉。並要扔到屋頂上,傳說是讓喜鵲銜去飛天上搭仙橋,好讓牛郎織女會面。還有外祖父、姑母要用黃布為外孫和小侄兒們縫好肚兜、黃鞋,讓他們節日時穿戴。肚兜和鞋上繡虎頭及「五毒」(蠍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名為「避五毒」。年輕的姑娘將硬紙疊成稜錐形,內放白芷等香料,分別用各種絲線做成彩色粽,或用各種碎布做成「如意香囊」,內放香料,外綴「同心結」穗和其它飾物,分別贈送女伴,系內衣褲帶上,名曰「送香包」。

七、飲雄黃酒

端午節,家家戶戶中午都要飲雄黃酒,有的人家還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額頭和肚臍處塗抹雄黃;有的地方,還在小孩額頭上寫一個「王」字,寓意「獸中之王」。蛇、蟲、螞蟻不敢侵犯,要保留三天時間,才將字洗去。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那天,房間打掃之後,特別是廚房內,要灑上雄黃水,這可以滅蟲殺菌。用白酒浸雄黃,再泡上幾塊白礬,酒揮發後,成為雄黃礬。這種雄黃礬打溼後,塗在被蟲蚊叮咬的皮膚上,能起消毒止癢作用。在缺醫少藥的年代曾起過滅菌作用。而按現代科學化驗,雄黃是含有害物質硝、汞的礦物質,飲用對人體則是大有害處的。

八、端午節節令食品

安徽省各地,城鄉都是在端午節吃粽子,粽為親鄰間饋贈的禮品。皖西懷寧一帶還吃「端午粑」。這種端午粑用精麵粉和酒釀,放青桐葉或荷葉上,經過發酵後蒸熟,甜美清香,別有風味。和縣一帶,節日中午飯,謂之「賞午」,要喝麥酒,吃鰣魚、幹鵝等葷食。中午時,插筷子於庭中,以驗正午。當塗一帶,吃粽子,還吃「五紅」菜,就是蝦子、黃鱔、鹹鴨蛋、莧菜、雄黃酒。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炒蠶豆給小孩吃,說是「炒蟲蟻」,小孩就不會被蟲蚊幹擾了。

相關焦點

  • 我國端午節來歷和習俗,只要知道其中3個,說明你對端午節很了解
    中國古代人就很喜歡過節,而很多的節日也是很有來歷的,而且說起他們的來歷,並不會像我們今天過節這麼歡樂。事實上很多的節日後面都會有一段心酸的往事。比如說我們過段時間就會開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端午節裡面有很多的習俗又都是什麼呢?我國的國土面積大,自古就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所以很多地方的端午節習俗也不盡相同。
  • 2020端午節放假時間安排表 端午節習俗和美食
    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
  • 汨羅品茶、道縣看龍舟 去過不一樣的端午節
    走起,去過不一樣的端午節   汨羅品茶、道縣看龍舟,總有一款適合你   瀟湘晨報記者 毛傳 實習生 陳賢秋 項懷萱 長沙報導   5月23日,驢媽媽旅遊網發布《2017端午出遊趨勢報告》,顯示今年端午周邊遊人次有望超過五一和清明假期
  • 婆婆們花式過節只因「端午當天的草藥最好」
    她凌晨4點採了許多草藥,拿到市場上賣她買了一小包雄黃,耳朵上別著的艾葉不停晃悠 婆婆們花式過節只因「端午當天的草藥最好」 凌晨4點過,她叫上兩個兒子,去自己的田地裡現挖了許多草藥。「今天的草藥最好,要現挖現賣的才好。」對於端午的草藥市場,林婆婆很是看重。兒子董先生說:「我媽每年都要來賣,攔都攔不住。」  從凌晨一直忙碌到大天亮,8點多鐘,董先生兩兄弟和母親林婆婆終於將採摘回來的新鮮草藥整理完畢,裝了滿滿兩個電動三輪車,從家裡一路騎到白蓮池社區菜市,大約花費了半個小時。
  • 「端午節」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端午節」英文怎麼說? 2011-05-24 15:26 來源:新東方 作者:編輯整理    2011年端午節即將到來,讓我們來了解下端午節的相關知識
  • 網絡中國節 端午【專題】
    根據傳統節日特點打造的端午節主題 茶會,現場組織參與者品茗茶,普及品茶及傳統禮儀茶文化相關知識。 4.玖伍六合相聲大會之端午節專場。由專業相聲團隊講述包含傳統節日和端午故事相關的笑料包袱,豐富整體活動內容及氣氛。
  • 草菖蒲 端午節裡的仙草
    菖蒲可說是端午的仙草、仙花,普遍運用在端午節的民俗中。菖蒲拔幽澗 仙氣雋永宋代時就有以「菖蒲節」代指端午節的說法,展現菖蒲和端午節習俗密切的關聯。詩人楊萬裡《初夏即事十二解》詩就描繪菖蒲的形象,在「菖蒲節裡放風光」。
  • 端午節農曆是幾月幾日 2018年端午節農曆時間是哪一天
    端午節農曆是幾月幾日  端午節農曆時間是每年的5月初五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雙語盤點端午節習俗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就算不能出遊,吃粽子、戴香包之類的傳統活動也少不了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的各項傳統習俗。2019年6月3日上午,湖北宜昌,秭歸縣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內,9478名群眾聚集屈原廣場,在大壩平湖之畔成功挑戰「最多人一起包粽子」金氏世界紀錄。端午節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tsung-tse/glutinous rice dumpling),這種傳統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傷害屈原。
  • 端午為什麼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 端午節吃綠豆糕的傳說和寓意
    那麼端午節吃綠豆糕有什麼寓意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推薦閱讀:2018端午節合肥有划龍舟比賽嗎 附合肥及周邊地區龍舟賽活動匯總端午節吃綠豆糕的傳說據說這是為了紀念春秋末年吳國大夫伍子胥的。當年他曾多次勸吳王夫差殺了勾踐,夫差不聽,反倒把伍子胥賜死了,後來,夫差還把伍子胥的屍體扔進了錢塘江。
  • 端午節用英語怎麼說?
    Happy Dragon Festival 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特色詞彙: 端午節 Dragon Boat Festival
  • 2020年端午節祝福圖片大全 端午節祝福語微信表情包合集
    2020年端午節祝福圖片大全 端午節祝福語微信表情包合集時間:2020-06-25 00: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節祝福圖片大全 端午節祝福語微信表情包合集 端午佳節想念你,簡訊送到傳情誼.送你一束艾葉長,清香環繞病遠離;送你一串蜜棗粽,甜甜蜜蜜永伴你;送你一艘快龍舟
  • 陝西境內的天府之國,人少景美氣候好,堪稱養老度假的不二之選!
    如果提到天府之國的話,想必大家會想到四川。但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卻是陝西境內的一處天府之國!如果說起陝西,自然就會有許多人想到省會西安。西安之所以名聲響亮,就是因為當地的古城文化深入人心,而且西安也是我國西部最大的城市了。
  • 父親節的由來起源、父親節的來歷簡介 父親節的介紹
    多德夫人和他的5個弟弟早年喪母,他們由慈愛的父親一手撫養大的。許多年過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親的生辰忌日,總會回想起父親含辛茹苦養家的情景。在拉斯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筆給州政府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呼籲建立父親節,並建議將節日定在6月5日她父親生日這天。州政府採納了她的建議,倉促間將父親節定為19日,即1909年6月第3個星期日。
  • 端午粽葉飄香,是一縷縷五彩絲線纏繞的鄉愁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又是一年端午節。細算起來,自從我遠嫁他鄉,調到外地工作,已經十幾年沒有與父母共度過端午節了。端午節與我家來講,有著雙重意義。因為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妹妹的生日,而母親是五月初三生日。
  • 2017年端午節英語素材
    想跟外國朋友道一聲端午節快樂,英語要怎麼說呢?   端午節快樂!   02   The artemisia argyi is hung to break up the sickness, evil gas and anti-wudu. I wish you a happy Dragon Boat Festival.   艾蒿高高門前舞,驅邪氣,防五毒,高高興興過端午。祝端午節快樂!
  • 端午節「拍了拍」你,並呈上一份「端午節冷知識大考驗」!據說1%的人能全答對!
    艾瑞巴蒂,大家日期夜盼的端午節終於來了。
  • 明清端午節俗:北方避毒與遊賞 南方避瘟與競渡
    這是宮中的端午。(劉若愚《酌中志》卷之二十)民間端午日,京城人在午時前群入天壇,午後方出,名為「避毒」。除了這種空間的躲避外,人們更多的是積極地防護,飲菖蒲酒,以艾插門,用雄黃塗耳鼻,名為「避蟲毒」;家家懸掛五雷符,小兒用五色線作成端午索,系在手腕上;男子戴艾葉,婦女頭上簪五毒靈符,五毒符是用紙畫製作的蜈蚣、蛇、蠍、虎、蟾等。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